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99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盖,所述火盖包括:火盖主体,所述火盖主体设有内部腔室和火孔,所述火孔贯穿所述火盖主体并连通至所述内部腔室;出火调节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火孔内,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内部腔室,所述出火调节部与所述火孔围成出火管道;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内部腔室内,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移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火盖,出火调节部与火孔围设成出火管道,通过调节机构带动出火调节部垂直移动来使得出火管道改变其倾斜角度,以使火盖可改变其出火角度,使用不同锅具时都能获得最佳加热效果,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盖。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火盖的火孔角度为固定无法调整,在出火时,火焰只能以预设角度出火。而在实际使用时,燃烧器上的锅具往往有着不同的大小和类型,不同的用户也有着不同的使用习惯,火焰只能从预设角度出火无法满足在使用不同锅具时都能获得最佳加热效果,也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当用户需要调整角度是需要使用不同的火盖物料加装在燃烧器上,这种方式增加了燃烧器成本的同时,也不具备普适性,无法适用在不同燃烧器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火盖本身无法调节角度,无法满足在使用不同锅具时都能获得最佳加热效果,也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一种火盖。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火盖,包括:火盖主体,所述火盖主体设有内部腔室和火孔,所述火孔贯穿所述火盖主体并连通至所述内部腔室;出火调节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火孔内,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内部腔室,所述出火调节部与所述火孔围成出火管道;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内部腔室内,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移动。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设置一个可调节的出火调节部,出火调节部与火孔围设成出火管道,通过调节机构带动出火调节部垂直移动来使得出火管道改变其倾斜角度,以使火盖可改变其出火角度,使用不同锅具时都能获得最佳加热效果,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较佳的,所述火孔设置于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所述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沿所述火盖主体的轴向移动。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火孔周向排列,使加热更为均匀。较佳的,所述出火调节部包括上沿部和下沿部,所述上沿部构成所述出火管道的顶边,所述下沿部构成所述出火管道的底边,所述火孔的两侧壁构成所述出火管道的两侧边。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设置作为顶边和底边的上沿部和下沿部,调节装置直接分别连接并控制上沿部和下沿部移动即可实现出火管道的移动,节省了成本,实现更为容易。较佳的,所述上沿部具有上固定片和顶片,所述上固定片与所述顶片相连接,所述上固定片远离所述顶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火孔的内周面上,所述顶片远离所述上固定片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上沿部通过上固定片固定在火孔上,上固定片不可移动,顶片连接上固定片并且调节机构只能带动顶片远离上固定片的一端移动,以此来实现整个上沿部呈杠杆装上翘改变其倾斜角度。较佳的,所述火孔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面向所述上固定片设置,所述限位面沿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延伸。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上固定片则抵住该限位面,在调节结机构对上沿部另一端进行作用抬起或压下上沿部时上固定片则被该限位面抵住无法运动,以实现上固定片固定于火孔上。较佳的,所述下沿部具有下固定片和底片,所述下固定片与所述底片相连接,所述下固定片远离所述底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火孔内,所述底片远离所述下固定片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下沿部通过下固定片固定在火孔上,下固定片不可移动,底片连接下固定片并且调节机构只能带动顶片远离下固定片的一端移动,以此来实现整个上沿部呈杠杆装上翘改变其倾斜角度。较佳的,所述火孔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下固定片卡设在所述限位槽中。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下固定片卡设在限位槽中,在调节结机构对下沿部另一端进行作用抬起或压下下沿部时下固定片则被该限位槽卡住无法运动,以实现下固定片固定于火孔上。较佳的,所述上沿部和/或所述下沿部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设置弹性材料一体成型,无需其他活动结构即可通过在上沿部或下沿部尾端施力来使其弯折,起到调节其角度的效果,同时,通过材料弹性也可在不施力时使其复位。较佳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环状;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为柱状,所述连接部套在所述调节部上,所述调节部能带动所述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移动;连接筋,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出火调节部相连接。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环状的连接部套设在调节部上,通过连接筋与火盖主体周向的出火调节部相连接,当调节部在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移动时,带动连接部移动,并最终带动出火调节部移动。较佳的,所述火盖还具有一顶盖,所述顶盖设在所述火盖主体的上部,所述顶盖的内表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设置;所述调节部为螺栓,所述连接部套在所述螺栓的螺纹柱上,所述螺栓的螺纹柱插入所述螺纹孔内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顶盖封闭住火盖主体的内部腔室,调节部为螺栓,连接在顶盖中央的螺纹孔中,通过旋转来实现靠近顶盖和远离顶盖,实现沿火盖主体的轴向运动。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可调节的出火调节部,出火调节部与火孔围设成出火管道,通过调节机构带动出火调节部垂直移动来使得出火管道改变其倾斜角度,以使火盖可改变其出火角度,使用不同锅具时都能获得最佳加热效果,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火盖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火盖无顶盖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火盖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火盖主体1火孔11限位面111限位槽112出火调节部2上沿部21上固定片211顶片212下沿部22下固定片221底片222调节机构3连接部31调节部32连接筋33顶盖4螺纹孔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火盖包括火盖主体1、出火调节部2、调节机构3组成,火盖主体1中间有一内部腔室,周边开设有火孔11,火孔11贯穿火盖主体1并连通至内部腔室。出火调节部2的一端固定在火孔11,出火调节部2的另一端伸入至内部腔室中,出火调节部2与火孔11围成出火管道,燃气从只能通过该出火管道自火孔11排出至火盖外燃烧,火焰的方向取决于燃气的出气方向,因此通过改变该出火管道的倾斜角度即可改变火焰方向。调节机构3则正是用于调节该出火调节部2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3位于内部腔室内,连接出火调节部2的另一端,并可带动出火调节部2的另一端垂直于火孔11的轴向移动。通过设置一个可调节的出火调节部2,出火调节部2与火孔11围设成出火管道,通过调节机构3带动出火调节部2垂直移动来使得出火管道改变其倾斜角度,以使火盖可改变其出火角度,使用不同锅具时都能获得最佳加热效果,满足用户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n火盖主体,所述火盖主体设有内部腔室和火孔,所述火孔贯穿所述火盖主体并连通至所述内部腔室;/n出火调节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火孔内,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内部腔室,所述出火调节部与所述火孔围成出火管道;/n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内部腔室内,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
火盖主体,所述火盖主体设有内部腔室和火孔,所述火孔贯穿所述火盖主体并连通至所述内部腔室;
出火调节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一端固定所述火孔内,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内部腔室,所述出火调节部与所述火孔围成出火管道;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内部腔室内,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火孔的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设置于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所述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出火调节部的另一端沿所述火盖主体的轴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调节部包括上沿部和下沿部,所述上沿部构成所述出火管道的顶边,所述下沿部构成所述出火管道的底边,所述火孔的两侧壁构成所述出火管道的两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沿部具有上固定片和顶片,所述上固定片与所述顶片相连接,所述上固定片远离所述顶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火孔的内周面上,所述顶片远离所述上固定片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设有限位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徐强姚青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