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杆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174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杆衬套,衬套通过其外周卡箍的挤压套接并固定在稳定杆的外周,衬套包括缓冲结构、支撑结构以及刚度加强结构,缓冲结构包括在衬套与稳定杆对接安装之后能够抱合在稳定杆外周的第一缓冲体、位于第一缓冲体外侧方且能够与卡箍对接的第二缓冲体,加强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的加强体,支撑结构包括埋设于第二缓冲体内的支撑体;通过改变衬套的受力结构,即支撑体在衬套的整个圆周方向延伸覆盖,不仅提高纵向的径向刚度,也提高了横向的径向刚度;此外,支撑体内置,避免了卡箍与支撑体的接触,卡箍卡紧在第二缓冲体的外周,二者不易产生相对滑动,使得衬套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杆衬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橡胶衬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衬套。
技术介绍
汽车前后悬架的稳定杆衬套总成一般是单胶料的橡胶衬套装配在特定的卡箍内使用,总成提供的刚度性能可以防止车辆在转向或过弯时倾倒并提高行驶在颠簸路面的乘坐舒适性。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系统部件被开发应用到底盘系统中来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驾驶需求。在有限的汽车底盘布置空间内要求稳定杆衬套满足更高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达到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就对稳定杆衬套就有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稳定杆衬套,结构较为简单,将橡胶硫化成特定的形状后与卡箍配合装配在稳定杆上使用。增大橡胶填充量或者在衬套中增加塑料或金属材质骨架可以提高其刚度性能。对于稳定杆衬套来说,较高的径向刚度可以提高汽车在转向或过弯时的防倾性能,较低的扭转刚度可以保证汽车在颠簸路面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中国专利CN207433182U公开了一种粘合式稳定杆衬套,该衬套其底座设置在纵向的一侧,其装在稳定杆上可以对稳定杆纵向受力的位置提供一定的径向刚度需求,而在稳定杆上横向受力较大的位置,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杆衬套,所述衬套通过其外周卡箍的挤压套接并固定在所述稳定杆的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缓冲结构、支撑结构以及刚度加强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在衬套与稳定杆对接安装之后能够抱合在所述稳定杆外周的第一缓冲体、位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外侧方且能够与所述卡箍对接的第二缓冲体,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的加强体,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埋设于所述第二缓冲体内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埋设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内侧边和外侧边之间,且所述支撑体的延伸方向和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相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杆衬套,所述衬套通过其外周卡箍的挤压套接并固定在所述稳定杆的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缓冲结构、支撑结构以及刚度加强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在衬套与稳定杆对接安装之后能够抱合在所述稳定杆外周的第一缓冲体、位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外侧方且能够与所述卡箍对接的第二缓冲体,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的加强体,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埋设于所述第二缓冲体内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埋设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内侧边和外侧边之间,且所述支撑体的延伸方向和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相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截面外形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圆弧边和直线边、连接在所述圆弧边与直线边两侧的端部之间的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隔挡在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举熊友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