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及一种冷凝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16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并公开了冷凝换热器,其中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包括第一螺旋换热管,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外侧壁沿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中转接口,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接口;第二螺旋换热管,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外侧,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接口,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中转接口;其中,所述第一中转接口与所述第二中转接口之间连接有连通水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水溶液与烟气的换热效率,并且整体工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管组的有效换热面积大,换热器整体的使用寿命也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及一种冷凝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及一种冷凝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目前常见的全预混冷凝盘管换热器中,换热管主体主要有单、双盘管两种形式,且换热管多为圆的或扁的光管,换热面积有限;冷凝管段也多为跟主换热管形式单一的光管,且只占整段换热管的极少部分,通常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圈末端盘管,整体的冷凝换热效果达到一个瓶颈后,难以进一步增加换热效率。为了提高盘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目前大多盘管换热器的管路较多,导致盘管间隙过小,难以适应国内复杂的水气环境,往往容易出现结垢、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及一种冷凝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首先,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包括:第一螺旋换热管,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外侧壁沿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中转接口,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接口;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螺旋换热管(100),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外侧壁沿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中转接口(110),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接口(120);/n第二螺旋换热管(200),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200)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外侧,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200)的一端设置有进水接口(220),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20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中转接口(210);/n其中,所述第一中转接口(110)与所述第二中转接口(210)之间连接有连通水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螺旋换热管(100),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外侧壁沿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中转接口(110),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接口(120);
第二螺旋换热管(200),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200)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的外侧,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200)的一端设置有进水接口(220),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20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中转接口(210);
其中,所述第一中转接口(110)与所述第二中转接口(210)之间连接有连通水盒(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100)内设置有螺旋扰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200)为波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冷凝换热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水盒(140)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凡梁友新陈全兴张锦梁梁展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