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申请涉及换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汽车、家用或者商用空调系统上均需要使用换热装置,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方案是,换热器包括一体的换热管和翅片板;如图1所示,相同结构且一体化的翅片板10和换热管20多排排列。相关技术中多个一体的换热管20和翅片板10组成的换热组件在排列后,多个换热组件的换热管20对应形成若干列,并且换热管20相对翅片板10向空气侧流通通道凸出,这种通道结构使得空气侧流通通道存在较大压降,使得换热器换热性能较差,能耗高,易结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空气侧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换热器产品的性能。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集流管组和多个换热组件;所述集流管组包括分别位于换热组件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集流管,每个集流管均包括纵长的管体和集流管内腔;多个换热组件沿集流管轴向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换热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侧流道;每个换热组件均包括翅片板和至少一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主换热区,在所述主换热区,所述换热管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10),其包括集流管组和多个换热组件(101);/n所述集流管组包括分别位于换热组件(101)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集流管(100),每个集流管(100)均包括纵长的管体(201)和集流管内腔(202);/n多个换热组件(101)沿集流管(100)轴向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换热组件(101)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侧流道;每个换热组件(101)均包括翅片板(203)和至少一根换热管(204);所述换热组件(101)包括主换热区(301),在所述主换热区(301),所述换热管(204)固定连接于所述翅片板(203)的表面;或者,所述翅片板(203)包括多个子板(20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10),其包括集流管组和多个换热组件(101);
所述集流管组包括分别位于换热组件(101)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集流管(100),每个集流管(100)均包括纵长的管体(201)和集流管内腔(202);
多个换热组件(101)沿集流管(100)轴向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换热组件(101)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侧流道;每个换热组件(101)均包括翅片板(203)和至少一根换热管(204);所述换热组件(101)包括主换热区(301),在所述主换热区(301),所述换热管(204)固定连接于所述翅片板(203)的表面;或者,所述翅片板(203)包括多个子板(2031),所述换热管(204)连接于两个相邻子板(2031)之间;
换热管(204)在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两个集流管(100)之间,换热管(204)的内腔(2041)连通该两个集流管(100)的内腔(202),换热管(204)的内腔(2041)以及集流管(100)的内腔(202)形成制冷剂流道的一部分;所述换热管(204)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翅片板(203)在换热组件(101)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且在相邻的两个换热组件(101)对应的主换热区(301),至少一对相邻换热管(204)错位设置,其中,该一对的两个换热管(204)分别属于该相邻的两个换热组件(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在换热组件(101)长度方向上,所述换热管(204)的长度大于所述翅片板(203)的长度,所述换热管(204)的两端在换热组件(101)长度方向上均超出所述翅片板(203);集流管(100)具有与换热管(204)的端部适配的插接孔(205);在所述插接孔(205),所述集流管(100)的管体(201)与所述换热管(204)的管体(2042)密封连接;所述集流管(100)的管体(201)与所述翅片板(203)相间隔设置或者相抵接设置或者所述集流管(100)的管体(201)与所述翅片板(20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换热区(301)内,所述换热管(204)焊接于所述翅片板(203)的表面;在同一换热组件(101)中,所述至少一根换热管(204)均凸设于所述翅片板(203)同一侧的表面,且相邻的两个换热组件(101)中,一个换热组件(101)的换热管(204)与另一换热组件(101)的换热管(204)位于其所在翅片板(203)的不同侧,并且一个换热组件(101)的换热管(204)与相邻的另一换热组件(101)的换热管(204)在两个换热组件(101)对应的主换热区均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皓波,王立智,蒋建龙,李永平,李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