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77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和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翅片,所述翅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每个所述翅片设有至少一个卡口;扁管,所述扁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依次穿插于多个所述翅片的卡口内,使得所述翅片环绕在所述扁管的周向方向上;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连接于所述扁管的两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将扁管穿插在翅片的卡口内使得翅片环绕在扁管的周向方向上,从而增大翅片与扁管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辐射面积和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管为水平方向布置的圆管,冷凝水排放不畅,空气侧压力损失大,且换热管与翅片采用胀管方式连接,换热管与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较大,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简单且热交换效率高。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该工装治具可以快速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装配效率。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该空调器的结构简单且热交换效率高。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翅片,所述翅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每个所述翅片设有至少一个卡口;扁管,所述扁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依次穿插于多个所述翅片的卡口内,使得所述翅片环绕在所述扁管的周向方向上;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连接于所述扁管的两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将扁管穿插在翅片的卡口内使得翅片环绕在扁管的周向方向上,从而增大翅片与扁管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辐射面积和热交换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口为方形口,所述扁管垂直插设于所述卡口内。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扁管与所述卡口间隙配合。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前后方向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等间距分布于所述扁管上。可选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翅片的间距在1-10毫米之间。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包括:基板,所述基板构设出多个容置槽;分隔架,所述分隔架可分离地插设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分隔架限定出多个开口朝上的分隔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工装治具,通过将分隔架可分离地插设在容置槽内,并设置多个用于分隔翅片的分隔槽,提高了翅片与扁管的装配效率。可选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容置槽之间设有凸肋,所述凸肋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固定孔,相应地,所述分隔架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定位孔通过插销或螺钉锁合。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槽的开口两侧分别设有圆弧倒角。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架为向下敞开的U型结构。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高,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热交换效率高、制冷或制热效果佳。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工装治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工装治具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工装治具中分隔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微通道换热器100;翅片10;卡口11;扁管20;微通道21;集流管30;工装治具200;基板230;容置槽231;限位槽2311;凸肋232;固定孔233;分隔架240;分隔槽241;定位孔2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如图1所示,该微通道换热器100包括:翅片10、扁管20和集流管30。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2所示,翅片10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2中的上下方向)且在水平方向(如图2中的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每个翅片10设有至少一个卡口11。即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翅片10,且每个翅片10可以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卡口11,如图1结合图2所示,翅片10在长度方向上设有五个卡口11,每个卡口11内设有一个扁管20。扁管20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依次穿插于多个翅片10的卡口11内,使得翅片10环绕在扁管20的周向方向上,也就是,扁管20连接于多个翅片10上,扁管20的前后侧、上下侧均被翅片10包绕,如此,可以增大翅片10与扁管2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100的热交换效率。其中,每个扁管20设有多个贯穿其长度方向(如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微通道21。多个微通道21沿扁管20的高度方向分布,从而可以增大微通道21与翅片10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其中,扁管20与翅片10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或者通过导热胶将扁管20与翅片10连接起来。相比于通过胀管方式结合而言,接触热阻较小,换热效率较高。如图1所示,集流管30连接于扁管20的两端。通过集流管30将冷媒输入扁管20的微通道21内,并通过集流管30将冷媒从微通道21内输出。由于翅片10沿竖直方向延伸,因此,在翅片10或扁管20上形成冷凝水的情况,冷凝水可以顺着翅片10的竖直延伸方向向下流动,避免冷凝水无法顺畅排放,导致空气侧压力损失大的问题。简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通过将扁管20穿插在翅片10的卡口11内使得翅片10环绕在扁管20的周向方向上,从而增大翅片10与扁管2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100的辐射面积和热交换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卡口11为方形口,扁管20垂直插设于卡口11内,即翅片10与扁管20之间相互垂直,扁管20的横截面与卡口11形状相适配,由此,可以提高扁管20与翅片10之间的装配效率。进一步可选地,扁管20与卡口11间隙配合,也就是,扁管20的顶面、左右侧面、前后侧面与卡口11的内壁面没有完全贴合。如此,可以提高扁管20与翅片10的装配效率,也方便扁管20与翅片10之间的焊接或涂布导电胶。进一步可选示例中,微通道换热器100在前后方向对称设置。也就是,翅片10上的卡口11居间设置,这样,扁管20插入卡口11之后,扁管20的周向均被翅片10包绕,且扁管20前侧的翅片10宽度与扁管20后侧的翅片10宽度相同,从而提高扁管20与翅片10之间热交换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100的热交换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翅片10等间距分布于扁管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翅片,所述翅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每个所述翅片设有至少一个卡口;/n扁管,所述扁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依次穿插于多个所述翅片的卡口内,使得所述翅片环绕在所述扁管的周向方向上;/n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连接于所述扁管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翅片,所述翅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每个所述翅片设有至少一个卡口;
扁管,所述扁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依次穿插于多个所述翅片的卡口内,使得所述翅片环绕在所述扁管的周向方向上;
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连接于所述扁管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为方形口,所述扁管垂直插设于所述卡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与所述卡口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前后方向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等间距分布于所述扁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翅片的间距在1-10毫米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恩陈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