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73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面条生产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料管上设置孔板单元和两个连接管单元的方式,达到小麦粉和马铃薯粉可以同时独立添加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两种粉料分别独立添加结构合理有效,结构自身强度大、拆装难度适中,结构密封性好,以及分别添加方式整体上避免了两种粉料需要预混合的麻烦的优点,而且还省去了相对昂贵的三通管的使用,后续若需要再添加粉料时方便再设置新的连接管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面条生产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马铃薯面条,指的是在小麦粉的基础上,再加马铃薯粉而制得的新品种面条,马铃薯面条营养丰富全面,具有和胃健脾以及强身益肾的功效。但是另一方面,马铃薯面条生产过程中若直接用只有一个进料管的普通混合罐,则需要提前混合马铃薯粉和小麦粉,这就又增加了生产繁复程度,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方便马铃薯粉和小麦粉分别进料的马铃薯面条专用混合装置。专利公告号为CN209135240U,公告日为2019.07.2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面条加工混合喂料装置,包括支撑腿、混合罐和罐盖,所述支撑腿上侧设置有所述混合罐,所述混合罐一侧壁设置有所述罐盖,所述混合罐上侧设置有转动座。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混合喂料装置存在不方便分别进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能通过在进料管上设置孔板单元和两个连接管单元的方式,达到小麦粉和马铃薯粉可以同时独立添加的效果。本技术具有两种粉料分别独立添加结构合理有效,结构自身强度大、拆装难度适中,结构密封性好,以及分别添加方式整体上避免了两种粉料需要预混合的麻烦的优点,而且还省去了相对昂贵的三通管的使用,后续若需要再添加粉料时方便再设置新的连接管单元。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混合罐体上的进料管,还包括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上的孔板单元,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孔板单元上并分别用于添加小麦粉和马铃薯粉的两个连接管单元。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孔板单元包括与所述进料管的管体法兰对齐的圆形板体,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上的螺接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上并分别用于两个所述连接管单元穿过的两个板体圆形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孔板单元还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侧面上且位于所述螺接安装孔和所述板体圆形孔之间的密封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管单元包括插接设置在所述板体圆形孔上的安装管部,分别螺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管部两端并夹紧所述圆形板体的两个螺母,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管部外端环面上并用于连接小麦粉或马铃薯粉料桶的连接软管。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管部包括硬直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硬直管外环面上两端位置处的两段螺纹段。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管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硬直管外环面中部位置处的环形槽,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上并用于在所述板体圆形孔内环面上进行弹力顶起后密封连接的弹性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管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硬直管内并用于增大结构强度的强化管体。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管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硬直管两侧环形端面上并用于与所述连接软管进行熔融连接的凸出安装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出安装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硬直管的外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两个所述板体圆形孔关于所述圆形板体的圆心呈中心对称位置关系设置。本技术通过在进料管上设置孔板单元和两个连接管单元的方式,达到小麦粉和马铃薯粉可以同时独立添加的效果。本技术具有两种粉料分别独立添加结构合理有效,结构自身强度大、拆装难度适中,结构密封性好,以及分别添加方式整体上避免了两种粉料需要预混合的麻烦的优点,而且还省去了相对昂贵的三通管的使用,后续若需要再添加粉料时方便再设置新的连接管单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孔板单元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孔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管单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安装管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混合罐体11上的进料管12,还包括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12上的孔板单元1,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孔板单元1上并分别用于添加小麦粉和马铃薯粉的两个连接管单元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管单元2分别连接小麦粉供给系统和马铃薯粉供给系统,这样就可以方便分别独立进料,而且通过所述孔板单元1可以在现有的所述混合罐体11上直接进行改进不用特地去做有两根所述进料管12的新罐体,也避免了单个所述进料管12时两种或多种物料添加情况下需要提前预混合的麻烦。此外,相较于在所述进料管12上直接架设三通管的方式,本实施例具有更省钱经济,而且在需要新增加不同种类物料时,可以通过在所述孔板单元1上多打几个孔、多连几根所述连接管单元2的方式来实现,而如果一旦用了三通管,则面对例如马铃薯粉、玉米粉、小麦粉三者混合制面时,就需要换上更贵的四通管了,这是极为不方便和高成本的。所述孔板单元1包括与所述进料管12的管体法兰对齐的圆形板体101,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101上的螺接安装孔102,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101上并分别用于两个所述连接管单元2穿过的两个板体圆形孔103。所述孔板单元1还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101侧面上且位于所述螺接安装孔102和所述板体圆形孔103之间的密封圈104。两个所述板体圆形孔103关于所述圆形板体101的圆心呈中心对称位置关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04为现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用于对接所述圆形板体101和所述管体法兰,所述板体圆形孔103的数量与添加粉料的不同种类数量一致,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所述圆形板体101上可以再开设多个所述板体圆形孔103,这样所述马铃薯面条若需要在复合其它营养成分时,只需在所述圆形板体101上再打孔即可,不用更换所述圆形板体101,保证整个所述孔板单元1的使用方便性。所述连接管单元2包括插接设置在所述板体圆形孔103上的安装管部201,分别螺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管部201两端并夹紧所述圆形板体101的两个螺母20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管部201外端环面上并用于连接小麦粉或马铃薯粉料桶的连接软管203。所述安装管部201包括硬直管201a,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硬直管201a外环面上两端位置处的两段螺纹段201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直管201a的材质为现有硬质塑料,所述连接软管203的材质为现有软质橡胶,保证进料使用时的方便性,而两个所述螺母202分别螺接在两段所述螺纹段201b,用于夹紧所述圆形板体101,这样所述安装管部201就与整个所述混合装置固定连接了。所述安装管部20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硬直管201a外环面中部位置处的环形槽201c,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环形槽201c上并用于在所述板体圆形孔103内环面上进行弹力顶起后密封连接的弹性圈201d。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圈201d的材质与所述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混合罐体(11)上的进料管(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12)上的孔板单元(1),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孔板单元(1)上并分别用于添加小麦粉和马铃薯粉的两个连接管单元(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混合罐体(11)上的进料管(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12)上的孔板单元(1),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孔板单元(1)上并分别用于添加小麦粉和马铃薯粉的两个连接管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单元(1)包括与所述进料管(12)的管体法兰对齐的圆形板体(101),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101)上的螺接安装孔(102),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101)上并分别用于两个所述连接管单元(2)穿过的两个板体圆形孔(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单元(1)还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圆形板体(101)侧面上且位于所述螺接安装孔(102)和所述板体圆形孔(103)之间的密封圈(1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面条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单元(2)包括插接设置在所述板体圆形孔(103)上的安装管部(201),分别螺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管部(201)两端并夹紧所述圆形板体(101)的两个螺母(20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管部(201)外端环面上并用于连接小麦粉或马铃薯粉料桶的连接软管(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马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昌实林杰邱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昌盛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