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压机、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59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压机、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泵压机包括:壳体;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驱动轴,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的主轴段,以及伸出所述电机的轴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用以压缩制冷剂;第二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用以按照预设流量将制冷剂输出至所述第一泵体;以及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以共同限制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以及对所述驱动轴提供径向支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泵压机及具有该泵压机的制冷循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压机、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压机、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机组等大型制冷设备的制冷作用多是通过传统的压缩机压缩冷媒气体使其冷凝、蒸发而实现的。在夏季,制冷设备通过压缩机的制冷循环可以达到快速冷却效果,但是在冬季,空调机组并不需要很大的制冷量,即不需要较大的压比,如果继续采用压缩机制冷循环,能源浪费将及其严重。通常的做法的是,冬季采用传输泵进行制冷循环,夏季采用压缩机制冷循,但同时布置传输泵和压缩机两个设备,不仅占地面积和噪音较大,而且成本及维护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泵压机、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提高制冷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泵压机,所述泵压机包括:壳体;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驱动轴,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的主轴段,以及伸出所述电机的轴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用以压缩制冷剂;第二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用以按照预设流量将制冷剂输出至所述第一泵体;以及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以共同限制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以及对所述驱动轴提供径向支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一轴向止推轴承和第一径向轴承,分别被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同为空气静压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之间设有一第一径向凸起,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一径向轴承以使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一轴承,被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轴承为陶瓷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之间设有一第一径向凸起,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一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二侧;所述第二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第二轴向止推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分别被装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同为空气静压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第二径向凸起,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以使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二侧;所述第二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第二轴承,被装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轴承为陶瓷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第二径向凸起,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二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均采用离心式叶轮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泵压机,所述第一泵体具有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泵体具有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流体进口;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并连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三流体进口之间;第四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一流体进口;第五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进口;第六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三流体进口;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流体出口,另一端并入所述第五管路和/或所述第六管路;至少一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及所述第六管路;至少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所述第六管路;气浮轴承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用以对制冷剂进行加热以使其汽化并增压;多个电磁阀,至少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所述第六管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一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且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泵压机,所述第一泵体具有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泵体具有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流体进口;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并连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三流体进口之间;第四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一流体进口;第五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流体进口;第六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三流体进口;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流体出口,另一端并入所述第五管路和/或所述第六管路;至少一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及所述第六管路;至少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所述第六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n驱动轴,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的主轴段,以及伸出所述电机的轴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n第一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用以压缩制冷剂;/n第二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用以按照预设流量将制冷剂输出至所述第一泵体;以及/n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以共同限制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以及对所述驱动轴提供径向支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
驱动轴,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的主轴段,以及伸出所述电机的轴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用以压缩制冷剂;
第二泵体,密封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用以按照预设流量将制冷剂输出至所述第一泵体;以及
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以共同限制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以及对所述驱动轴提供径向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
第一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第一轴向止推轴承和第一径向轴承,分别被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同为空气静压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之间设有一第一径向凸起,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一径向轴承以使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一轴向止推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
第一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第一轴承,被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轴承为陶瓷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之间设有一第一径向凸起,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一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
第二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二侧;所述第二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安装孔;
第二轴向止推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分别被装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同为空气静压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第二径向凸起,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以使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二轴向止推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
第二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电机轴向的第二侧;所述第二轴承座面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座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且贯通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
第二轴承,被装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以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轴承为陶瓷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段与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第二径向凸起,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径;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二径向凸起的背离所述电机一侧的端面得以贴合所述第二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均采用离心式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芳周易刘春慧刘轩彤石刚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