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43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一端不封闭的揉捻筒,揉捻筒内同轴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揉捻轴,并在机架上设置由电机驱动揉捻轴转动,所述揉捻筒不封闭端为出料口,远离出料口方向设置有进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与进料口对接的进料斗,位于出料口的下方设置一个约束框,并在机架上设置驱动装置驱动约束框在水平范围内抖动,在出料口上套设两端不封闭的布袋,所述布袋的下端从约束框中穿过后自然下垂。本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用于揉捻茶叶,同时将揉捻的茶叶松散开,以利于晾晒或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
技术介绍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揉捻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其目的主要是对鲜叶保护膜进行破坏。但是现实中揉捻的茶叶会相互粘接,从而会影响到茶叶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之问题,提出了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用于揉捻茶叶,同时将揉捻的茶叶松散开,以利于晾晒或烘干。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一端不封闭的揉捻筒,揉捻筒内同轴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揉捻轴,并在机架上设置由电机驱动揉捻轴转动,所述揉捻筒不封闭端为出料口,远离出料口方向设置有进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与进料口对接的进料斗,位于出料口的下方设置一个约束框,并在机架上设置驱动装置驱动约束框在水平范围内抖动,在出料口上套设两端不封闭的布袋,所述布袋的下端从约束框中穿过后自然下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约束框包括水平设置的框体,所述框体两个,上下分布,并设置连接板连接框体。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往复伸缩驱动装置,所述往复伸缩装置的活动端与约束框固定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往复伸缩驱动装置为电动伸缩缸或伸缩气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机架上设置减速机,所述揉捻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揉捻轴包括轴体和围绕轴体并沿轴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旋凸棱,所述轴体具有轴径变大的挤压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用于揉捻茶叶,同时将揉捻的茶叶松散开,以利于晾晒或烘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揉捻轴结构示意图。图中:机架-1、揉捻筒-2、揉捻轴-3、电机-4、出料口-5、进料斗-6、驱动装置-7、框体-8、减速机-9、轴体-10、螺旋凸棱-11、挤压段-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阅图1-2,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一端不封闭的揉捻筒2,揉捻筒2内同轴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揉捻轴3,并在机架1上设置由电机4驱动揉捻轴3转动,所述揉捻筒2不封闭端为出料口5,远离出料口5方向设置有进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与进料口对接的进料斗6,位于出料口5的下方设置一个约束框,并在机架1上设置驱动装置7驱动约束框在水平范围内抖动,在出料口5上套设两端不封闭的布袋,所述布袋的下端从约束框中穿过后自然下垂。本专利技术的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用于揉捻茶叶,同时将揉捻的茶叶松散开,以利于晾晒或烘干。特别的地方是,通过揉捻轴3对揉捻筒2内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后的茶叶从布袋中下落至收集的箱槽等装置内。茶叶在布袋中下落的过程中驱动装置7带动约束框活动以抖动松散茶叶。具体地,所述约束框包括水平设置的框体8,所述框体8两个,上下分布,并设置连接板连接框体8。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往复伸缩驱动装置7,所述往复伸缩装置的活动端与约束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往复伸缩驱动装置7为电动伸缩缸或伸缩气缸。进一步地,在机架1上设置减速机9,所述揉捻轴3与减速机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4与减速机9的输入轴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揉捻轴3包括轴体10和围绕轴体10并沿轴体10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旋凸棱11,所述轴体10具有轴径变大的挤压段12。其中挤压段12起到反复揉捻、加强揉捻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的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一端不封闭的揉捻筒(2),揉捻筒(2)内同轴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揉捻轴(3),并在机架(1)上设置由电机(4)驱动揉捻轴(3)转动,所述揉捻筒(2)不封闭端为出料口(5),远离出料口(5)方向设置有进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与进料口对接的进料斗(6),位于出料口(5)的下方设置一个约束框,并在机架(1)上设置驱动装置(7)驱动约束框在水平范围内抖动,在出料口(5)上套设两端不封闭的布袋,所述布袋的下端从约束框中穿过后自然下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的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一端不封闭的揉捻筒(2),揉捻筒(2)内同轴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揉捻轴(3),并在机架(1)上设置由电机(4)驱动揉捻轴(3)转动,所述揉捻筒(2)不封闭端为出料口(5),远离出料口(5)方向设置有进料口,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与进料口对接的进料斗(6),位于出料口(5)的下方设置一个约束框,并在机架(1)上设置驱动装置(7)驱动约束框在水平范围内抖动,在出料口(5)上套设两端不封闭的布袋,所述布袋的下端从约束框中穿过后自然下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用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框包括水平设置的框体(8),所述框体(8)两个,上下分布,并设置连接板连接框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吉斌
申请(专利权)人:晴隆县清韵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