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00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若干第一端子,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沿第一主体部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引脚部、弯折成型于第一主体部前端的第一弯折部和成型于第一弯折部前端的第一接触部;若干第二端子,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沿第二主体部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部、弯折成型于第二主体部前端的第二弯折部和成型于第二弯折部前端的第二接触部;第一、二接触部呈上下两层对称分布;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且第一、第二主体部交错成一排分布,且第一、第二引脚部交错成一排分布;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伸出于绝缘体前端,该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均伸出于绝缘体后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产品
,特指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军用电子产品等,配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强有力地牵引着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电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目前的车载电源连接器一般包括有两排金属导电针以及与该两排金属导电针固定在一起的绝缘体,这两排金属导电针的接触部及引脚部均呈两排分布,无论该引脚部设置为金属导电针焊脚或SMT式焊脚,其都是呈两排分布,以致使装配起来不够方便,且不利于两排金属导电针的引脚部进行装配及焊接,且其中一排引脚部会阻挡另一排引脚部的视角,导致很难看到全部引脚部是否焊足锡膏,不利于质检;且两排金属导电针之间的间距小,抗串扰效果不够理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车载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体;若干第一端子,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沿该第一主体部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引脚部、弯折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前端的第一弯折部和成型于该第一弯折部前端的第一接触部;若干第二端子,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沿该第二主体部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部、弯折成型于该第二主体部前端的第二弯折部和成型于该第二弯折部前端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呈上下两层对称分布;该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且该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交错成一排分布,且该第一引脚部与第二引脚部交错成一排分布;所述绝缘体一体注塑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第一弯折部、第二主体部、第二弯折部上,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伸出于该绝缘体前端,该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均伸出于该绝缘体后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有沿该第一主体部前端向上折弯形成的第一弯折段以及沿第一弯折段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接触部沿第二弯折段前端向前延伸形成。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有沿该第二主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三弯折段以及沿第三弯折段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四弯折段,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第四弯折段前端向前延伸形成。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前端均成型有锥台。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体前端成型有向前凸出的对接凸部,且该对接凸部前端还成型有呈两排分布的第一正位凸台和位于该第一正位凸台下方的第二正位凸台,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穿过该第一正位凸台和第二正位凸台伸出于该对接凸部前端外。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体下端成型有若干透气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体下端成型有若干定位凸柱,该定位凸柱上端设置有圆倒角,该定位凸柱外围成型有若干定位凸筋,该定位凸筋上端面成型有倾斜引导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体下端面成型有防止注塑时缩胶的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伸出于该绝缘体前端,并呈上下两排对称分布,且该第一端子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引脚部伸出于该绝缘体后端外,并交错成一排分布,且该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为SMT式引脚,以致本技术后期在与PCB板焊接时,装配焊接均更加方便,且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不会相互遮挡,便于观看是否均焊有锡膏,质检更加方便;另外,该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以致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间距变得更大,防串扰效果更加理想,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装配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装配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装配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6所示,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1;若干第一端子2,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21、沿该第一主体部2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引脚部22、弯折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的第一弯折部23和成型于该第一弯折部23前端的第一接触部24;若干第二端子3,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31、沿该第二主体部3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部32、弯折成型于该第二主体部31前端的第二弯折部33和成型于该第二弯折部33前端的第二接触部34;所述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与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4呈上下两层对称分布;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且该第一主体部21与第二主体部31交错成一排分布,且该第一引脚部22与第二引脚部32交错成一排分布;所述绝缘体1一体注塑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第一弯折部23、第二主体部31、第二弯折部33上,所述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端,该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引脚部32均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本技术中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端子4的第二接触部34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端,并呈上下两排对称分布,且该第一端子2的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端子4的第二引脚部32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外,并交错成一排分布,且该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引脚部32为SMT式引脚,以致本技术后期在与PCB板焊接时,装配焊接均更加方便,且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引脚部32不会相互遮挡,便于观看是否均焊有锡膏,质检更加方便;另外,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以致使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4的间距变得更大,防串扰效果更加理想;另外,所述绝缘体1是通过一体注塑方式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第一弯折部23、第二主体部31、第二弯折部33上,使该绝缘体1与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装配结构极为稳定,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所述第一弯折部23包括有沿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向上折弯形成的第一弯折段231以及沿第一弯折段231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二弯折段232,所述第一接触部24沿第二弯折段232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以此可增大相邻两个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弯折部23经过两次折弯后,可增强第一端子的结构强度,且增大第一端子与绝缘体的接触面积,以此增强第一端子与绝缘体装配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弯折部33包括有沿该第二主体部31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三弯折段331以及沿第三弯折段331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四弯折段332,所述第二接触部34沿第四弯折段332前端向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绝缘体(1);/n若干第一端子(2),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21)、沿该第一主体部(2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引脚部(22)、弯折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的第一弯折部(23)和成型于该第一弯折部(23)前端的第一接触部(24);/n若干第二端子(3),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31)、沿该第二主体部(3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部(32)、弯折成型于该第二主体部(31)前端的第二弯折部(33)和成型于该第二弯折部(33)前端的第二接触部(34);/n所述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与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4)呈上下两层对称分布;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且该第一主体部(21)与第二主体部(31)交错成一排分布,且该第一引脚部(22)与第二引脚部(32)交错成一排分布;所述绝缘体(1)一体注塑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第一弯折部(23)、第二主体部(31)、第二弯折部(33)上,所述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端,该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引脚部(32)均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绝缘体(1);
若干第一端子(2),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21)、沿该第一主体部(2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引脚部(22)、弯折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的第一弯折部(23)和成型于该第一弯折部(23)前端的第一接触部(24);
若干第二端子(3),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31)、沿该第二主体部(3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部(32)、弯折成型于该第二主体部(31)前端的第二弯折部(33)和成型于该第二弯折部(33)前端的第二接触部(34);
所述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与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4)呈上下两层对称分布;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且该第一主体部(21)与第二主体部(31)交错成一排分布,且该第一引脚部(22)与第二引脚部(32)交错成一排分布;所述绝缘体(1)一体注塑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第一弯折部(23)、第二主体部(31)、第二弯折部(33)上,所述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端,该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引脚部(32)均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3)包括有沿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向上折弯形成的第一弯折段(231)以及沿第一弯折段(231)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二弯折段(232),所述第一接触部(24)沿第二弯折段(232)前端向前延伸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修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典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