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498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向硅钢连续脱碳退火线,尤其涉及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包括位于炉体前端的炉头和炉门;炉头前端还设有预热装置,预热装置为与炉头连接的预热炉,预热炉包括炉壳和位于炉壳内部的保温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炉头燃烧氢气释放的能量及加热后的废气进入预热装置,可通过预热炉对钢带进行预热,在不增加电能或其他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可使钢带在本预热段内表面温度迅速达到200~300℃,在后续进入加热段时,通过电阻带加热热能的辐射,从而能快速使钢带表面温度达到700~850℃并保持恒温状态,在脱碳退火过程中,不但有利于硅钢表面S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向硅钢连续脱碳退火线,尤其涉及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
技术介绍
取向硅钢冷轧到成品厚度的钢带需要在连续退火炉内进行脱碳退火,目的一方面是完成初次再结晶,使基体中有足够数量的(110)[001]初次晶粒(二次晶核)有利于长大成初次再结晶织构和组织;再就是将钢中碳脱到0.003%以下,保证以后高温退火时处于单一的α相,发展完善的二次再结晶组织和去除钢中的硫和氮,并消除硅钢成品中的磁时效;钢带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SiO2薄膜(2~3μm厚)。现有的脱碳退火为保证退火质量,需要很慢的速度,保证足够的脱碳时间才能达到脱碳要求和钢带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SiO2薄膜。提速后就会出现脱碳后碳含量较高,且表面无法形成致密均匀的SiO2薄膜的缺陷。另外,脱碳退火线炉头处由于氢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火焰,火焰通过炉门与炉口缝隙处冒出,造成大量热能浪费,且会造成车间温度上升,恶化车间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脱碳线提速后可明显提高取向硅钢表面SiO2薄膜致密度及脱碳合格率,且能有效对炉头热量进行余热利用的退火炉炉头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具有位于炉体前端的炉头和炉门;所述炉头前端还设有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为与炉头连接的预热炉,所述预热炉包括炉壳和位于炉壳内部的保温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预热炉炉口处钢带穿过上部安装有炉门,下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可左右移动,挡板外侧安装有把手。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炉门和挡板之间距离为H为10~30cm。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炉门和挡板外侧安装有羊毛毡,所述羊毛毡通过多个固定杆固定在炉门和挡板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炉门外侧羊毛毡下端和挡板外侧羊毛毡上端与钢带接触,所述羊毛毡可拆卸。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羊毛毡厚度为3~10cm。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炉头长度L1为80~90cm,高度H185~95cm,预热炉长度L2为120~180cm,高H2为75~80cm。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炉壳保温棉有1~2层,单层厚度为3~5cm。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预热炉上端安装有炉门支架和固定板,所述炉门支架上端铰接有平衡梁,所述平衡梁一端与炉门通过链条链接,另一端与在固定板上的铆钉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上的铆钉有3~4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在原来脱碳退火线炉头前端安装有炉头预热装置,炉头燃烧氢气释放的能量及加热后的废气进入预热装置,可通过预热炉对钢带进行预热,在不增加电能或其他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可使钢带在本预热段内表面温度迅速达到200~300℃,在后续进入加热段时,通过电阻带加热热能的辐射,从而能快速使钢带表面温度达到700~850℃并保持恒温状态,在脱碳退火过程中,不但有利于硅钢表面SiO2薄膜的形成和提高脱碳合格率,且可有效改善车间环境和节省电耗;(2)本技术预热炉炉门和挡板之间留有10~30cm的间隙,用于钢带通过,防止钢带上下摆动造成炉门和挡板将其划伤;(3)本技术炉门和挡板外侧安装有羊毛毡,上部和下部羊毛毡与钢带进行接触,可防止热量在炉门与挡板的间隙处流失,造成能源浪费和周围环境温度上升;(4)本技术炉门可根据实际需要上下移动,并通过平衡梁固定在在固定板上的铆钉的位置的调整炉门的高度;预热装置段和炉口挡板也可在需要穿带或炉内维修时,将其吊走和抽出,方便钢带穿过,待穿带完成或维修后将预热段装置和挡板恢复原位即可;(5)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不仅可提高取向硅钢成品质量,且节能环保。由于能快速达到预热钢带表面温度的效果,可使产线速度得到适当的提高,增加了产能,可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脱碳退火炉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预热炉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预热炉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预热炉剖面图;图中1、炉头;2、预热炉;2-1、炉壳;2-2、保温棉;3、炉门;3-1、炉门支架;3-2、固定板;3-3、平衡梁;3-4、链条;3-5、铆钉;4、挡板;4-1、把手;5、钢带;6、羊毛毡;7、固定杆;8、加热段。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图4,本技术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包括位于炉体前端的炉头1和炉门3;炉头1前端还设有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为与炉头连接的预热炉2,所述预热炉2包括炉壳2-1和位于炉壳2-1内部的保温棉2-2。炉壳2-1内保温棉2-2有1~2层,单层厚度为3~5cm。预热炉2炉口处钢带5穿过上部安装有炉门3,下部安装有挡板4;挡板4可左右移动,挡板4外侧安装有把手4-1。预热炉2上端安装有炉门支架3-1和固定板3-2,炉门支架3-1上端铰接有平衡梁3-3,平衡梁3-3一端与炉门3通过链条3-4链接,另一端与固定板3-2上的铆钉3-5相连接。优选的,铆钉设有3~4个,可根据炉门3开设大小进行调节。为方便钢带5穿过,炉门3和挡板4之间距离H为10~30cm。炉门3和挡板4外侧安装有羊毛毡6,羊毛毡6通过多个固定杆7固定在炉门3和挡板4上。优先地,为防止热量流出,提高预热炉2中热量利用率,炉门3外侧羊毛毡6下端和挡板4外侧羊毛毡6上端与钢带5接触,羊毛毡6可拆卸。羊毛毡6厚度为3~10cm。炉头1长度L1为80~90cm,高度H185~95cm,预热炉2长度L2为120~180cm,高H2为75~80c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在炉头1炉口外部加装一与原加热段8相连通的预热炉2,预热炉2内只有纤维保温棉2-2和固定桩,没有电阻带等加热装置,使原来在炉口燃烧的废气通过预热炉2引到新的入口处,作为进炉硅钢钢带5预热使用,可使钢带5在加热段8迅速加热至700~850℃,不仅提高了脱碳效率,提高产量,且可将钢带5表面轧制油燃烧掉,起到对钢带5表面的预清洁左右,同时还达到余热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具有位于炉体前端的炉头和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前端还设有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为与炉头连接的预热炉,所述预热炉包括炉壳和位于炉壳内部的保温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具有位于炉体前端的炉头和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前端还设有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为与炉头连接的预热炉,所述预热炉包括炉壳和位于炉壳内部的保温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炉炉口处钢带穿过上部安装有炉门,下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可左右移动,挡板外侧安装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和挡板之间距离为H为1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和挡板外侧安装有羊毛毡,所述羊毛毡通过多个固定杆固定在炉门和挡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向硅钢脱碳退火炉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外侧羊毛毡下端和挡板外侧羊毛毡上端与钢带接触,所述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恩孟凡娜张爱春张维林
申请(专利权)人:新万鑫福建精密薄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