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49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其包括挡油盘、连接于所述挡油盘的内侧的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所述挡油盘布置于双离合器和离合器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且连接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所述双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中均设有贯穿各自轴心线的中心油道;所述第一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该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节约安装空间,具有较好的集油性能且能够同时为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两根输出轴提供润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
技术介绍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是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上运用较多的一种变速器,其通常具有两个输出轴,每个输出轴上均有多个齿轮和滚针轴承需要大量的油液进行润滑,因此,需要通过导油装置将润滑油导入输出轴内。目前常见的导油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油泵供油通过变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道导入;第二种是通过安装在变速器后端壳体上的导油槽将齿轮运转飞溅的油液导入;第三种是通过导油装置借用湿式双离合器搅油油液,并对输出轴进行润滑。但是,第一种方式由于油泵本身的功率损耗,会降低变速器效率;第二种方式由于变速器壳体内零件较多,难以找到导油装置的安装空间,装配难度较大且集油量较小;而现有技术中,有少数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三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收集双离合器搅油的油液并将其导入输出轴,但这些技术方案需要在离合器壳体内设计导油加强筋,结构相对复杂,无法节省轴向空间,集油效果不理想,且由于只有一个出油道,无法同时为两根输出轴供油。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借用湿式双离合器搅油油液对输出轴进行润滑的导油装置,同时达到简化结构、减少安装空间、降低安装难度、提高集油量并能够为两根输出轴提供润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节约安装空间,具有较好的集油性能且能够同时为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两根输出轴提供润滑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其包括挡油盘、连接于所述挡油盘的内侧的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所述挡油盘布置于双离合器和离合器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且连接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所述双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中均设有贯穿各自轴心线的中心油道;所述第一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挡油盘包括弧形挡板部和连接于所述弧形挡板部的底端且向着其中心延伸的固定板部,所述固定板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离合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锁紧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油槽包括第一挡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底部的第一集油槽、及与所述第一集油槽连通的第一导油嘴;所述第二导油槽包括第二挡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底部的第二集油槽、及与所述第二集油槽连通的第二导油嘴;所述第一导油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油嘴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油板和所述第二挡油板均连接于所述弧形挡板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集油槽和所述第二集油槽均朝向所述弧形挡板部的内侧延伸,且突出于所述固定板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挡板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固定板部与所述弧形挡板部之间的夹角呈直角。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部的内侧边缘还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部上还设有定位销,所述离合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的定位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销、所述挡油盘、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挡油盘、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采用尼龙材质制造而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孔为螺栓孔,所述锁紧孔为螺纹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其包括挡油盘、连接于所述挡油盘的内侧的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挡油盘布置于双离合器和离合器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且连接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第一导油槽的出液端与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第二导油槽的出液端与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双离合器工作过程中高速旋转带动油液飞溅,飞溅起来的油液安装于离合器壳体上的挡油盘挡住,通过挡油盘收集汇聚,并从第一导油槽的出液端和第二导油槽的出液端,分别进入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和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为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提供润滑。导油装置设于双离合器和离合器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中,借用双离合器工作时的旋转搅起飞溅的油液,无需额外设置油泵,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也不会影响变速器效率。导油装置具有两个导油槽,集成度高,集油能力强,可以同时为双离合器的两个输出轴提供润滑油,而不必设置两个独立的导油装置,能够有效节约安装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油装置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油路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油槽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油槽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0、导油装置;11、挡油盘;111、弧形挡板部;112、固定板部;1121、安装孔;1122、翻边;1123、定位销;12、第一导油槽;121、第一挡油板;122、第一集油槽;123、第一导油嘴;13、第二导油槽;131、第二挡油板;132、第二集油槽;133、第二导油嘴;20、双离合器;21、第一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23、中心油道;30、离合器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10,其包括挡油盘11、第一导油槽12和第二导油槽13,所述第一导油槽12和第二导油槽13连接于所述挡油盘11的内侧,所述挡油盘11布置于双离合器20和离合器壳体30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使得挡油盘11可以挡住离合器旋转时搅动飞溅起来的油液,所述挡油盘11连接于所述离合器壳体30上。所述双离合器2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22,所述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22中均设有贯穿各自轴心线的中心油道23,用于向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22上的个齿轮与滚针轴承运输润滑油液。所述第一导油槽12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油盘、连接于所述挡油盘的内侧的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所述挡油盘布置于双离合器和离合器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且连接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所述双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中均设有贯穿各自轴心线的中心油道;/n所述第一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油盘、连接于所述挡油盘的内侧的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所述挡油盘布置于双离合器和离合器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且连接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所述双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中均设有贯穿各自轴心线的中心油道;
所述第一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盘包括弧形挡板部和连接于所述弧形挡板部的底端且向着其中心延伸的固定板部,所述固定板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离合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锁紧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槽包括第一挡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底部的第一集油槽、及与所述第一集油槽连通的第一导油嘴;
所述第二导油槽包括第二挡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底部的第二集油槽、及与所述第二集油槽连通的第二导油嘴;所述第一导油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油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油嘴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油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勇凌晓明刘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