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东明专利>正文

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61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和与建筑主体顶部连接的屋顶,所述建筑主体由若干墙体组成,所述墙体包括两个钢结构框架,两个钢结构框架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层。该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通过墙体、第一循环连接管、第二循环连接管、泵水机构、存液箱、钢结构框架、腻子层、隔热层、散热层、散热机构、隔热腔、横管、弧形管、导热圈与垫块的配合使用,隔热层的设置可对外界热量进行隔绝,散热层对热量进行吸收消除,有助于防止热量渗入建筑的内部,降低了建筑的导热效果,同时,散热机构对隔热腔内部的热量进一步进行吸收带走,导热圈也增加了与热量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机构散热的效率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这就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大大减少工期。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耐火钢是指一般规定在600℃1~3小时内的屈服强度大于室温屈服强度的2/3,用于钢结构建筑或高层大型建筑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防火抗坍塌功能的工程结构钢。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耐火钢结构建筑,绝大多数隔热性能较差,由于钢结构建筑导热性能强,钢结构建筑从外界源源不断的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建筑内部的温度过高,影响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和与建筑主体顶部连接的屋顶,所述建筑主体由若干墙体组成,所述墙体包括两个钢结构框架,两个钢结构框架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层,两个钢结构框架的相反面均设置有腻子层,两个隔热层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层,两个散热层的相对面形成隔热腔,所述隔热腔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连接管,所述第二循环连接管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泵水机构,所述泵水机构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存液箱,所述散热机构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连接管,且第一循环连接管的出水端与存液箱的进水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若干横管,相邻两个横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管,所述横管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管的外壁套接有若干导热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存液箱的顶部穿插安装有若干散热管,所述存液箱的外壁贯穿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流风扇的出风端固定安装有防尘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水机构包括水泵,与水泵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与水泵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通过墙体、第一循环连接管、第二循环连接管、泵水机构、存液箱、钢结构框架、腻子层、隔热层、散热层、散热机构、隔热腔、横管、弧形管、导热圈与垫块的配合使用,隔热层的设置可对外界热量进行隔绝,散热层对热量进行吸收消除,有助于防止热量渗入建筑的内部,降低了建筑的导热效果,同时,散热机构对隔热腔内部的热量进一步进行吸收带走,导热圈也增加了与热量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机构散热的效率与效果,双重的降温措施,有效的避免了建筑因导热性能强造成建筑内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度,且冷却液最后通过第一循环连接管重回到存液箱的内部,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再利用,防止冷却液的浪费,也降低了使用成本。2、本实用通过通风口、轴流风扇、防尘网与散热管的配合使用,散热管会对冷却液中的热量进行吸收消除,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同时,散热管的上端位于存液箱的外部,有助于增加散热管的散热效率,提高对冷却液的降温效果,且轴流风扇通过通风口可将存液箱内部汇聚的热量抽出,避免热量在存液箱的内部汇聚,也可再进一步的带走了冷却液中的热量,保证了循环使用的冷却液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中墙体的剖视图。图3为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中存液箱的剖视图。图中:建筑主体1、屋顶2、墙体3、第一循环连接管4、第二循环连接管5、泵水机构6、存液箱7、钢结构框架8、腻子层9、隔热层10、散热层11、散热机构12、隔热腔13、横管14、弧形管15、导热圈16、垫块17、通风口18、轴流风扇19、防尘网20、散热管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和与建筑主体1顶部连接的屋顶2,建筑主体1由若干墙体3组成,墙体3包括两个钢结构框架8,两个钢结构框架8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层10,且隔热层10采用玻璃纤维制成,两个钢结构框架8的相反面均设置有腻子层9,两个隔热层10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层11,散热层11采用碳纤维制成,两个散热层11的相对面形成隔热腔13,隔热腔1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12,散热机构12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连接管5,第二循环连接管5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泵水机构6,且泵水机构6外接电源,泵水机构6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存液箱7,且存液箱7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散热机构12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连接管4,且第一循环连接管4的出水端与存液箱7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散热机构12包括若干横管14,相邻两个横管14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管15,横管1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块17,横管14的外壁套接有若干导热圈16,存液箱7的顶部穿插安装有若干散热管21,存液箱7的外壁贯穿开设有通风口18,通风口18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扇19,且轴流风扇19为抽风风扇,轴流风扇19的出风端固定安装有防尘网20,泵水机构6包括水泵,与水泵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与水泵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隔热层10的设置可对外界热量进行隔绝,散热层11对热量进行吸收消除,有助于防止热量渗入建筑的内部,降低了建筑的导热效果,同时,泵水机构6从存液箱7的内部抽出冷却液,并通过第二循环连接管5进入散热机构12的内部,散热机构12对隔热腔13内部的热量进一步进行吸收带走,导热圈16也增加了与热量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机构12散热的效率与效果,双重的降温措施,有效的避免了建筑因导热性能强造成建筑内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度,且冷却液最后通过第一循环连接管4重回到存液箱7的内部,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再利用,防止冷却液的浪费,也降低了使用成本,吸收热量的冷却液重回存液箱7的内部后,散热管21会对冷却液中的热量进行吸收消除,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和与建筑主体(1)顶部连接的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1)由若干墙体(3)组成,所述墙体(3)包括两个钢结构框架(8),两个钢结构框架(8)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层(10),两个钢结构框架(8)的相反面均设置有腻子层(9),两个隔热层(10)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层(11),两个散热层(11)的相对面形成隔热腔(13),所述隔热腔(1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12),所述散热机构(12)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连接管(5),所述第二循环连接管(5)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泵水机构(6),所述泵水机构(6)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存液箱(7),所述散热机构(12)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连接管(4),且第一循环连接管(4)的出水端与存液箱(7)的进水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和与建筑主体(1)顶部连接的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1)由若干墙体(3)组成,所述墙体(3)包括两个钢结构框架(8),两个钢结构框架(8)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层(10),两个钢结构框架(8)的相反面均设置有腻子层(9),两个隔热层(10)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层(11),两个散热层(11)的相对面形成隔热腔(13),所述隔热腔(1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12),所述散热机构(12)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连接管(5),所述第二循环连接管(5)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泵水机构(6),所述泵水机构(6)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存液箱(7),所述散热机构(12)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连接管(4),且第一循环连接管(4)的出水端与存液箱(7)的进水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东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