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76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底座和电动出料阀,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左侧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移动框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承载台,所述撒料通道的下侧设置有分解炉,且分解炉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右端面,所述电动出料阀贯穿储气框的顶部与分解炉的底部相连接,且储气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盖,该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八个均匀分布的撒料通道可使物料在分解炉内分散的更加均匀,同时有部分物料被引入到分解炉的锥部,方便延长热交换时间,既创造了氮氧化合物的还原区,又提高了物料的热交换率,用更少的煤提高了物料的入窑分解率,降低了煤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
,具体为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针对窑系统而言,预热器的热交换对窑的产量和能耗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现有的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在撒料的过程中,物料难以均匀的分散开,且热交换时间不够,从而影响物料入窑的分解率,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在撒料的过程中,物料难以均匀的分散开,且热交换时间不够,从而影响物料入窑的分解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底座和电动出料阀,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左侧固定有第一支架,且第一支架的内顶部固定有液压缸,同时液压缸的下侧通过活塞杆与移动框相连接,所述移动框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承载台,且承载台上贯穿有撒料通道,所述撒料通道的下侧设置有分解炉,且分解炉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右端面,所述电动出料阀贯穿储气框的顶部与分解炉的底部相连接,且储气框固定在底座上,同时储气框的前后两侧均贯穿有下料通道,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盖,同时转盖设置在撒料通道与分解炉之间。优选的,所述移动框与第一支架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撒料通道设置有八个,且八个撒料通道均匀分布在承载台上。>优选的,所述下料通道等距离分布在储气框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上侧通过电机轴转动连接有转盖。优选的,所述转盖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万向珠,且万向珠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1)设置有电机、电机轴、转盖和万向珠,转盖可在电机和电机轴的作用下转动,方便控制分解炉顶部的开启和关闭,且万向珠对转盖的转动起到辅助的作用;(2)设置有移动框、承载台和撒料通道,当分解炉的顶部处于开启状态时,承载台可随着移动框一起向下移动,撒料通道随之向下移动并进入到分解炉内,接着物料可通过撒料通道进入到分解炉内,且八个均匀分布的撒料通道可使物料在分解炉内分散的更加均匀,同时有部分物料被引入到分解炉的锥部,方便延长热交换时间,既创造了氮氧化合物的还原区,又提高了物料的热交换率,用更少的煤提高了物料的入窑分解率,降低了煤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载台和撒料通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动出料阀、储气框和下料通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支架,3、液压缸,4、活塞杆,5、移动框,6、承载台,7、螺栓,8、撒料通道,9、分解炉,10、电动出料阀,11、储气框,12、下料通道,13、第二支架,14、电机,15、电机轴,16、转盖,17、万向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根据图1和图2所示,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固定有第一支架2,且第一支架2的内顶部固定有液压缸3,同时液压缸3的下侧通过活塞杆4与移动框5相连接,移动框5与第一支架2构成伸缩结构,当分解炉9的顶部处于开启状态时,移动框5可在液压缸3和活塞杆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承载台6向下移动,撒料通道8随之向下移动至分解炉9内,方便完成后续的撒料操作。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移动框5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7固定有承载台6,且承载台6上贯穿有撒料通道8,撒料通道8设置有八个,且八个撒料通道8均匀分布在承载台6上,八个均匀分布的撒料通道8可使物料更加均匀的分散开,撒料通道8的下侧设置有分解炉9,且分解炉9固定在第一支架2的右端面,电动出料阀10贯穿储气框11的顶部与分解炉9的底部相连接,且储气框11固定在底座1上,同时储气框11的前后两侧均贯穿有下料通道12,下料通道12等距离分布在储气框11的前后两侧,等距离分布在储气框11的前后两侧的下料通道12可加快下料速度。根据图1、图2和图4所示,底座1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支架13,且第二支架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盖16,同时转盖16设置在撒料通道8与分解炉9之间,第二支架13的顶部内设置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上侧通过电机轴15转动连接有转盖16,转盖16可在电机14和电机轴15的作用下转动,方便控制分解炉9顶部的开启和关闭,转盖16与第二支架13之间设置有万向珠17,且万向珠17均匀分布,转盖16在转动的过程中,万向珠17随之滚动,从而对转盖16的转动起到辅助的作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时,接通至外部电源,首先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电机轴15转动,从而带动转盖16转动,直至转盖16完全偏离分解炉9的正上方,且万向珠17随之滚动,以此辅助转盖16的转动,接着启动液压缸3,液压缸3带动活塞杆4伸长,从而带动移动框5向下移动,承载台6随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撒料通道8向下移动并进入到分解炉9内,接着通过撒料通道8将物料通到分解炉9内,通料完毕后,活塞杆4收缩,从而带动移动框5向上移动,承载台6和撒料通道8随之向上移动至分解炉9的上方,再启动电机14,转盖16在电机14和电机轴15的作用下转动,直至分解炉9的顶部处于关闭状态,启动分解炉9,分解炉9对物料进行分解,部分物料处在分解炉9的锥部,方便延长热交换时间,既创造了氮氧化合物的还原区,又提高了物料的热交换率,用更少的煤提高了物料的入窑分解率,降低了煤耗,分解后的物料最终通过下料通道12排出,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底座(1)和电动出料阀(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固定有第一支架(2),且第一支架(2)的内顶部固定有液压缸(3),同时液压缸(3)的下侧通过活塞杆(4)与移动框(5)相连接,所述移动框(5)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7)固定有承载台(6),且承载台(6)上贯穿有撒料通道(8),所述撒料通道(8)的下侧设置有分解炉(9),且分解炉(9)固定在第一支架(2)的右端面,所述电动出料阀(10)贯穿储气框(11)的顶部与分解炉(9)的底部相连接,且储气框(11)固定在底座(1)上,同时储气框(11)的前后两侧均贯穿有下料通道(12),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支架(13),且第二支架(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盖(16),同时转盖(16)设置在撒料通道(8)与分解炉(9)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与高温烟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底座(1)和电动出料阀(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固定有第一支架(2),且第一支架(2)的内顶部固定有液压缸(3),同时液压缸(3)的下侧通过活塞杆(4)与移动框(5)相连接,所述移动框(5)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7)固定有承载台(6),且承载台(6)上贯穿有撒料通道(8),所述撒料通道(8)的下侧设置有分解炉(9),且分解炉(9)固定在第一支架(2)的右端面,所述电动出料阀(10)贯穿储气框(11)的顶部与分解炉(9)的底部相连接,且储气框(11)固定在底座(1)上,同时储气框(11)的前后两侧均贯穿有下料通道(12),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支架(13),且第二支架(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盖(16),同时转盖(16)设置在撒料通道(8)与分解炉(9)之间。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史高勇王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光大水泥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