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件、电路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7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连接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垂直连接在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的承靠面,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承靠面形成一空腔;电连接件还包括一部分位于空腔内的第一延伸臂,第一延伸臂的一端与承靠面相连,另一端包括抵接区域,抵接区域位于空腔外且用于抵接在电子设备的边框上,边框作用在抵接区域的抵接力矩垂直于电路板;电连接件还包括用于接触电路板的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相连,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因此,电连接件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的凹槽内,从而减少电连接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扁平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件、电路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连接件、电路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内通常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以及多个电路板,其中,电子元件可以与电路板电连接,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一种常见的电连接方式是,在电路板上固定有电连接件,且电连接件与设置在该电路板周围的电子元件抵接,从而可以将设置在电路板周围的电子元件与该电路板电连接在一起。由于电子设备在外观上有扁平化的趋势,因此用于电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电连接件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可用于电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空间不足,甚至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扁平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件、电路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目的在于减少电连接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扁平化程度。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承靠面,所述承靠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承靠面形成一空腔;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一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一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外的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的一端与所述承靠面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承靠面的一端包括抵接区域,所述抵接区域位于所述空腔外且用于抵接在电子设备的边框上,所述边框作用在所述抵接区域的抵接力矩垂直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用于接触电路板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面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平行设置可以指,第一限位面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任一平面与第二限位面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任一平面平行。承靠面可以是曲面。第一限位面与承靠面垂直设置可以指,第一限位面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任一平面与承靠面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任一平面垂直。类似地,第二限位面与承靠面垂直设置可以指,第二限位面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任一平面与承靠面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任一平面垂直。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壳体包括后盖和侧边框,侧边框环绕在显示屏的外周且环绕在后盖的外周,后盖与显示屏平行间隔设置,后盖以及显示屏分别位于侧边框的两侧。在一个示例中,侧边框与后盖分别为壳体的两个部分,侧边框与后盖相连,且侧边框与后盖之间的连接关系通常无法被分割。抵接区域用于抵接的边框可以是该侧边框。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中框,中框的外周(以下简称中框外周)可以充当电子设备的侧边框。后盖与中框是两个不同的部件,通过将后盖与中框组装在一起可以形成电子设备的壳体。抵接区域用于抵接的边框可以是该中框外周。在一个示例中,侧边框与后盖分别为壳体的两个部分,侧边框与后盖相连,且侧边框与后盖之间的连接关系通常无法被分割。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该中框收容于显示屏、侧边框以及后盖之间的空腔内。抵接区域用于抵接的边框可以是该中框的外周。需要说明的,“部件A与部件B相连”,包括部件A与部件B连接在一起且部件A与部件B之间不间隔其他部件,也可以指部件A与部件B通过部件C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部件1抵接在部件2上”,通常是指部件1与部件2有接触;并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1:接触面的面积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条件2:在接触面最大轮廓范围内,未接触点的数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条件3:在接触面最大轮廓范围内,未接触面的面积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抵接区域可以是凸包形状,例如抛物面状凸包、椭球状凸包、球状凸包。抵接区域还可以不包括凸包。在本申请中,限位面、支撑面、连接面均为面体。面体所在的平面可以是在面体的厚度范围内且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任一平面。第一支撑面与电路板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可移动的接触以及不可移动的接触(即固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介于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的第一支撑面用于接触电路板,因此第一限位面可以埋入电路板内的凹槽中。另外,承靠面越靠近电子设备的边框,抵接区域与承靠面的距离越近。即使电子设备的边框与承靠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抵接区域与电子设备的边框之间的接触力对第一支撑面的力矩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能够放松电连接件与电子设备的边框的配合精度,进而,电连接件可以适应更多的组装场景。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面固定在电路板上,从而可以更容易确保电连接件被牢固地固定在电路板上。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延伸臂,与所述抵接区域相连,所述第二延伸臂远离所述抵接区域的一端用于抵接在所述承靠面上。本申请为了便于划分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认为抵接区域是第一延伸臂上位于空腔外的部分,第二延伸臂位于空腔内。在电连接件被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情况下,第二延伸臂远离抵接区域的一端抵接在承靠面上。而在电连接件未被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情况下,第二延伸臂远离抵接区域的一端可以与承靠面无接触,也可以与承靠面有接触。在电连接件未被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情况下,第二延伸臂不与承靠面接触,可以保证第二延伸臂的表面完整地电镀上一层薄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流可以经过第一延伸臂以及第二延伸臂,因此在相同电压下,电连接件可以传输更高的电流。并且,第二延伸臂可以抵靠在承靠面上,因此抵接区域所能够承受更高的接触力,电连接件越不容易产生电弧现象,也越容易处于稳定工作的状态。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挂耳,伸入所述第一限位面上的第一孔。因此,所述第一挂耳的可移动空间受限于所述第一孔的轮廓。第一挂耳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臂、抵接区域或第二延伸臂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挂耳的可移动空间被第一孔约束,从而抵接区域不会过度伸出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以及承靠面所形成的空腔。在运输、安装电连接件的过程中,有利于避免第一延伸臂向着远离承靠面的方向弯曲过度,进而减少电连接件被破坏的可能性。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挂耳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孔的轮廓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耳抵接在第一孔的轮廓上,因此第一挂耳可以承受抵接区域抵接电子元件的边框所产生的接触力的一部分,有利于电连接件受力均衡。第一挂耳还可以起到电连接的作用。可选的,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第二挂耳,所述第二挂耳伸入所述第二限位面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二挂耳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二孔的轮廓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挂耳对第一孔的作用力可以对第一支撑面上与电路板接触的部位产生力矩1,第二挂耳对第二孔的作用力可以对第二支撑面1614上与电路板接触的部位产生力矩2,力矩1与力矩2可以近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n承靠面,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垂直设置;/n用于接触电路板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第一支撑面,用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面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n第一延伸臂,与所述承靠面相连,并伸出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承靠面所形成的空腔,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承靠面的一端包括抵接区域,所述抵接区域位于所述空腔外且用于抵接在电子设备的边框上,所述边框作用在所述抵接区域的抵接力矩垂直于所述电路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
承靠面,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垂直设置;
用于接触电路板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包括第一支撑面,用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面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
第一延伸臂,与所述承靠面相连,并伸出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承靠面所形成的空腔,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承靠面的一端包括抵接区域,所述抵接区域位于所述空腔外且用于抵接在电子设备的边框上,所述边框作用在所述抵接区域的抵接力矩垂直于所述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延伸臂,与所述抵接区域相连,所述第二延伸臂远离所述抵接区域的一端用于抵接在所述承靠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挂耳,伸入所述第一限位面上的第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耳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孔的轮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限位耳,与所述第一限位面远离所述承靠面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限位耳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面延伸;
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三延伸臂,与所述抵接区域相连,所述第三延伸臂远离所述抵接区域的一端位于所述承靠面与所述第一限位耳之间,所述第三延伸臂在所述承靠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一限位耳在所述承靠面上的投影面积有部分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连,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还包括:
第一固定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面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一端相连,用于插入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的插入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连;所述一个或多个部件还包括:
第三固定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一端相连,用于插入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的插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面,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连,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三支撑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面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连;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五支撑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作用在所述抵接区域的接触力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上。


15.一种电路组件,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件;
电路板,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连接件的第一限位面的凹槽。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馨苏天杰雷高兵胡睢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