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70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包括处理箱、进气管和排气结构,所述进气管位于处理箱的左侧并与处理箱之间连通,所述排气结构位于处理箱的右侧,所述处理箱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带孔隔板,所述带孔隔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进气管配合使用的流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处理箱、带孔隔板、流通结构、供氨结构、软管、壳体、支路管、喷头、活动套和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提高氨水与废气的接触面积,且能有效降低氨水消耗量,解决了目前的处理装置存在一定不足,不仅氨水使用量较大,而且与废气间的接触不够全面,需要延长供氨时间,造成浪费的问题,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在生产制造过程,需要在分解炉中进行原料的一系列反应。由于分解炉的内部空间较大,导致其存在出口CO浓度高,煤粉燃烧不完全问题,进而产生NOx废气。工业上一般采用氨水还原法来降低废气中的NOx含量,但是目前的处理装置存在一定不足,不仅氨水使用量较大,而且与废气间的接触不够全面,需要延长供氨时间,造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提高氨水与废气的接触面积,且能有效降低氨水消耗量的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具备可以提高氨水与废气的接触面积,且能有效降低氨水消耗量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处理装置存在一定不足,不仅氨水使用量较大,而且与废气间的接触不够全面,需要延长供氨时间,造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包括处理箱、进气管和排气结构,所述进气管位于处理箱的左侧并与处理箱之间连通,所述排气结构位于处理箱的右侧,所述处理箱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带孔隔板,所述带孔隔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进气管配合使用的流通结构,所述处理箱的下方设置有供氨结构,所述处理箱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位于处理箱内腔部分的外侧套设有壳体,所述软管表面的两侧均连通有支路管,所述支路管远离软管的一端贯穿至壳体的外部并连通有喷头,所述支路管的外部套设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与处理箱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箱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处理箱右侧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结构。优选的,所述排气结构包括通孔、三通管和排气管,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开设在处理箱的右侧,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带孔隔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三通管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右侧并与通孔之间连通,所述排气管与三通管之间连通。优选的,所述流通结构包括直流管、弯管和出气孔,所述直流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它们分别位于带孔隔板的上下两侧并与进气管连通,所述直流管与弯管之间连通,所述出气孔分别开设在直流管和弯管的表面。优选的,所述供氨结构包括压力泵、中转盒和出氨管,所述中转盒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底部,所述压力泵的排液管与出氨管连通,所述出氨管与中转盒之间连通,所述软管位于处理箱外侧的一端与中转盒连通。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液压杆、横板和竖杆,所述液压杆栓接在处理箱的顶部,所述横板栓接在液压杆的顶端,所述竖杆的底端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顶端贯穿至处理箱的外部并与横板之间栓接。优选的,所述排液结构包括废液管和阀门,所述废液管与处理箱之间连通,所述阀门安装在废液管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处理箱、带孔隔板、流通结构、供氨结构、软管、壳体、支路管、喷头、活动套和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提高氨水与废气的接触面积,且能有效降低氨水消耗量,解决了目前的处理装置存在一定不足,不仅氨水使用量较大,而且与废气间的接触不够全面,需要延长供氨时间,造成浪费的问题,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处理箱;2、进气管;3、排气结构;31、通孔;32、三通管;33、排气管;4、带孔隔板;5、流通结构;51、直流管;52、弯管;53、出气孔;6、供氨结构;61、压力泵;62、中转盒;63、出氨管;7、软管;8、壳体;9、支路管;10、喷头;11、活动套;12、调节机构;121、液压杆;122、横板;123、竖杆;13、排液结构;131、废液管;132、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包括处理箱1、进气管2和排气结构3,进气管2位于处理箱1的左侧并与处理箱1之间连通,排气结构3位于处理箱1的右侧,处理箱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带孔隔板4,带孔隔板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进气管2配合使用的流通结构5,处理箱1的下方设置有供氨结构6,处理箱1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软管7,软管7位于处理箱1内腔部分的外侧套设有壳体8,软管7表面的两侧均连通有支路管9,支路管9远离软管7的一端贯穿至壳体8的外部并连通有喷头10,支路管9的外部套设有活动套11,活动套11与处理箱1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处理箱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12,处理箱1右侧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结构13,通过处理箱1、带孔隔板4、流通结构5、供氨结构6、软管7、壳体8、支路管9、喷头10、活动套11和调节机构12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提高氨水与废气的接触面积,且能有效降低氨水消耗量,解决了目前的处理装置存在一定不足,不仅氨水使用量较大,而且与废气间的接触不够全面,需要延长供氨时间,造成浪费的问题,值得推广。请参阅图1所示,排气结构3包括通孔31、三通管32和排气管33,通孔31的数量为两个并开设在处理箱1的右侧,且两个通孔31分别位于带孔隔板4的上下两侧,三通管32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的右侧并与通孔31之间连通,排气管33与三通管32之间连通,通过通孔31、三通管32和排气管33的设置,它们作为出气的部分,用于将处理之后的废气导至外界或是下一步处理工序。请参阅图1所示,流通结构5包括直流管51、弯管52和出气孔53,直流管51的数量为两个,且它们分别位于带孔隔板4的上下两侧并与进气管2连通,直流管51与弯管52之间连通,出气孔53分别开设在直流管51和弯管52的表面,弯管52的一端与直流管51的右端连通,同时弯管52的另一端也接在直流管51的表面,且出气孔53开设的位置均靠左,能延长废气的行进路程,提高处理效果。请参阅图1所示,供氨结构6包括压力泵61、中转盒62和出氨管63,中转盒62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的底部,压力泵61的排液管与出氨管63连通,出氨管63与中转盒62之间连通,软管7位于处理箱1外侧的一端与中转盒62连通,通过压力泵61、中转盒62和出氨管63的设置,它们用于供应氨水,以便降低废气中的NOx含量。请参阅图1所示,调节机构12包括液压杆121、横板122和竖杆123,液压杆121栓接在处理箱1的顶部,横板122栓接在液压杆121的顶端,竖杆123的底端与壳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竖杆123的顶端贯穿至处理箱1的外部并与横板122之间栓接,通过液压杆121、横板122和竖杆123的设置,它们用于带动壳体8在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包括处理箱(1)、进气管(2)和排气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位于处理箱(1)的左侧并与处理箱(1)之间连通,所述排气结构(3)位于处理箱(1)的右侧,所述处理箱(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带孔隔板(4),所述带孔隔板(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进气管(2)配合使用的流通结构(5),所述处理箱(1)的下方设置有供氨结构(6),所述处理箱(1)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软管(7),所述软管(7)位于处理箱(1)内腔部分的外侧套设有壳体(8),所述软管(7)表面的两侧均连通有支路管(9),所述支路管(9)远离软管(7)的一端贯穿至壳体(8)的外部并连通有喷头(10),所述支路管(9)的外部套设有活动套(11),所述活动套(11)与处理箱(1)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箱(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12),所述处理箱(1)右侧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结构(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包括处理箱(1)、进气管(2)和排气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位于处理箱(1)的左侧并与处理箱(1)之间连通,所述排气结构(3)位于处理箱(1)的右侧,所述处理箱(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带孔隔板(4),所述带孔隔板(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进气管(2)配合使用的流通结构(5),所述处理箱(1)的下方设置有供氨结构(6),所述处理箱(1)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软管(7),所述软管(7)位于处理箱(1)内腔部分的外侧套设有壳体(8),所述软管(7)表面的两侧均连通有支路管(9),所述支路管(9)远离软管(7)的一端贯穿至壳体(8)的外部并连通有喷头(10),所述支路管(9)的外部套设有活动套(11),所述活动套(11)与处理箱(1)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箱(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12),所述处理箱(1)右侧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结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3)包括通孔(31)、三通管(32)和排气管(33),所述通孔(31)的数量为两个并开设在处理箱(1)的右侧,且两个通孔(31)分别位于带孔隔板(4)的上下两侧,所述三通管(32)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的右侧并与通孔(31)之间连通,所述排气管(33)与三通管(32)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粉燃烧废气处理用氨水喷淋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贾文彬王景富贾伟彬武彧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富平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