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11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包括白内芯、插芯、尾柄、弹簧、支持管、尾环、尾管,所述插芯的尾端设于尾柄内,所述尾柄下端插设在弹簧中,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持管内,所述支持管的另一端套设在尾环之中,所述尾环的下端与所述尾管连接,所述尾柄、弹簧与支持管的外侧套设有定位套,该定位套的截面外轮廓为多边形,所述白内芯套设在定位套的外侧,且所述白内芯的内腔轮廓与定位套的外轮廓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身的白内芯与内部插头的结构之间采用了巧妙的多边形轮廓+卡扣配合的形式,因此定位、组合起来十分方便,紧凑的结构使得体积更小,使得光纤线路的布置安装变得高效快捷,有助于5G通讯设施升级换代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器材的零部件,尤其涉及的是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
技术介绍
SC连接头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SC连接头的基本要求。目前的快速连接头的作用是光纤到户的时候,穿过管道布置线路,本体的制作方法是在工厂先把连接器做好,结构上通常整体采用金属结构,并使用螺纹作为连接的主要方式,虽然十分稳固,但是使用时候需要现场切割光纤,并且把外框和白内芯拆下来,操作起来较为繁琐,此外,使用的快速连接头也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包括白内芯、插芯、尾柄、弹簧、支持管、尾环、尾管,所述插芯的尾端设于尾柄内,所述尾柄下端插设在弹簧中并相互抵触,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持管的一端之内,所述支持管的另一端套设在尾环之中,所述尾环的下端与所述尾管连接,所述尾柄、弹簧与支持管的外侧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下端与所述支持管设有的限位环相抵,所述定位套的截面外轮廓为多边形,所述白内芯套设在定位套的外侧,且所述白内芯的内腔轮廓与定位套的外轮廓相互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套的表面在长度方向上环绕均匀开设有白内芯固定槽以及支持管固定槽,并且所述白内芯固定槽以及支持管固定槽均开设在所述定位套侧面的范围之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套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外径不大于4.5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套的顶端对齐于所述支持管固定槽或白内芯固定槽设有开口向上的定位卡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白内芯为外轮廓为矩形,且下端靠近所述支持管与尾环连接处设有限位凸起,而该白内芯对称于限位凸起的两侧面竖直向下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中线与所述定位套外轮廓的棱边对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槽所在所述白内芯一面的2条棱边作倒平角处理,且所述开口槽的两侧邻面对称设有限位条,所述白内芯的顶端环绕于插芯设有防尘帽固定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白内芯的内腔顶端相对于定位卡口设有配合的定位顶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条的下方对称设有朝所述白内芯的内腔开设的限位齿。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采用更加紧凑可靠的结构,摆脱了对金属连接件的依赖,并且整个组装过程SC连接头自身的白内芯与内部插头的结构之间采用了巧妙的多边形轮廓+卡扣配合的形式,因此定位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组合起来十分方便;此外,紧凑的结构使得整体体积更小,可以非常轻松地穿过管道进行布置,使得光纤线路的布置安装变得高效快捷,有助于5G通讯设施升级换代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3为白内芯1的后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白内芯1的纵剖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与外框配合安装示意图。其中:白内芯1、限位凸起10、开口槽11、限位条12、防尘帽固定槽13、定位顶块14、限位齿15、插芯2、尾柄3、弹簧4、支持管5、定位齿51、环状限位段52、尾环6、尾管7、定位套8、白内芯固定槽80、支持管固定槽81、定位卡口82、限位环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所示,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包括白内芯1、插芯2、尾柄3、弹簧4、支持管5、尾环6、尾管7,所述插芯2的尾端设于尾柄3内,所述尾柄3下端插设在弹簧4中并相互抵触,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持管5的一端之内,所述支持管5的另一端套设在尾环6之中,所述尾环6的下端与所述尾管7连接,所述尾柄3、弹簧4与支持管5的外侧套设有定位套8,所述定位套8的下端与所述支持管5设有的限位环9相抵,所述定位套8的截面外轮廓为多边形,所述白内芯1套设在定位套8的外侧,且所述白内芯1的内腔轮廓与定位套8的外轮廓相互配合。具体使用时,所述白内芯1以及被广泛应用于SC预组装连接头领域的外框部分都需要进行现场安装,而本技术除白内芯1以外的结构,最大外径应不大于4.5mm,在结构配合上,白内芯1与定位套8之间是配合关系且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自由拆卸,剩余部分为一个连接完整的整体,而定位套8采用了多边形轮廓截面以及设于轮廓上的定位结构,这样就不需要设置金属结构或者是螺纹副配合的形式就可以实现很好的连接定位效果,组装速度相较而言更加快速,能够使得设备的安装布置效率提升,并且在穿过管道的时候由于外径较小,不到4.5mm,能够更加轻松地穿过管道,从而加速了5G更新换代的工作推进。参照图1、2所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套8的表面在长度方向上环绕均匀开设有白内芯固定槽80以及支持管固定槽81,并且所述白内芯固定槽80以及支持管固定槽81均开设在所述定位套8侧面的范围之内,所述支持管5与定位套8配合的一端,应当设有与支持管固定槽81对应的定位齿51,而所述支持管5的另一端则是与尾环6配合的环状限位段52,而所述白内芯固定槽80则是用于与白内芯1除了多边形轮廓配合的方式以外,辅助其他非螺纹定位的形式加固配合效果。换句话说,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将除白内芯1以外的部分组装完成好后,进行穿管,其中,具有多边形轮廓的定位套8为整体外径最大的部位,应当不超过4.5mm,然后在现场中将图5所示最外侧的外框部分装上去,就形成了常规的SC连接器,其中,由于白内芯1与定位套8之间为多边形式的配合,而非普通的螺纹副配合又或者是一般的圆滑外形,所述定位套8有棱有角的外形可以快速定位并且阻止发生横向位移,因此定位效果佳,整体拆装方便。参照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套8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外径不大于4.5mm,这样使得定位套8的整体外形不但美观,还方便安装时候的抓取与插入,并且配合时各个方向都不容易发生滑动,在安装的时候更加利于穿过管道,优选的,所述定位套8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包括白内芯、插芯、尾柄、弹簧、支持管、尾环、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的尾端设于尾柄内,所述尾柄下端插设在弹簧中并相互抵触,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持管的一端之内,所述支持管的另一端套设在尾环之中,所述尾环的下端与所述尾管连接,所述尾柄、弹簧与支持管的外侧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下端与所述支持管设有的限位环相抵,所述定位套的截面外轮廓为多边形,所述白内芯套设在定位套的外侧,且所述白内芯的内腔轮廓与定位套的外轮廓相互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预组装连接头,包括白内芯、插芯、尾柄、弹簧、支持管、尾环、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的尾端设于尾柄内,所述尾柄下端插设在弹簧中并相互抵触,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持管的一端之内,所述支持管的另一端套设在尾环之中,所述尾环的下端与所述尾管连接,所述尾柄、弹簧与支持管的外侧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下端与所述支持管设有的限位环相抵,所述定位套的截面外轮廓为多边形,所述白内芯套设在定位套的外侧,且所述白内芯的内腔轮廓与定位套的外轮廓相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预组装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的表面在长度方向上环绕均匀开设有白内芯固定槽以及支持管固定槽,并且所述白内芯固定槽以及支持管固定槽均开设在所述定位套侧面的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预组装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外径不大于4.5mm。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飞博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