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成美专利>正文

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55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下方中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罩体上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设置有风扇,所述第二筒体内位于风扇的外侧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罩体上设置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内设置风扇,向罩体内进行吹风,使得空气流通,同时对罩体内部进行降温,同时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设置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对空气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防护工具
,具体是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感染科主要是看一些感染性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当中,其中以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最为多见。当然还包括了其他的传染性疾病,比如水痘麻疹,疟疾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如果出现了上述各类传染性疾病,需要到感染科进行规范的诊治。感染科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可以防治、可以控制、可以根治的疾病。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其病毒会随着呼吸和说话蔓延到空气中,为了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产生感染,医护人员通常会在面部佩戴隔离防护装置,然而传统的隔离防护装置如口罩,佩戴后与面部紧贴,造成空气不流通,长时间佩戴会导致呼吸不顺畅、空气不流通,且内部温度升高,引起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下方中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内设置有第一筒体(6)内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所述罩体(1)上位于第一通孔(5)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内设置有第二筒体(14),所述第二筒体(14)的内侧设置有风扇(20),所述第二筒体(14)内位于风扇(20)的外侧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下方中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内设置有第一筒体(6)内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所述罩体(1)上位于第一通孔(5)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内设置有第二筒体(14),所述第二筒体(14)的内侧设置有风扇(20),所述第二筒体(14)内位于风扇(20)的外侧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边缘连接有密封软垫(2),所述罩体(1)的顶端设置有鼻梁条槽(3),所述鼻梁条槽(3)内设置有鼻梁条(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6)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筒体(6)的外侧内径小于内侧内径,所述第一筒体(6)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一凸起(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14)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筒体(14)的外侧内径大于内侧内径,所述第二筒体(14)的内侧向四周设置有第二凸起(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临床用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和第三过滤层(10)的外侧设置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成美王春华郇娟
申请(专利权)人:韩成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