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及超前支护支架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72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及超前支护支架组,其中,支架包括顶梁、液压立柱和底座,所述顶梁包括依次铰接的至少两个顶梁段,每一所述顶梁段分别与一所述液压立柱铰接;所述液压立柱用于支撑所述顶梁段,在所述液压立柱的伸缩带动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在铰接处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顶梁设置成依次铰接的至少两个顶梁段,并使每一顶梁段分别与一液压立柱铰接,使相邻的两个液压立柱在伸缩长度不同时,设在两个液压立柱上的顶梁段在铰接处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每一顶梁段适应巷道顶板的高低不平的工况,并实现使超前支架顶梁均匀受力、以及均匀承受巷道顶板的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及超前支护支架组
本技术属于矿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及超前支护支架组。
技术介绍
回撤式采煤工艺简称综采,通过综采工艺对煤炭进行开采时,需要对运输巷道、回风巷道分别进行支护。在传统的工艺中,一般使用超前支护支架来支护巷道顶板,现有的超前支护支架是通过对支撑巷道顶板起到支护的作用,实现为煤炭开采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但是,现有的超前支护支架均为分架段支护,由于超前支护支架上的每段顶梁长度较长,因此顶梁的接顶效果不好,不能适应巷道顶板的局部起伏、顶鼓、以及锚杆锚索外露头部的突出鼓包等工况,会导致被支护的巷道顶板局部受力较大,对巷道顶板的局部破坏严重,影响巷道顶板的管理,并产生超前支护支架顶梁局部受力集中和支护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超前支护支架的性能和对巷道的支护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及超前支护支架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包括顶梁、液压立柱和底座,所述顶梁包括依次铰接的至少两个顶梁段,每一所述顶梁段分别与一所述液压立柱铰接;所述液压立柱用于支撑所述顶梁段,在所述液压立柱的伸缩带动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在铰接处相对转动。进一步的,还包括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梁段连接,所述稳定机构用于在所述顶梁段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将所述顶梁段稳定在待支护巷道顶板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摆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梁段铰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摆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摆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底座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进一步的,所述顶梁包括两个顶梁段,所述稳定机构与一所述顶梁段连接。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的铰接处设有第一机械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机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在铰接处的转动角度,使每一所述顶梁段适应巷道顶板的起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械限位机构包括设在一所述顶梁段上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在另一顶梁段上所述第一限位块,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相对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抵,使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在铰接处的转动角度限制为预设角度。进一步的,所述顶梁与前梁铰接,且在所述前梁和所述顶梁的铰接处设有第二机械限位机构,所述第二机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前梁和所述顶梁在铰接处的转动角度,使所述前梁和所述顶梁适应巷道顶板的起伏。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械限位机构包括设在所述顶梁段上的第二限位部、以及设在前梁上所述第二限位块,在所述顶梁段和所述前梁相对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抵,使所述顶梁段和所述前梁在铰接处的转动角度限制为预设角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前支护支架,通过将顶梁设置成依次铰接的至少两个顶梁段,并使每一顶梁段分别与一液压立柱铰接,使相邻的两个液压立柱在伸缩长度不同时,设在两个液压立柱上的顶梁段在铰接处发生相对转动,使巷道顶板的突起部位受力点增加,减少单个突出点受力,避免压溃,进而可以使每一顶梁段适应巷道顶板的高低不平的工况,并实现使超前支架顶梁均匀受力、以及均匀承受巷道顶板的载荷,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超前支护支架对顶梁局部受力集中和支护效率低等问题,并提高了超前支护支架的性能、以及对巷道的支护功效。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前支护支架组,包括至少两个如上述所述的超前支护支架。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超前支护支架的底座通过推移千斤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超前支护支架组,通过将每一超前支护支架上的顶梁设置成依次铰接的至少两个顶梁段,使超前支护支架组适应巷道顶板的高低不平的工况,避免了被支护的巷道顶板局部受力较大的问题,既能实现对巷道顶板承受矿压载荷的支护,又能实现充分适应顶板起伏不平的工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超前支护支架对顶梁局部受力集中和支护效率低等问题,并提高了超前支护支架的性能、以及对巷道的支护功效。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超前支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前梁和顶梁段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超前支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超前支护支架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前梁和顶梁段在转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机械限位机构限制两个顶梁段转动角度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第一机械限位机构限制两个顶梁段转动角度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超前支护支架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顶梁、B-前梁、C-液压立柱;1-顶梁,101-顶梁段,102-第一限位部,103-第一限位块;2-液压立柱;3-底座;4-前梁;5-稳定机构,501-摆杆,502-第一连杆,503-第二连杆;6-推移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1)、液压立柱(2)和底座(3),/n所述顶梁(1)包括依次铰接的至少两个顶梁段(101),每一所述顶梁段(101)分别与一所述液压立柱(2)铰接;/n所述液压立柱(2)用于支撑所述顶梁段(101),在所述液压立柱(2)的伸缩带动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101)在铰接处相对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1)、液压立柱(2)和底座(3),
所述顶梁(1)包括依次铰接的至少两个顶梁段(101),每一所述顶梁段(101)分别与一所述液压立柱(2)铰接;
所述液压立柱(2)用于支撑所述顶梁段(101),在所述液压立柱(2)的伸缩带动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101)在铰接处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机构(5),所述稳定机构(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3)和所述顶梁段(101)连接,所述稳定机构(5)用于在所述顶梁段(101)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将所述顶梁段(101)稳定在待支护巷道顶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5)包括摆杆(501)、第一连杆(502)和第二连杆(503),所述摆杆(501)的一端与所述顶梁段(101)铰接,所述摆杆(5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02)和所述第二连杆(503)分别铰接,所述第一连杆(502)和所述第二连杆(503)远离所述摆杆(501)的一端均与所述底座(3)铰接,所述摆杆(501)、第一连杆(502)、第二连杆(503)和底座(3)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1)包括两个顶梁段(101),所述稳定机构(5)与一所述顶梁段(1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段(101)的铰接处设有第一机械限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佳岐魏栋梁鲍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