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55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内衣,包括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所述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缝纫连接;所述内衣前片包括第一高吸汗面料、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一防护面料;所述内衣后片包括第二高吸汗面料、第二低吸汗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二高吸汗面料由包缠竹纤维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由包缠丙纶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防护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由芳纶纤维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最易出汗的区域使用热湿舒适性面料,提高穿着舒适性。在人体重要区设置防护区,通过局部连接将防护面料间隔固接在消防内衣上,间隔固接可以增加防护材料与消防内衣的孔隙,方便空气对流,利于排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内衣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内衣
,具体涉及一种消防内衣。
技术介绍
消防服是保护活跃在消防第一线的消防队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品之一,它不仅是火灾救助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队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火用具。所以消防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靠消防服来保护自身,所以目前提高消防服性能和功能的研究较多。消防员所穿的内衣一般还是以普通衣物为主。申请号为:201610294715.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爆内衣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内衣分为两层,内层为真丝层,外层为芳纶层,但消防内衣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应最大程度满足热湿舒适性,真丝面料不仅价格昂贵,外层加上芳纶层会影响散热。芳纶因其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热膨胀系数低,抗疲劳性好,在-192~182℃的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尺寸和性能,不燃烧不熔融;是目前最常用的消防服面料,但其可纺性较差,高支纱难成型,其初始模量高、刚性大,吸湿性差、与人体贴合度差,穿着刺痒,舒适性差,所以目前用芳纶做消防内衣的比较少。所以现在需要对芳纶进行改进,使其能应用于消防内衣中,使消防内衣最大程度满足热湿舒适性,能够有效排汗,同时还能在火场中起到不燃、防爆的作用,成为消防员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芳纶复合针织纱消防内衣。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芳纶纤维进行复合,以及通过对消防内衣进行区域划分,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选用不同材料,最后制备成能够排汗、阻燃、防护的多功能消防内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消防内衣,包括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所述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缝纫连接;所述内衣前片包括第一高吸汗面料、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一防护面料;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一低吸汗面料缝纫连接;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包括前胸高吸汗面料和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所述前胸高吸汗面料与第一防护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防护面料位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连接;所述内衣后片包括第二高吸汗面料、第二低吸汗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缝纫连接;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包括后背高吸汗面料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所述后背高吸汗面料与第二防护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二防护面料位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与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与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对称并通过缝纫连接;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二高吸汗面料均由包缠竹纤维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均由包缠丙纶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防护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均由芳纶纤维组成;所述前胸高吸汗面料、后背高吸汗面料、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分别对应人体的前胸、后背和腋下的部位。其中,前胸高吸汗面料对应人体前胸的部位,后背高吸汗面料对应人体后背的部位,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对应人体腋下的部位。作为优选,所述包缠竹纤维的芳纶纤维的纱支规格为38~40s。作为优选,所述包缠丙纶的芳纶纤维的纱支规格为38~40s。作为优选,所述芳纶纤维为对位芳纶,其细度为50D。作为优选,第一防护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的芳纶纤维均为对位芳纶,其细度为100~200D。作为防护面料虽然纤维的细度大了可以提高防护效果,但作为内衣,纤维太粗影响内衣的舒适性。所以防护面料的纤维在100~200D时为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可拆卸地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可拆卸地连接。固接点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子母扣连接、魔术贴连接或者用芳纶纤维缝制连接。子母扣连接、魔术贴连接属于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护面料的面料密度小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面料密度;所述第二防护面料的面料密度小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面料密度。第一防护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的面料密度小,说明织物在单位长度内所具有的经纱或纬纱的根数少,第一防护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主要起防护作用,是消防员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可以保护消防员最重要的部位或器官。面料密度小但不影响面料的防护作用,还能增加透气性。作为优选,所述固接点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的消防内衣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消防内衣进行区域划分,在最宜出汗的区域使用热湿舒适性面料,是消防内衣能够有效排汗,提高穿着舒适性。(2)本专利技术在人体重要区设置防护区,以高旦数芳纶织成间隙较大的面料作为防护材料,通过局部连接将防护材料间隔固接在消防内衣上,间隔固接可以增加防护材料与消防内衣的空隙,方便空气对流,利于排汗。(3)本专利技术在其他非功能区使用丙纶包缠芳纶复合纤维,既能提高芳纶的纺织性,和穿着舒适性,又能起到消防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消防内衣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胸高吸汗面料的边缘与第一防护面料的边缘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图;图3为后背高吸汗面料的边缘与第二防护面料的边缘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图;其中:1.内衣前片,2.内衣后片,3.前胸高吸汗面料,4.第一低吸汗面料,5.第一防护面料,6.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7.后背高吸汗面料,8.第二低吸汗面料,9.第二防护面料,10.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11.固接点。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关于消防内衣的设计非常少,消防员基本上还是穿普通内衣。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芳纶复合针织纱消防内衣,如图1~3所示,包括内衣前片1和内衣后片2,所述内衣前片1和内衣后片2缝纫连接;所述内衣前片1包括第一高吸汗面料、第一低吸汗面料4和第一防护面料5;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一低吸汗面料4缝纫连接;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包括前胸高吸汗面料3和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6,所述前胸高吸汗面料3与第一防护面料5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防护面料5位于前胸高吸汗面料3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面料5的边缘与前胸高吸汗面料3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11连接;所述内衣后片2包括第二高吸汗面料、第二低吸汗面料8和第二防护面料9;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8缝纫连接;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包括后背高吸汗面7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10,所述后背高吸汗面料7与第二防护面料9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二防护面料9位于后背高吸汗面料7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护面料9的边缘与后背高吸汗面料7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11连接;所述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6与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10的面积相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所述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缝纫连接;/n所述内衣前片包括第一高吸汗面料、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一防护面料;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一低吸汗面料缝纫连接;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包括前胸高吸汗面料和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所述前胸高吸汗面料与第一防护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防护面料位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连接;/n所述内衣后片包括第二高吸汗面料、第二低吸汗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缝纫连接;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包括后背高吸汗面料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所述后背高吸汗面料与第二防护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二防护面料位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连接;/n所述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与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与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对称并通过缝纫连接;/n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二高吸汗面料均由包缠竹纤维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均由包缠丙纶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防护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均由芳纶纤维组成;/n所述前胸高吸汗面料、后背高吸汗面料、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分别对应人体的前胸、后背和腋下的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所述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缝纫连接;
所述内衣前片包括第一高吸汗面料、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一防护面料;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一低吸汗面料缝纫连接;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包括前胸高吸汗面料和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所述前胸高吸汗面料与第一防护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防护面料位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前胸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连接;
所述内衣后片包括第二高吸汗面料、第二低吸汗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缝纫连接;所述第二高吸汗面料包括后背高吸汗面料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所述后背高吸汗面料与第二防护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二防护面料位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护面料的边缘与后背高吸汗面料的边缘通过若干固接点连接;
所述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与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与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对称并通过缝纫连接;
所述第一高吸汗面料和第二高吸汗面料均由包缠竹纤维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低吸汗面料和第二低吸汗面料均由包缠丙纶的芳纶纤维组成;所述第一防护面料和第二防护面料均由芳纶纤维组成;
所述前胸高吸汗面料、后背高吸汗面料、第一腋下高吸汗面料和第二腋下高吸汗面料分别对应人体的前胸、后背和腋下的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兆文米西峰佟兆国杨霞孙倩倩孙俊楠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丽源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