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灶具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64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3
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筒状的火盖本体(1)和覆盖在火盖本体(1)上的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包括有分别上、下分布的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所述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在径向方向上外凸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所述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出火孔(13),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出火孔(1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应用有上述内环火盖的灶具燃烧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火盖本体的结构,使得火盖本体本身具有防溢液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灶具燃烧器
本技术属于灶具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盖一般包括上部敞口的火盖本体和盖设在火盖本体口部上的盖体,其中火盖本体上开设有出火孔。烹饪过程中,从锅具溢出的溢液会滴至盖体上,并顺着盖体往下流至火盖本体,而堵住火盖本体上的出火孔,进而导致燃烧器出现意外熄火、点火不良等问题。为了克服现有燃烧器内火盖存在的缺陷,申请号为CN201710447014.1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内环火盖》(申请公布号为CN108006641A)公开的内环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和盖体,盖体的周缘沿水平方向外突于火盖本体,且至少部分周缘的底部向下延伸而形成防水檐,当溢液流至盖体的周缘时,能顺着防水檐流动、滴落,从而防止溢液流入出火孔中,防止火焰熄灭。该申请中主要对盖体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盖体具有防溢液功能。但是在实际烹饪过程中,当溢液大量发生时,可能会有部分溢液流至火盖本体上而堵塞火盖本体上的出火孔,导致出火孔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改变火盖本体的结构,使得火盖本体本身具有防溢液功能的内环火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出火孔相互抢夺二次空气而影响燃烧效率的内环火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改变火盖的结构,使得火盖具有防溢液功能的内环火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对流至挡水檐底面的溢液进行导流,从而提高点火成功率的内环火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内环火盖的灶具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筒状的火盖本体和覆盖在火盖本体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包括有分别上、下分布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周壁在径向方向上外凸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周壁;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出火孔,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出火孔。优选的,所述火盖本体的纵截面大致呈倒置的“凸”字型。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一出火孔与第二出火孔在轴向上相互错开布置。以进一步保证二次空气的补充。较优选的,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周壁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二出火孔对应地设于各凸出部上及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凸出部的设计能防止溢液横向流动的同时,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能形成“穿堂风”的效果,进而保证位于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的第二出火孔的二次空气补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周壁在径向方向上外凸于各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如此,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出火孔、凸出部上的第二出火孔、及位于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的第二出火孔分别处于不同的径向上,使得不会相互抢夺空气,而保证各出火孔二次空气的补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周壁上沿周向还开设有第三稳焰孔,该第三稳焰孔位于所述第二出火孔的上方并与第二出火孔间隔设置。为进一步提高穏焰的效果,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连接各个第三稳焰孔的稳焰槽。为避免溢液沿着穏焰槽横向流动而堵塞穏焰孔,优选的,所述凸出部设于稳焰槽的下方,且凸出部上与稳焰槽相衔接的上端面向下倾斜,以引导溢液沿其流下。如此,穏焰槽内的溢液经过凸出部时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凸出部的上端面向下流出。为使得第二出火孔的火焰不受第一本体的影响顺畅地出来,所述第二出火孔由内至外向上倾斜,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面边沿上对应各第二出火孔凹设有供第二出火孔处的火焰沿其出来的第二凹口。同时,第二凹口能有效阻断溢液沿着第一本体的底面横向流动,使得溢液能在各自的区域内直接形成水滴滴下,进而能有效避免溢液聚集而流至第二出火孔。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盖体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收集溢液的盛液槽,且所述盖体的至少周缘一侧上开设有与所述盛液槽相连通的供溢液流出的开口,至少第一本体的侧壁上对应上述开口开设有供溢液沿其流下的导流槽。进而,盛液槽可将滴在盖体上的溢液聚集起来,并与导流槽配合,使溢液沿着导流槽集中流出,避免溢液从其他地方流下而堵塞出火孔。为使得溢液能顺利沿着导流槽流下,所述开口深入所述盛液槽,所述导流槽和所述盛液槽之间通过倒角相衔接。为了扩大盛液面积,且使得溢液能沿着导流槽顺利流下,优选的,所述盛液槽的槽底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火盖本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盛液槽的槽口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减小。导流槽上可开设有第一出火孔,也可直接不设置第一出火孔,为了增强第一出火孔的传火能力,导流槽上设有第一出火孔,位于所述导流槽上的第一出火孔由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以降低导流槽上的第一出火孔被溢液堵塞的风险。且即使导流槽上的第一出火孔被溢液堵塞,由于数量较少,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内环火盖的燃烧,堵塞在第一出火孔内的溢液在高温下会碳化,使该孔恢复出火。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的侧周壁上沿周向还开设有第一稳焰孔,该第一稳焰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出火孔的上方并与第一出火孔间隔设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火盖本体上开设有用于与热电偶适配的保火孔,该保火孔由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保火孔倾斜向下,不容易堵塞。保火孔不堵,热电偶电动势可以保证,当小部分保火孔堵时,能保住火,被堵的火孔会很快被烧干,从而恢复正常燃烧。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出火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出火孔的孔径。即第一出火孔为主火孔,第二出火孔为副火孔。副火孔能克服主火孔火焰短的缺陷。溢液除了堵塞出火孔外,还会影响内环火盖的点火,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周壁上开设有点火孔,该点火孔上方的盖体周缘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部位而形成挡水檐;所述挡水檐的底面为中间高、周边低的穹顶结构,以阻断溢液向挡水檐的底面中间流动。所述的穹顶结构可以是挡水檐的底面由中间至周边向下倾斜,也可以是所述挡水檐的底面沿径向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或者采用其他中间高、周边低的结构。为了使得点火针的放电位置固定,进而提高点火成功率,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檐的底面上设有点火柱,该点火柱位于挡水檐底面中间的最高处。进而能避免溢液流至点火柱上而影响点火距离。当然也可不另外设置点火柱,而是在挡水檐的底面中间通过其他结构形成放电端。为了进一步防止溢液流至挡水檐的底面中间,优选的,所述挡水檐的底面周边上设有用于进一步阻断溢液以防止溢液流至挡水檐的底面中间的阻断件。优选的,所述阻断件为开设在挡水檐底面上的弧形槽,该弧形槽沿着挡水檐的周边轮廓延伸。以对集中流至挡水檐底面上的溢液进行分流,使得溢液沿着弧形槽流动并滴下。当然,阻断件也可选用弧形挡条,弧形档条沿着挡水檐的周边轮廓设置,以对溢液进行阻挡,防止溢液横向流至挡水檐的底面中间。阻断件也可选用其它结构,只要能实现阻断溢液,防止溢液流至挡水檐的底面中间均可。上述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筒状的火盖本体(1)和覆盖在火盖本体(1)上的盖体(2),其特征在于:/n所述火盖本体(1)包括有分别上、下分布的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所述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在径向方向上外凸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所述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出火孔(13),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出火孔(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筒状的火盖本体(1)和覆盖在火盖本体(1)上的盖体(2),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盖本体(1)包括有分别上、下分布的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所述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在径向方向上外凸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所述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出火孔(13),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出火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纵截面大致呈倒置的“凸”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火孔(13)与第二出火孔(14)在轴向上相互错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凸出部(15),所述第二出火孔(14)对应地设于各凸出部(15)上及相邻两个凸出部(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在径向方向上外凸于各所述凸出部(15)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上沿周向还开设有第三稳焰孔(17),该第三稳焰孔(17)位于所述第二出火孔(14)的上方并与第二出火孔(14)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b)的侧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连接各个第三稳焰孔(17)的稳焰槽(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5)设于稳焰槽(18)的下方,且凸出部(15)上与稳焰槽(18)相衔接的上端面(151)向下倾斜,以引导溢液沿其流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火孔(14)由内至外向上倾斜,所述第一本体(1a)的底面边沿上对应各第二出火孔(14)凹设有供第二出火孔(14)处的火焰沿其出来的第二凹口(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收集溢液的盛液槽(21),且所述盖体(2)的至少周缘一侧上开设有与所述盛液槽(21)相连通的供溢液流出的开口(22),至少第一本体(1a)的侧周壁上对应上述开口(22)开设有供溢液沿其流下的导流槽(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2)深入所述盛液槽(21),所述导流槽(10)和所述盛液槽(21)之间通过倒角相衔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槽(21)的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李追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