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板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6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板组件及车辆,冷却板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与所述第二冷却板之间限定出冷却流道;分配管路,所述分配管路设置在所述冷却流道内,且所述分配管路上设置有沿所述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液口。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板组件中设置有分配管路,分配管路中设置有分液口,可以将冷却液分配至冷却流道中的不同位置,使冷却板组件整体的温度更加均衡,提高冷却板组件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板组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冷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板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冷却板组件适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冷却板组件上一般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当冷却液自进口流入后经过冷却流道后流出冷却板组件,由于冷却液在冷却板内部会与电池模组进行换热,导致冷却液在不同的区域温度会发生变化,造成冷却板表面温度不一致,进而导致冷却板组件的各个位置的温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板组件,该冷却板组件中设置有分配管路,分配管路中设置有分液口,可以将冷却液分配至冷却流道中的不同位置,使冷却板组件整体的温度更加均衡,提高冷却板组件的散热效率。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冷却板组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冷却板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与所述第二冷却板之间限定出冷却流道;分配管路,所述分配管路设置在所述冷却流道内,且所述分配管路上设置有沿所述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液口。根据本技术的冷却板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以限定出冷却流道,而第一冷却板与第二冷却板中的一个与电池模组直接接触,以对电池模组进行换热,从而保证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稳定。在冷却流道内设置有分配管路,分配管路可以与冷却液的进口相连,冷却液经过分配管路后再经各个分液口进入到冷却流道内并与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接触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却液在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同,通过设置分配管,以对冷却液不同位置的冷却液流量进行分配,以使冷却板组件的温度更加均衡,提高冷却板组件对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冷却板组件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分配管路连通;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分配管路包括第一分配管路和第二分配管路,所述第一分配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正对,所述第二分配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正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分配管路和第二分配管路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一子管段,所述第一子管段的首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第二子管段,所述第二子管段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子管段的末端连通且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第三子管段,所述第三子管段的首端与所述第二子管段的末端连通且朝向所述第一子管段的首端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管段、所述第二子管段和所述第三子管段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分液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管段上设置有临近所述第一子管段首端的第一分液口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液口下游的第二分液口,所述第一分液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分液口的尺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子管段上设置有临近所述第一子管段末端的第三分液口和设置于所述第三分液口下游的第四分液口,所述第三分液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分液口的尺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子管段构造为蛇形管且包括:纵向延伸管,所述纵向延伸管构造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纵向延伸管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子管段的末端连通;横向延伸管,所述横向延伸管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延伸管连接;所述纵向延伸管上和/或所述横向延伸管上设置有所述分液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纵向沿延伸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五分液口,多个所述第五分液口在由所述纵向延伸管的上游至下游方向上尺寸逐渐增大。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冷却板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冷却板组件,因此该车辆的冷却板组件可以更好地对电池模组进行换热,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冷却效率,延长了电池模组的寿命,以及提高了车辆的可靠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板组件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配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配管路与所述冷却流道配合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液管、出液管与分配管路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冷却板组件1,第一冷却板11,第二冷却板12,冷却流道13,第一冷却流道131,第二冷却流道132,分配管路14,第一子管段141a,第二子管段141b,第三子管段141c,分液口15,第一分液口151,第二分液口152,第三分液口153,第四分液口154,第五分液口155,进液管16,出液管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板组件1。根据本技术的冷却板组件1包括第一冷却板11、第二冷却板12和分配管路14。第一冷却板11与第二冷却板12之间限定出冷却流道13,分配管路14设置于冷却流道13内,且分配管路14上设置有沿冷却流道13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液口15。相关技术中,冷却板组件1适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冷却板组件1上一般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当冷却液自进口流入后经过冷却流道13后流出冷却板组件1,由于冷却液在冷却板内部会与电池模组进行换热,导致冷却液在不同的区域温度会发生变化,造成冷却板表面温度不一致,进而导致冷却板组件的各个位置的温差较大。根据本技术的冷却板组件1,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板11和第二冷却板12以限定出冷却流道13,而第一冷却板11与第二冷却板12中的一个与电池模组直接接触,以对电池模组进行换热,从而保证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稳定。在冷却流道13内设置有分配管路14,分配管路14可以与冷却液的进口相连,冷却液经过分配管路14后再经各个分液口15进入到冷却流道13内并与第一冷却板11、第二冷却板12接触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却液在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同,通过设置分配管,以对冷却液不同位置的冷却液流量进行分配,以使冷却板组件1的温度更加均衡,提高冷却板组件1对电池模组的换热效率。根据本技术的冷却板组件1,在第一冷却板11和第二冷却板12中设置有冷却流道13,并在冷却流道13内设置分配管路14,利用分配管路14中的分液口15以对冷却液的流量进行分配,使第一冷却板11、第二冷却板12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更加均衡,减少冷却板中各个位置的温差,提高冷却板组件1的温度一致性,从而提高冷却板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冷却板(11);/n第二冷却板(12),所述第一冷却板(11)与所述第二冷却板(12)之间限定出冷却流道(13);/n分配管路(14),所述分配管路(14)设置在所述冷却流道(13)内,且所述分配管路(14)上设置有沿所述冷却流道(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液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冷却板(11);
第二冷却板(12),所述第一冷却板(11)与所述第二冷却板(12)之间限定出冷却流道(13);
分配管路(14),所述分配管路(14)设置在所述冷却流道(13)内,且所述分配管路(14)上设置有沿所述冷却流道(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液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管(16),所述进液管(16)与所述分配管路(14)连通;
出液管(17),所述出液管(17)与所述冷却流道(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13)包括第一冷却流道(131)和第二冷却流道(132),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1)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132)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分配管路(14)包括第一分配管路和第二分配管路,所述第一分配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1)正对,所述第二分配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132)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管路和第二分配管路结构相同且均包括:
第一子管段(141a),所述第一子管段(141a)的首端与所述进液管(16)连通;
第二子管段(141b),所述第二子管段(141b)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子管段(141a)的末端连通且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第三子管段(141c),所述第三子管段(141c)的首端与所述第二子管段(141b)的末端连通且朝向所述第一子管段(141a)的首端延伸。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书董张海建杨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