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96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涉及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尾套、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卡扣连接,所述尾套内部朝向后壳的一端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压制管,所述滑移槽的长度大于压制管的长度,使所述压制管在滑移槽中具有移动空间,所述压制管的端部设置有尾柄,所述尾柄穿设于后壳,所述尾柄端部设置有插芯,所述插芯穿出前壳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降低传输损耗,保持信号传输的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器(俗称光纤跳线),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将其定义为“用以稳定地,但并不是永久地连接两根或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主要用于实现系统中设备间、设备与仪表间、设备与光纤间以及光纤与光纤间的非永久性固定连接,是光通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器件。正是由于连接器的使用,使得光纤通道的可拆式连接成为可能,从而为光纤提供了测试入口,方便了光系统的测试与维护;又为网络管理提供了媒介,使光系统的转接调度更加灵活。现有技术中的LC光纤连接器中,光纤和护套是一个整体,光纤不能在护套内伸缩,在连接时,由于抵触力,使光纤在连接器内部形成弯曲,导致传输损耗加大,信号传输质量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降低传输损耗,保持信号传输的高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尾套、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卡扣连接,所述尾套内部朝向后壳的一端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压制管,所述滑移槽的长度大于压制管的长度,使所述压制管在滑移槽中具有移动空间,所述压制管的端部设置有尾柄,所述尾柄穿设于后壳,所述尾柄端部设置有插芯,所述插芯穿出前壳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压制管和尾柄通过铆压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后壳朝向前壳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端,所述前壳朝向后壳的端部开设有连接槽,在所述连接端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前壳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卡槽,当所述连接端插接于连接槽时,所述卡块卡在卡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尾柄与插芯之间设置有台块,所述台块横剖截面为梯形,并且上底面朝向插芯,所述前壳内设置有抵触块,所述台块与抵触块抵触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设置有恢复弹簧,所述恢复弹簧的一端抵触在让位槽的侧壁,另一端抵触在台块上。进一步地,所述尾套上间隔开设有用于增加弯折能力的多个通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在LC连接器连接过程中,插芯连接受到抵触回缩,使尾柄朝向尾套方向移动,从而使压制管在滑移槽中移动,而滑移槽的长度大于压制管的长度,并且滑移槽大出压制管的长度大约等于插芯可能回缩的长度,使滑移槽能够足够的空间让压制管移动,从而避免光纤折弯,能够减少传输损耗,保证信号传输的高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尾套;2、后壳;3、前壳;4、滑移槽;5、压制管;6、尾柄;7、插芯;8、连接端;9、连接槽;10、卡块;11、卡槽;12、台块;13、抵触块;14、恢复弹簧;15、让位槽;16、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尾套1、后壳2和前壳3。尾套1与后壳2固定连接,后壳2与前壳3通过卡扣结构相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是连接器,所以尾套1、后壳2和前壳3穿设有一通孔,这个通孔是用于安装部件和穿设线材的。尾套1内部朝向后壳2的一端设置有滑移槽4,即滑移槽4开设在通孔的侧壁,滑移槽4内设置有压制管5,压制管5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孔径,且小于滑移槽4的孔径,限位槽的长度大于压制管5的长度,使压制管5在滑移槽4中具有移动空间。压制管5朝向后壳2的端部设置有尾柄6,该尾柄6的另一端穿过后壳2,并且尾柄6该端设置有插芯7,该插芯7的另一端穿出前壳3的端部。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提出之前,现有技术中,LC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和护套一体,在连接时,插芯7受到抵触回缩,会致使内部光纤折弯,从而增大传输损坏,降低信号传输质量。本实施例中,在LC连接器连接过程中,插芯7连接受到抵触回缩,使尾柄6朝向尾套1方向移动,从而使压制管5在滑移槽4中移动,而滑移槽4的长度大于压制管5的长度,并且滑移槽4大出压制管5的长度大约等于插芯7可能回缩的长度,使滑移槽4能够足够的空间让压制管5移动,从而避免光纤折弯,能够减少传输损耗,保证信号传输的高质量。本实施例中,压制管5与尾柄6是通过铆压工艺进行连接固定的。后壳2与前壳3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后壳2朝向前壳3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端8,该连接端8的端面面积小于后壳2的端面面积,前壳3朝向后壳2的端部开设有连接槽9,该连接槽9与连接端8相适配。连接时,连接端8插入到连接槽9中,且后壳2外侧面与前壳3外侧面相平齐。在连接端8的相对两侧面设置有卡块10,在前壳3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卡槽11,当连接端8插入到连接槽9中时,该卡块10卡在卡槽11中,从而使后壳2与前壳3保持连接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卡块10的端部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斜腰面朝向前壳3。在连接时,卡块10的斜腰面方便进入到前壳3内,而直角面能够保证卡块10稳定卡在卡槽11中,不容易脱离。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端8与连接槽9是相适配的,即连接端8的大小与连接槽9是差不多的,所以连接端8与卡块10的材料是具有弹性的,在连接端8插入到连接槽9过程中,连接端8和卡块10具有可形变的路程,促使卡块10顺利进入到卡槽11中。尾柄6和插芯7之间设置台块12,台块12的横剖截面为等腰梯形。在等腰梯形中,上底面为面积小的一侧面,下底面为面积大的一侧面。台块12的上底面朝向插芯7,并且台块12的下底面面积大于尾柄6的直径。在前壳3内设置有抵触块13,该抵触块13呈圆环状,抵触块13与台块12相配合,用于抵触台块12,防止台块12和尾柄6从前壳3前端滑出。连接端8开设有让位槽15,该让位槽15连通到连接端8朝向前壳3的端部,在让位槽15内设置有恢复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尾套、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卡扣连接,所述尾套内部朝向后壳的一端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压制管,所述滑移槽的长度大于压制管的长度,使所述压制管在滑移槽中具有移动空间,所述压制管的端部设置有尾柄,所述尾柄穿设于后壳,所述尾柄端部设置有插芯,所述插芯穿出前壳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尾套、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卡扣连接,所述尾套内部朝向后壳的一端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压制管,所述滑移槽的长度大于压制管的长度,使所述压制管在滑移槽中具有移动空间,所述压制管的端部设置有尾柄,所述尾柄穿设于后壳,所述尾柄端部设置有插芯,所述插芯穿出前壳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管和尾柄通过铆压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朝向前壳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端,所述前壳朝向后壳的端部开设有连接槽,在所述连接端的相对两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王海东余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永盛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