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54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管装置,包括高位槽、低位槽、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一调节阀,所述高位槽具有一高位腔;所述低位槽具有一低位腔,所述低位腔的高度低于所述高位腔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高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低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连接管作为虹吸管,将高位槽内的酸性溶液输入低位槽内而不带起高位槽底部的细颗粒粉末等固相物质,从而大大降低了过滤系统被堵塞的风险,保证了产线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冶金酸性溶液输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虹吸管装置。
技术介绍
硫酸镍(NiSO4)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在电池、电镀、医药、印染等领域广泛应用。硫酸镍主要有无水化合物、六水化合物和七水化合物三种。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伴随着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硫酸镍需求量也逐渐上升。硫酸镍按照镍的纯度可分为电池级(Ni质量分数≥22%)和电镀级硫酸镍(Ni质量分数≥21%),应用于电池领域和电镀领域。现有的硫酸镍的处理工艺一般为火法和湿法。火法处理工艺包括电炉熔炼、鼓风炉熔炼、闪速熔炼等。湿法处理工艺包括常压浸出法、加压浸出法、氧压浸出法等。其中由于湿法处理工艺由于工艺简单、能耗低、回收率高而得到广泛的使用。采用镍原料和硫酸经过无桨槽酸溶和反应釜精调工序湿法处理制备电池级硫酸镍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细颗粒、粉末、晶体等镍金属和镍晶体,松散并随溶液进行移动,堵塞管道并增加移料泵故障风险等。现有方法是采用滤网对产线中的颗粒粉末进行过滤处理,而过滤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易堵塞,从而对产线稳定运行造成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冶金酸性溶液中细颗粒、粉末、晶体等细颗粒粉末堵塞过滤系统风险,保住产线稳定运行的冶金酸性溶液输送装置。一种虹吸管装置,包括:高位槽、低位槽、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一调节阀,所述高位槽具有一高位腔;所述低位槽具有一低位腔,所述低位腔的高度低于所述高位腔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高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低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连接管作为虹吸管,将高位槽内的酸性溶液输入低位槽内而不带起高位槽底部的细颗粒粉末等固相物质,从而大大降低了过滤系统被堵塞的风险,保证了产线的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虹吸管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高位槽、2-低位槽、3-第一连接管、4-第一调节阀、5-第二调节阀、6-第二连接管、7-套管、8-滤网、9-管架、10-固定套、11-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虹吸管装置,包括高位槽1、低位槽2、第一连接管3以及第一调节阀4。请参照图1,所述高位槽1具有一高位腔。所述低位槽2具有一低位腔,所述低位腔的高度低于所述高位腔的高度。高位槽1和低位槽2用于运输酸性溶液。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高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低位腔连通。为了防止第一连接管3被酸性溶液腐蚀,第一连接管3为PVC钢丝软管。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调节阀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3上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通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阀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4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低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4为PVC材质。本技术提供的虹吸管装置在使用时,先打开第一调节阀4,将纯水从第一连接管3远离第一调节阀4的一端倒入第一连接管3内,装满第一连接管3后关闭第一调节阀4,再将第一连接管3远离第一调节阀4的一端伸入高位槽1内的酸性溶液内,高位槽1内的酸性溶液顺着第一连接管3和第一调节阀4流入低位槽2内,通过第一调节阀4调节第一连接管3内酸性溶液的流速,防止因酸性溶液的流速过高产生吸力而吸取高位槽1底部的细颗粒粉末等固相物质,从而避免高位槽1底部的固相物质随第一连接管3流入低位槽2内。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阀5及第二连接管6,所述第二调节阀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阀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高位腔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阀5为PVC材质,第二连接管6为PVC钢丝软管。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套管7,所述套管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6远离所述第二调节阀5的一端连接。套管7为钢套,作为虹吸口,通过使用套管7,利用套管7的自重使套管7始终处于液面下,防止空气进入。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滤网8,所述滤网8设置于所述套管7上。本实施例中,滤网8包覆于套管7的开口处,从而进一步防止高位槽1底部的细颗粒粉末等固相物质进入第二连接管6和第一连接管3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滤网8还可以设置在虹吸管装置的其他部位,例如,可以安装在第二连接管6上。优选地,请参照图2,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管架9,所述管架9设置于所述高位腔内,所述管架9与所述套管7可拆卸连接。管架9为空心框架结构,将套管7连接于管架9上,从而防止套管7的出口没入高位槽1底部的细颗粒粉末内。优选地,请参照图1,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固定套10,所述固定套10的一端与所述高位槽1的壁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阀5固定连接。固定套10用于固定第二调节阀5,防止其受流体流动发生移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为上下两端均开有槽口的橡胶套,橡胶套通过两个槽口与高位槽1的壁沿及第二调节阀5卡接,从而方便拆装。优选地,请参照图1,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安装于所述低位槽2的壁沿上,所述安装板11还与所述第一调节阀4固定连接。安装板11用于固定第一调节阀4,防止其受流体流动发生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图1和图2来对本技术提供的虹吸管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使用时,先打开第一调节阀4和第二调节阀5,将纯水从套管7倒入第二连接管6和第一连接管3,装满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6后关闭第一调节阀4和第二调节阀5,检验整个装置的密闭性,若有泄漏、滴漏等情况,则重新装配整个装置,直到检测整个装置密闭性良好后,再将套管7伸入高位槽1内的酸性溶液内,高位槽1内的酸性溶液顺着第二连接管6和第一连接管3流入低位槽2内,通过第二调节阀5调节第一连接管3内酸性溶液的流速,防止因酸性溶液的流速过高产生吸力而吸取高位槽1底部的细颗粒粉末等固相物质,从而避免高位槽1底部的固相物质随第一连接管3流入低位槽2内。当对多个高位槽1的酸性溶液进行输送时,高位槽1中料液拔完后,关掉第一调节阀4,把套管7插入另外一个高位槽1中继续。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连接管3作为虹吸管,将高位槽1内的酸性溶液输入低位槽2内而不带起高位槽1底部的细颗粒粉末等固相物质,从而大大降低了过滤系统被堵塞的风险,保证了产线的稳定运行。本技术提供的虹吸管装置成本低、制作简单,经济效益明显。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槽、低位槽、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一调节阀,/n所述高位槽具有一高位腔;/n所述低位槽具有一低位腔,所述低位腔的高度低于所述高位腔的高度;/n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高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低位腔连通;/n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槽、低位槽、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一调节阀,
所述高位槽具有一高位腔;
所述低位槽具有一低位腔,所述低位腔的高度低于所述高位腔的高度;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高位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低位腔连通;
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阀及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二调节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高位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虹吸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装置还包括套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蒋振康范超孙华军龚华兵罗峰薛清华朱君黄冬波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荆门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