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172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属于载重子午线轮胎领域,包括胎冠和胎肩,胎冠中部设置有四条沿着周向排布的纵向沟槽,纵向沟槽包括两条直沟和两条折沟;两条直沟位于胎冠中部,两条折沟分别对称分布于两条直沟两侧;直沟底部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弹石块,折沟底部设有第二弹石块;若干第一弹石块沿轮胎周向均匀分布,相连两个第一弹石块间隔设置;第二弹石块沿轮胎周向连贯设置,第二弹石块折度与折沟折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轮胎容易出现打滑、沟底裂口、刺穿胎体的技术问题,具有优异的操控稳定性、抗湿滑性能、自洁性能,且能够有效防止沟底裂口、减少胎体损伤,轮胎的行驶里程更高、更安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重子午线轮胎
本技术属于载重子午线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技术介绍
近几年,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而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轮胎的技术、品牌发展路线要求高品质、高档次,轮胎的使用也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轮胎它承受着汽车的重量,直接与路面接触,车辆是靠轮胎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来行驶的,而胎面花纹直接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胎面花纹起着防滑、装饰、散热作用。它能传递车辆牵引力、制动力及转向力,并使轮胎与路面有良好的接触性能,从而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目前市场上轮胎花纹型式多种多样,轮胎花纹的样式受使用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下的轮胎花纹不尽相同。然而,现普通轮胎产品当车辆在潮湿或泥泞的路面上行驶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而当车辆行驶在石子较多的非高速路上时,轮胎容易出现沟底裂口、刺伤胎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轮胎容易出现打滑、沟底裂口、刺穿胎体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优异的操控稳定性、抗湿滑性能、自洁性能,且能够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冠和胎肩,所述胎冠中部设置有四条沿着周向排布的纵向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沟槽包括两条直沟(1)和两条折沟(2);两条所述直沟(1)位于所述胎冠中部,两条所述折沟(2)分别对称分布于两条所述直沟(1)两侧;所述直沟(1)底部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弹石块(3),所述折沟(2)底部设有第二弹石块(4);若干所述第一弹石块(3)沿所述轮胎周向均匀分布,相连两个所述第一弹石块(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石块(4)沿所述轮胎周向连贯设置,所述第二弹石块(4)折度与所述折沟(2)折度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冠和胎肩,所述胎冠中部设置有四条沿着周向排布的纵向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沟槽包括两条直沟(1)和两条折沟(2);两条所述直沟(1)位于所述胎冠中部,两条所述折沟(2)分别对称分布于两条所述直沟(1)两侧;所述直沟(1)底部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弹石块(3),所述折沟(2)底部设有第二弹石块(4);若干所述第一弹石块(3)沿所述轮胎周向均匀分布,相连两个所述第一弹石块(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石块(4)沿所述轮胎周向连贯设置,所述第二弹石块(4)折度与所述折沟(2)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石块(3)高度为2-8mm,相连两个所述第一弹石块(3)间隔2-4mm;所述第二弹石块(4)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梅宫金荣赵菲高兴鹏黄瑞娇熊瑶张永光隋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轮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