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及燃烧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82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及燃烧器。分气装置包括:分隔板,具有多个隔板分区,且每个隔板分区上具有至少两个子隔板区,至少两个子隔板区沿分隔板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子隔板区上设置有连通孔,以形成至少两组连通孔,且至少两组连通孔沿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分隔筒,设置于分隔板的下侧,以将分隔板的下侧分隔成至少两个沿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通空间;每个连通空间与一组相应连通孔连通;和多个竖向隔板,设置于分隔板的上侧,且每个竖向隔板处于相应两个相邻的子隔板区之间,以限定出与每个连通孔连通的送气空间。可便于实现整个燃烧器火盖大面积均匀小火加热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及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及燃烧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开始使用燃气灶进行做饭。现有的燃烧器系统,同一个火盖上的火孔,均为同时点燃或者熄火,当燃烧器需要小火时,一般都是关闭燃烧器外环火,只有燃烧器中心火盖着火,这种结构设计的燃烧器在小火时只有中心火对锅底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及燃烧器。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其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具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隔板分区,且每个所述隔板分区上具有至少两个子隔板区,至少两个所述子隔板区沿所述分隔板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子隔板区上设置有连通孔,以形成至少两组所述连通孔,且至少两组所述连通孔沿所述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分隔筒,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下侧,以将所述分隔板的下侧分隔成至少两个沿所述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通空间;每个所述连通空间与一组相应所述连通孔连通;和多个竖向隔板,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上侧,且每个所述竖向隔板处于相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子隔板区之间,以限定出与每个所述连通孔连通的送气空间。可选地,所述分气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分隔筒,每个所述第二分隔筒设置于一个相应所述连通空间内,以将相应所述连通空间分隔成输气空间和其他空间,所述输气空间与相应一组所述连通孔连通。可选地,与每组所述连通孔对应的多个所述子隔板区沿所述分隔板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的火盖,以及上述任一种分气装置;所述分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火盖限定的空间内,且所述火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出火区,每个所述出火区设置于一个所述送气空间的上侧,且每个所述出火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出火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出火结构与其下侧所述送气空间连通。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组输气口,每组所述输气口与一个所述连通空间连通。可选地,每个所述竖向隔板与所述火盖一体成型。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出火结构包括多个出火孔,多个所述出火孔沿所述火盖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可选地,在每个所述隔板分区上侧的至少两个所述出火区中,至少一个所述出火区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火结构形成的火力与其他所述出火区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火结构形成的火力不同。可选地,在每个所述隔板分区上侧的至少两个所述出火区中,至少一个所述出火区上的所述第一出火结构的数量与其他所述出火区上的所述第一出火结构的数量不同。可选地,所述火盖具有环形顶壁,从所述环形顶壁的内侧周向边缘处向下延伸出的内周壁,以及从所述环形顶壁的外侧周向边缘处向下延伸出的外周壁;所述内周壁上和/或所述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火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出火结构与一个所述第一出火结构对应设置。本技术的分气装置及燃烧器,因为具有分隔板、连通空间和沿分隔板径向方向延伸的送气空间,便于使上侧的火盖具有多个出火分区,可实现同一火盖上,根据需要点燃部分出火区上的出火结构,实现火盖周向方向部分出火区加热,其余部分出火区熄灭,可解决燃烧器在小火时只有中心火对锅底加热的问题,进一步实现整个燃烧器火盖大面积均匀小火加热锅。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燃烧器的示意性爆炸图;图3是图1所示燃烧器的火盖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火盖的一个出火区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火盖的另一个出火区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燃烧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燃烧器对一个出火区输气的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燃烧器对另一个出火区输气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燃烧器的示意性仰视图;图10是具有图4所示燃烧器的燃气灶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40。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燃烧器的示意性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分气装置40包括分隔板41、至少一个第一分隔筒42和多个竖向隔板44。分隔板41具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隔板分区,且每个隔板分区上具有至少两个子隔板区,至少两个子隔板区沿分隔板4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子隔板区上设置有连通孔411,以形成至少两组连通孔411,且至少两组连通孔411沿分隔板41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分隔筒42设置于分隔板41的下侧,以将分隔板41的下侧分隔成至少两个沿分隔板41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通空间。每个连通空间与一组相应连通孔411连通。多个竖向隔板44设置于分隔板41的上侧,且每个竖向隔板44处于相应两个相邻的子隔板区之间,以限定出与每个连通孔连通的送气空间。供气时,如图6至图8所示,燃气先进入连通空间,在连通空间进行周向扩散和向上运动,经由相应的一组连通孔411运动到分隔板41的上侧,在分隔板41的上侧的对应送气空间中沿径向扩散并向上运动,进行燃气传输。每个送气空间沿分隔板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可实现部分连通空间供气,使部分送气空间向上供气,进而便于使上侧的火盖具有多个出火分区,可实现同一火盖上,根据需要点燃部分出火区上的出火结构,实现火盖周向方向部分出火区加热,其余部分出火区熄灭,可解决燃烧器在小火时只有中心火对锅底加热的问题,进一步实现整个燃烧器火盖大面积均匀小火加热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气装置4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分隔筒43,每个第二分隔筒43设置于一个相应连通空间内,以将相应连通空间分隔成输气空间和其他空间,输气空间与相应一组连通孔411连通。其他空间可用于让位,螺钉结构安装等。与每组连通孔411对应的多个子隔板区沿分隔板41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1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100,包括底座30、火盖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分气装置40。火盖20安装于底座30。分气装置40设置于底座30和火盖20限定的空间内。如图9所示,底座30上设置有多组输气口31,每组输气口31与一个连通空间连通。每个竖向隔板44与火盖20一体成型,或每个竖向隔板44与分隔板41一体成型。如图3至图5所示,火盖20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出火区211,每个出火区211处于一个送气空间的上侧。也就是说,火盖2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沿火盖20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具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隔板分区,且每个所述隔板分区上具有至少两个子隔板区,至少两个所述子隔板区沿所述分隔板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子隔板区上设置有连通孔,以形成至少两组所述连通孔,且至少两组所述连通孔沿所述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n至少一个第一分隔筒,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下侧,以将所述分隔板的下侧分隔成至少两个沿所述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通空间;每个所述连通空间与一组相应所述连通孔连通;和/n多个竖向隔板,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上侧,且每个所述竖向隔板处于相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子隔板区之间,以限定出与每个所述连通孔连通的送气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具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隔板分区,且每个所述隔板分区上具有至少两个子隔板区,至少两个所述子隔板区沿所述分隔板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子隔板区上设置有连通孔,以形成至少两组所述连通孔,且至少两组所述连通孔沿所述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
至少一个第一分隔筒,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下侧,以将所述分隔板的下侧分隔成至少两个沿所述分隔板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通空间;每个所述连通空间与一组相应所述连通孔连通;和
多个竖向隔板,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上侧,且每个所述竖向隔板处于相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子隔板区之间,以限定出与每个所述连通孔连通的送气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二分隔筒,每个所述第二分隔筒设置于一个相应所述连通空间内,以将相应所述连通空间分隔成输气空间和其他空间,所述输气空间与相应一组所述连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每组所述连通孔对应的多个所述子隔板区沿所述分隔板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4.一种燃烧器,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的火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分气装置;
所述分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火盖限定的空间内,且所述火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出火区,每个所述出火区设置于一个所述送气空间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东巧王书春周佳强谷海洋王中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