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体化佩戴微型呼吸循环隔离消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55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个体化佩戴微型呼吸循环隔离消毒机,包括头罩,头罩正面设有口罩内衬,头罩下侧设有松紧带,头罩对应头顶位置设有导管,导管连接有紫外线消毒装置,紫外线消毒装置由灭菌装置外壳和设置在灭菌装置外壳内部的灭菌核心结构组成,紫外线消毒装置通过导管连接电阻丝灭菌装置,导管连接电阻丝灭菌装置的两个导管接口分别设置在电阻丝灭菌装置的两端,电阻丝灭菌装置通过导管上的支路分别连接负压机和排风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确诊感染者及疑似/轻症/无症状带毒者,甚至密切接触者,实现病毒、细菌等即时呼出、即时的就地杀灭,尤其在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发生时,直接从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个体化佩戴微型呼吸循环隔离消毒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具体为一种个体化佩戴微型呼吸循环隔离消毒机。
技术介绍
传染病发生时,隔离这种古老而直接的方法,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对抗一切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只要做好对传染源头的隔离,传染病会在短期内被控制。而目前的传染病防控的传统观点侧重于采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化服及隔离衣对未感染人群进行个体化防护以避免被传染,但对确定或潜在的传染源头如已确诊感染病人、疑似/轻症/无症状带毒者甚至密切接触者的个体化隔离及消毒防护设备及产品缺乏,仅对疑似病人往往采取戴口罩、中单覆盖、个体居家隔离等方法进行隔离,且现有防护产品多不侧重消毒灭菌组件及功能,致使原本少量数目的传染源处于相对开放、移动的状态,无法将病毒及传染源在个体有限的较小空间内杀灭,从而播散到周围更大的空间引起更大范围的传播、甚至引起继发接触感染、聚集性播散,导致更大的人员及社会医疗经济损失。负压隔离仓、负压隔离病房、仅能实现少量群体的转移、治疗功能,不能满足传染病,生产流程复杂,产量少,且成本高、价格昂且用于抢救用的负压呼吸消毒机虽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个体化佩戴微型呼吸循环隔离消毒机,包括头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1)正面设有口罩内衬(11),所述头罩(1)下侧设有松紧带(12),所述头罩(1)对应头顶位置设有导管(6),所述导管(6)向对应的人体背部位置延申并连接有紫外线消毒装置(2),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2)的由灭菌装置外壳(21)和设置在灭菌装置外壳(21)内部的灭菌核心结构(23)组成,所述灭菌核心结构(23)的底板上设有两个导管接口(231)分别作为导管(6)的进口与出口,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2)通过导管连接电阻丝灭菌装置(3),所述导管连接电阻丝灭菌装置(3)的两个导管接口(231)分别设置在电阻丝灭菌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个体化佩戴微型呼吸循环隔离消毒机,包括头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1)正面设有口罩内衬(11),所述头罩(1)下侧设有松紧带(12),所述头罩(1)对应头顶位置设有导管(6),所述导管(6)向对应的人体背部位置延申并连接有紫外线消毒装置(2),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2)的由灭菌装置外壳(21)和设置在灭菌装置外壳(21)内部的灭菌核心结构(23)组成,所述灭菌核心结构(23)的底板上设有两个导管接口(231)分别作为导管(6)的进口与出口,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2)通过导管连接电阻丝灭菌装置(3),所述导管连接电阻丝灭菌装置(3)的两个导管接口(231)分别设置在电阻丝灭菌装置(3)的两端,所述电阻丝灭菌装置(3)通过导管(6)上的支路分别连接负压机(5)和排风阀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体化佩戴微型呼吸循环隔离消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1)为透明的塑料质地,所述口罩内衬(11)的材质标准为N95医用口罩标准,所述口罩内衬(11)和头罩(1)的连接处设有隐形拉链(13),所述口罩及过滤材料可更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华何祥祁吉王国鹤李琼葛夕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