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涡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747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旋涡气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泵盖、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轴、电机机座、电机后端盖;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同轴连接,所述泵体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为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一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位于所述泵体上靠近所述电机的位置;所述电机后端盖上设有为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二注油孔。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极大地方便了对轴承的保养,同时延长了旋涡气泵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旋涡气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涡气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旋涡气泵的电机轴承是封闭的;第一次使用前,向电机轴承里面注满润滑油,将轴承封闭起来,便投入使用,当需要对轴承进行维护时,需要将电机拆开,更换轴承。对轴承更换时,需要先将电机和泵体分离,再将电机拆开,整个维修过程耗时耗力,成本高;而且影响旋涡气泵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的电机轴承维修时耗时耗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旋涡气泵,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旋涡气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泵盖、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轴、电机机座、电机后端盖;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同轴连接,所述泵体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电机转轴衬套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内圈,所述叶轮通过调节垫片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衬套,所述电机转轴衬套和所述泵体之间设有油封,所述油封将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与所述泵体内腔隔开;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与所述泵体连通,所述泵盖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与所述电机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通过轴承与所述电机转轴后端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所述电机后端盖与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外圈之间设有缓冲垫圈;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为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一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位于所述泵体上靠近所述电机的位置;所述电机后端盖上设有为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二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所述第二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均内设有输油管,输油管顶端均连接有油嘴,所述第一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与所述电机后端盖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转轴衬套为阶梯凸缘结构,所述电机转轴衬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导流的作用,为了起到更好的导流效果,所述电机转轴衬套上倒有圆角。优选的,所述第二注油孔为所述电机后端盖截面开设的“L”型缺口,所述电机后端盖截面与所述电机转轴轴线平行。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与所述泵体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锁定;所述第二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与所述电机后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锁定;通过螺母锁定,可以控制输油管深入所述第一注油孔或所述第二注油孔的长度。为了方便钻孔和注油,所述第一注油孔倾斜设置,向所述电机一侧倾斜2~10°。根据电机的型号,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旋涡泵还可以包括风扇、风扇罩壳,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转轴后端连接,所述风扇罩壳与所述电机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注油孔穿过所述风扇罩壳,位于所述第二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上端的油嘴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风扇罩壳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给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一注油孔,以及给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二注油孔,极大地方便了对轴承的保养,同时延长了旋涡气泵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输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扇罩壳,2、螺钉,3、轴承夹板,4、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5、螺钉,6、电机转轴衬套,6-1、衬套圆角,7、油封,8、调节垫片,9、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10、泵体,11、叶轮,12、泵盖,13、键,14、垫圈,15、波形垫圈,16、螺栓,17、风扇,18、电机后端盖,19、电机机座,20、螺钉,21、螺栓,22、螺钉,23、底板,24、油嘴,25、螺母,26、输油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旋涡气泵,包括底板23、电机、风扇17、风扇罩壳1、泵体10、叶轮11、泵盖12、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轴、电机机座19、电机后端盖18;所述叶轮11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通过键13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10同轴连接,所述泵体10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通过轴承4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电机转轴衬套6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4内圈,所述叶轮11通过调节垫片8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衬套6,所述电机转轴衬套6和所述泵体10之间设有油封7,所述油封7将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4与所述泵体10内腔隔开。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与所述泵体10连通,所述泵盖12与所述泵体10固定连接。所述风扇17与所述电机转轴后端连接,所述风扇罩壳1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8通过螺钉2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18与所述电机机座19通过螺栓2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18通过轴承9与所述电机转轴后端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所述电机后端盖18与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9外圈之间设有波形垫圈15。所述泵体10上开设有为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4注油的第一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位于所述泵体10上靠近所述电机的位置;所述电机后端盖18上设有为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9注油的第二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4,所述第二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9;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靠近所述泵体10,所述电机转轴后端靠近所述风扇罩壳1。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转轴衬套6为阶梯凸缘结构,所述电机转轴衬套6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导流效果。为了更好的起到导流效果,在所述电机转轴衬套6上倒有圆角6-1。与所述电机转轴轴线平行的电机后端盖截面上,开设有“L”型缺口,所述“L”型缺口为第二注油孔,所述“L”型缺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导流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注油孔内设有输油管26,所述输油管26底端不接触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4,所述输油管26顶端连接有油嘴24,所述输油管26与所述泵体10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输油管26通过螺母25固定所述输油管26深入所述第一注油孔的长度。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油嘴24进行注油,注油后,油不能通过所述油嘴24外漏。所述第二注油孔内设有输油管26,所述输油管26底端不接触所述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9,所述输油管26顶端连接有油嘴24,所述输油管26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8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输油管26通过螺母25固定所述输油管26深入所述第二注油孔的长度。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油嘴24进行注油,注油后,油不能通过所述油嘴24外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注油孔穿过所述风扇罩壳1,位于所述第二注油孔内的输油管26上端的油嘴24通过螺母25固定于所述风扇罩壳1外。为了方便钻孔和注油,所述第一注油孔倾斜设置,略向所述电机一侧倾斜,倾斜度为2°~10°,根据钻孔方法和注油方便,选择倾斜度。如图1所示,所述泵体10与所述电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叶轮11与轴通过螺栓16、垫圈14固定连接,泵盖12与泵体10通过螺钉20连接;如图1所示,轴承夹板3限定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4外圈,轴承夹板3与泵体10之间通过螺钉5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旋涡气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泵盖、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轴、电机机座、电机后端盖;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同轴连接,所述泵体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电机转轴衬套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内圈,所述叶轮通过调节垫片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衬套,所述电机转轴衬套和所述泵体之间设有油封,所述油封将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与所述泵体内腔隔开;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与所述泵体连通,所述泵盖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与所述电机机座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后端盖通过轴承与所述电机转轴后端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所述电机后端盖与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外圈之间设有缓冲垫圈;/n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为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一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位于所述泵体上靠近所述电机的位置;所述电机后端盖上设有为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二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所述第二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均内设有输油管,输油管顶端均连接有油嘴,所述第一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与所述电机后端盖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涡气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泵盖、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轴、电机机座、电机后端盖;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同轴连接,所述泵体与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电机转轴衬套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内圈,所述叶轮通过调节垫片顶紧所述电机转轴衬套,所述电机转轴衬套和所述泵体之间设有油封,所述油封将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与所述泵体内腔隔开;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与所述泵体连通,所述泵盖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与所述电机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通过轴承与所述电机转轴后端连接,在沿所述电机转轴轴线方向上,所述电机后端盖与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外圈之间设有缓冲垫圈;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为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一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位于所述泵体上靠近所述电机的位置;所述电机后端盖上设有为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注油的第二注油孔;所述第一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轴承,所述第二注油孔连通至所述电机转轴后端的轴承;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均内设有输油管,输油管顶端均连接有油嘴,所述第一注油孔内的输油管与所述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