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21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包括:旋转走行轨道,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承载平台,设置于呈同心圆的旋转走行轨道的中心线上,上部设置有动车组停留轨,动车组车体设置在动车组停留轨上,并与动车组停留轨、承载平台同步转动;动力组件,与承载平台相连,用于驱动承载平台转动,包括控制柜和动力小车,控制柜设置在承载平台上,动力小车设置于承载平台底部,位于旋转走行轨道外圈,控制柜通过驱动动力小车,带动承载平台、动车组停留轨以及动车组车体旋转走行于旋转走行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能够进行动车组车体圆周内任意角度的转向、调头,且占地面积小,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
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
技术介绍
铁路轮轨传动系统中,由于车轮轮缘与钢轨要克服车厢的离心力,则车轮轮缘与钢轨顶内侧面磨擦是无法避免的。动车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位于股道曲线外侧面车轮轮缘、踏面磨耗与内侧面车轮轮缘、踏面磨耗差别较大,如若动车组列车在固定线路上长期运行且不转向调头,将造成动车组列车转向架横向两侧的车轮磨耗量不同且易超出允许的偏差。此外,动车组列车以及其他非铁路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如磁悬浮、跨座单轨等列车)在项目建设、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具有转向、调头的需求。目前,国内外高铁、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磁悬浮等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转向调头普遍以传统的“灯泡线”方式。该方式虽也可实现转向调头的目的,但其土建工程量大,占用土地面积多,征地拆迁量大、投资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灯泡线”设置的数量,无法满足大量动车组列车经常性的转向调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完成动车组车体在圆周内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旋转走行轨道(1),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n承载平台(2),设置于呈同心圆的旋转走行轨道(1)的中心线上,上部设置有动车组停留轨(3),动车组车体(4)设置在动车组停留轨(3)上,并与动车组停留轨(3)、承载平台(2)同步转动;/n动力组件(5),与承载平台(2)相连,用于驱动承载平台(2)转动,包括控制柜(51)和动力小车(52),控制柜(51)设置在承载平台(2)上,动力小车(52)设置于承载平台(2)底部,位于旋转走行轨道(1)外圈,控制柜(51)通过驱动动力小车(52),带动承载平台(2)、动车组停留轨(3)以及动车组车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走行轨道(1),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
承载平台(2),设置于呈同心圆的旋转走行轨道(1)的中心线上,上部设置有动车组停留轨(3),动车组车体(4)设置在动车组停留轨(3)上,并与动车组停留轨(3)、承载平台(2)同步转动;
动力组件(5),与承载平台(2)相连,用于驱动承载平台(2)转动,包括控制柜(51)和动力小车(52),控制柜(51)设置在承载平台(2)上,动力小车(52)设置于承载平台(2)底部,位于旋转走行轨道(1)外圈,控制柜(51)通过驱动动力小车(52),带动承载平台(2)、动车组停留轨(3)以及动车组车体(4)旋转走行于旋转走行轨道(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动车组列车圆周转向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平台(2)的底部还设置多个无动力小车(53),无动力小车(53)位于旋转走行轨道(1)的多个内圈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青平耿兆武潘实邳建辉蒋雅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