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23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属于汽车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后副车架定位销结构、后副车架辅助支撑结构、后制动盘支撑结构、摆臂支撑结构、摆臂支撑结构、电机支撑结构、后轮前束定位结构、后轮外倾角定位结构和车身合装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是集后悬分装、后悬合装及后悬调整为一体的工装结构,通过在工装上设计定位结构,保证后轮外倾角及后轮前束与设计状态一致,一次装配到位,减少了在检测线上进行后轮外倾角及后轮前束调整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制造的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现有汽车后悬架结构主要有扭力梁和多连杆两种,扭力梁结构成本低,制造简单,但整车舒适性差,多连杆结构成本高,制造复杂,但整车舒适性好,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型采用多连杆结构。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悬架结构主要有扭力梁和多连杆两种,对于多连杆结构的后悬架车型,整车装配完成后通常需要在检测线上进行后轮外倾角及后轮前束的调整,才能满足整车设计参数,增加了检测线的设备成本,特别是一些不能进行后轮外倾角及后轮前束调整的检测线还需要进行检测线的改造,增加了检测线改造费用,降低了检测线的调整效率。随着用户对整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布置结构越来越复杂,很多车型待整车装配完成后无工具调整空间,无法实现线上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后悬分装、后悬合装及后悬调整为一体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为轴对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基板主体和位于所述基板主体后端两侧对称设置的一对延伸板;所述基板主体的前端中部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副车架辅助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两侧端前部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轮外倾角定位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两侧端后部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制动盘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后端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轮前束定位结构和摆臂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后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撑结构和第三电机支撑结构;所述延伸板的前端设置有后副车架定位销结构,所述延伸板的后端设置有后悬合装定位结构;所述后轮外倾角定位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为轴对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基板主体和位于所述基板主体后端两侧对称设置的一对延伸板;所述基板主体的前端中部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副车架辅助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两侧端前部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轮外倾角定位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两侧端后部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制动盘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后端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后轮前束定位结构和摆臂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后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支撑结构,所述基板主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撑结构和第三电机支撑结构;所述延伸板的前端设置有后副车架定位销结构,所述延伸板的后端设置有后悬合装定位结构;所述后轮外倾角定位结构包括立柱、转动臂和U型定位块,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基板主体上,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一对连接端,所述转动臂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置在所述一对连接端之间并通过销轴与所述一对连接端连接,而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设置有U型定位块;所述后轮前束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基座、可翻转定位结构和定位插销,所述可翻转定位结构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固定基座上,而所述固定基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基板主体上,所述可翻转定位结构的上端设置有插销座,所述定位插销可插拔在所述插销座的插销孔内,所述定位插销用于连接后前控制臂,用于保证后轮前束值与设计状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主体上设置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线下调整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动盘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建伟冷红江岳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