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64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药瓶检验需要人工进行,检验精度不足,人力成本高并且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包括耐摔实验步骤、插拔力实验步骤、气密实验步骤、水密实验步骤等。如果瓶体符合各项实验的标准,则表明瓶体合格,准许入库。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实现各项检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瓶
,尤其是涉及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大多数药瓶的开口都是通过胶塞密封的,比如西林瓶就是首先用胶塞密封,然后通过铝塑封,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但是,药瓶的性能的好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来料尺寸的差异、装配误差等会导致药瓶的各项性能变差。现在生产厂家的瓶塞和瓶体的来料检验,通常是人手动感知两者是否匹配,但是受检验人员经验的影响,很多情况下是无法甄别出不合格来料的,比如胶塞过小导致的插拔力过小,或者瓶体的瓶口过小导致的插拔力过大、批次性易碎等等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胶塞药瓶的来料检验依赖人工检验,检验精度不足,人力成本高,并且检验结果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药瓶检验需要人工进行,检验精度不足,人力成本高并且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行耐摔实验:瓶体运动到旋转机构上方,升降吹气机构旋转至进气位,然后升降吹气机构的举升气缸向上顶起瓶体直至把瓶体顶入导向管内,然后,升降吹气机构的吹气头向瓶体内吹气以使瓶体向上浮动至预定高度;所述吹气头停止吹气后,瓶体向下运动并掉落到实验位,如果瓶体正常,则瓶体被运转至下一个工位,如果瓶体发生破损,则所述旋转机构转动至破瓶出料位,瓶体由所述破瓶出料位排出;在结束耐摔实验之后,进行插拔力实验:第二手指气缸在第三滑台气缸提供的横向移动路径上伸缩运动以靠近瓶体,所述第二手指气缸打开第二夹爪,然后所述第二夹爪包覆瓶体后,所述第二夹爪在第二手指气缸的带动下夹紧瓶体,从而瓶体得到固定;所述第二气缸沿第二滑台气缸横向移动到瓶塞轨道,然后,所述第二气缸向下运动直至设置于第二气缸头的第一真空吸盘将瓶塞吸起之后,所述第二气缸再向上、水平运动至原始位置,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吸附瓶塞并归位、以及第二夹爪固定瓶体后,所述第二气缸上下运动执行插拔动作,在插拔的同时,压力传感器检测插拔力;进行气密实验:机械手抓取瓶体,并将瓶体倒置,然后将倒置后的瓶体的头部移动至漏水检验盒以检验瓶体内是否漏水;机械手包括第三手指气缸、第三夹爪、第一旋转气缸、第四滑台气缸;所述第四滑台气缸提供了纵向的移动路径;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安装于所述第四滑台气缸,能够围绕自身轴线方向旋转;所述第三手指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三夹爪安装于第三手指气缸,所述第三夹爪用于夹取瓶体;在气密实验完成后,进行水密实验,所述机械手抓取瓶体并将瓶体送入漏气实验水槽内,瓶体在漏气实验水槽内受热,瓶体内的液体受热后产生气体,如果漏气则漏气实验水槽内产生气泡;在瓶体均符合耐摔实验、插拔力实验、气密实验和水密实验的条件时,表征瓶体合格,瓶体可安排入库。更进一步地,在进行插拔力实验之前,还包括注水步骤,所述注水步骤包括:第一夹爪夹取瓶体后,第一气缸带动注水头下降至与瓶体的瓶口连接,然后向瓶体内注入碳酸盐水。更进一步地,在进行气密水密实验之后,还包括拔塞步骤,所述拔塞步骤包括:第五滑台气缸带动第三气缸横向移动至拔塞工位,第三气缸纵向移动以带动位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的第二真空吸盘向下运动至吸附于瓶塞,然后,所述第三气缸向上移动以拔出瓶塞。更进一步地,在进行拔塞操作之后,还包括倒水步骤:所述倒水步骤包括:第四夹爪夹取瓶体之后,第六滑台气缸带动瓶体上下运动,第二旋转气缸带动瓶体旋转,从而将瓶体内的水倒出。本专利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本实施例提供的药瓶检测装置,具有气密检验、水密检验、插拔力检验、耐摔性能检测功能,并且实现了对上述功能的集成,检验人员只需要将瓶体和瓶塞放入该药瓶检测装置中,即可以完成对瓶体的各项实验。具体而言:注水模块在瓶体内进行注水作业,为后续的气密水密实验预准备。插拔力模块通过真空吸盘吸附瓶塞,然后向下运动将瓶塞塞入开口的瓶体内,然后向上运动,将瓶塞从瓶体内拔出,在插拔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对瓶塞进行插拔力的检测。气密水密模块能够用于检测水密性和气密性。其中的水密性检测是通过碳酸盐水导电的原理进行测试,具体而言:将盛装有碳酸盐水并且盖合有瓶塞的瓶体倒置,使得瓶口向下,如果漏水,碳酸盐水会漏出,由于碳酸盐水导电,此时检测电路导通,表征水密性出现问题。其中的气密性检测是通过加热碳酸盐水,观察是否有气泡溢出而实现的,具体而言:将盛装有碳酸盐水并且盖合有瓶塞的瓶体放入漏气实验水槽内,对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或者水槽内的水本身温度较高,瓶体内的碳酸盐水受热分解产生气体,如果瓶口处漏气,则会在瓶口处产生较多气泡,这个时候通过视觉相机进行检测判断即可得出是否漏气的结论。拔塞模块在完成气密水密实验之后将瓶塞从瓶体中拔出来。在执行拔塞作业之后,倒水模块将瓶体内的水倒出来,实验完成,如果瓶体符合各项实验的标准,则表明瓶体合格,准许入库。综上,本实施例中的药瓶检测装置,集成了注水模块、插拔力模块、气密水密模块、拔塞模块、倒水模块、耐摔模块。且各个模块之间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实验,顺序为:耐摔模块-注水模块-插拔力模块-气密水密模块-拔塞模块-倒水模块。只需要在转盘的入料口投入瓶体和瓶盖,就可以自动实现各项检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检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注水模块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注水模块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注水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插拔力模块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插拔力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气密水密模块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气密水密模块中的漏水检验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气密水密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拔塞模块的正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药瓶的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倒水模块的正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进行耐摔实验:瓶体运动到旋转机构(710)上方,升降吹气机构(720)旋转至进气位(701),然后升降吹气机构(720)的举升气缸(721)向上顶起瓶体直至把瓶体顶入导向管(730)内,然后,升降吹气机构(720)的吹气头(722)向瓶体内吹气以使瓶体向上浮动至预定高度;所述吹气头(722)停止吹气后,瓶体向下运动并掉落到实验位(702),如果瓶体正常,则瓶体被运转至下一个工位,如果瓶体发生破损,则所述旋转机构(710)转动至破瓶出料位(703),瓶体由所述破瓶出料位(703)排出;/n在结束耐摔实验之后,进行插拔力实验:第二手指气缸(270)在第三滑台气缸(250)提供的横向移动路径上伸缩运动以靠近瓶体,所述第二手指气缸(270)打开第二夹爪(260),然后所述第二夹爪(260)包覆瓶体后,所述第二夹爪(260)在第二手指气缸(270)的带动下夹紧瓶体,从而瓶体得到固定;所述第二气缸(210)沿第二滑台气缸240横向移动到瓶塞轨道,然后,所述第二气缸(210)向下运动直至设置于第二气缸(210)头的第一真空吸盘(230)将瓶塞吸起之后,所述第二气缸(210)再向上、水平运动至原始位置,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30)吸附瓶塞并归位、以及第二夹爪(260)固定瓶体后,所述第二气缸(210)上下运动执行插拔动作,在插拔的同时,压力传感器220检测插拔力;/n进行气密实验:机械手(310)抓取瓶体,并将瓶体倒置,然后将倒置后的瓶体的头部移动至漏水检验盒(320)以检验瓶体内是否漏水;机械手(310)包括第三手指气缸(311)、第三夹爪(312)、第一旋转气缸(313)、第四滑台气缸(314);所述第四滑台气缸(314)提供了纵向的移动路径;所述第一旋转气缸(313)安装于所述第四滑台气缸(314),能够围绕自身轴线方向旋转;所述第三手指气缸(311)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313),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313)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三夹爪(312)安装于第三手指气缸(311),所述第三夹爪(312)用于夹取瓶体;/n在气密实验完成后,进行水密实验,所述机械手(310)抓取瓶体并将瓶体送入漏气实验水槽(330)内,瓶体在漏气实验水槽(330)内受热,瓶体内的液体受热后产生气体,如果漏气则漏气实验水槽(330)内产生气泡;/n在瓶体均符合耐摔实验、插拔力实验、气密实验和水密实验的条件时,表征瓶体合格,瓶体可安排入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林瓶入库许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耐摔实验:瓶体运动到旋转机构(710)上方,升降吹气机构(720)旋转至进气位(701),然后升降吹气机构(720)的举升气缸(721)向上顶起瓶体直至把瓶体顶入导向管(730)内,然后,升降吹气机构(720)的吹气头(722)向瓶体内吹气以使瓶体向上浮动至预定高度;所述吹气头(722)停止吹气后,瓶体向下运动并掉落到实验位(702),如果瓶体正常,则瓶体被运转至下一个工位,如果瓶体发生破损,则所述旋转机构(710)转动至破瓶出料位(703),瓶体由所述破瓶出料位(703)排出;
在结束耐摔实验之后,进行插拔力实验:第二手指气缸(270)在第三滑台气缸(250)提供的横向移动路径上伸缩运动以靠近瓶体,所述第二手指气缸(270)打开第二夹爪(260),然后所述第二夹爪(260)包覆瓶体后,所述第二夹爪(260)在第二手指气缸(270)的带动下夹紧瓶体,从而瓶体得到固定;所述第二气缸(210)沿第二滑台气缸240横向移动到瓶塞轨道,然后,所述第二气缸(210)向下运动直至设置于第二气缸(210)头的第一真空吸盘(230)将瓶塞吸起之后,所述第二气缸(210)再向上、水平运动至原始位置,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30)吸附瓶塞并归位、以及第二夹爪(260)固定瓶体后,所述第二气缸(210)上下运动执行插拔动作,在插拔的同时,压力传感器220检测插拔力;
进行气密实验:机械手(310)抓取瓶体,并将瓶体倒置,然后将倒置后的瓶体的头部移动至漏水检验盒(320)以检验瓶体内是否漏水;机械手(310)包括第三手指气缸(311)、第三夹爪(312)、第一旋转气缸(313)、第四滑台气缸(314);所述第四滑台气缸(314)提供了纵向的移动路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广材基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