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47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属于垫圈领域,包括垫圈,垫圈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棘爪,垫圈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垫圈均匀的设有通孔,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内部分别卡接有吸油垫,垫圈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挡块,挡块的一侧表面与吸油垫的一侧表面接触,垫圈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斜槽,垫圈均匀的设有散热孔,通过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的设置,方便安装吸油垫,方便通过吸油垫吸收润滑油,方便长期的给垫圈提供润滑油,方便润滑工作,减小垫圈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损坏,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使得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内部的润滑油相互流动,方便润滑油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
本技术涉及垫圈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
技术介绍
指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金属环,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目前现有的止退垫圈在工作时由于与接触物容易发生相对的摩擦,导致垫圈容易产生热量,长期的使用导致热量容易聚集,如果不及时的散去,对垫圈的使用寿命容易带来影响,而且垫圈的两侧油路不方便汇集,从而使得油路不方便分布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通过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的设置,方便安装吸油垫,方便通过吸油垫吸收润滑油,方便长期的给垫圈提供润滑油,方便润滑工作,减小垫圈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损坏,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使得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内部的润滑油相互流动,方便润滑油均匀分布。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包括垫圈,所述垫圈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棘爪,所述垫圈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所述垫圈均匀的设有通孔,所述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内部分别卡接有吸油垫,所述垫圈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侧表面与吸油垫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垫圈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斜槽,所述垫圈均匀的设有散热孔,通过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的设置,方便安装吸油垫,方便通过吸油垫吸收润滑油,方便长期的给垫圈提供润滑油,方便润滑工作,减小垫圈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损坏,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使得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内部的润滑油相互流动,方便润滑油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棘爪为长条形状,所述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大小相同,通过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设置,方便安装固定吸油垫。进一步的,所述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通过通孔接通,所述吸油垫的材料为吸水海绵所制,通过吸油垫的设置,方便吸收润滑油,方便润滑油长期的保留在垫圈上。进一步的,所述吸油垫的形状为环形状,所述吸油垫的直径与前环形槽的内径相同,通过吸油垫的设置,方便通过吸油垫长期给垫圈进行供油工作。进一步的,所述斜槽分别设置于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斜槽分别与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内部接通,通过斜槽的设置,方便吸油垫上的油流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的设置,方便安装吸油垫,方便通过吸油垫吸收润滑油,方便长期的给垫圈提供润滑油,方便润滑工作,减小垫圈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损坏,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使得前环形槽与后环形槽内部的润滑油相互流动,方便润滑油均匀分布。(2)吸油垫棘爪为长条形状,吸油垫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大小相同,通过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设置,方便安装固定吸油垫。(3)吸油垫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通过通孔接通,吸油垫吸油垫的材料为吸水海绵所制,通过吸油垫的设置,方便吸收润滑油,方便润滑油长期的保留在垫圈上。(4)吸油垫吸油垫的形状为环形状,吸油垫吸油垫的直径与前环形槽的内径相同,通过吸油垫的设置,方便通过吸油垫长期给垫圈进行供油工作。(5)吸油垫斜槽分别设置于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左右两侧,吸油垫斜槽分别与前环形槽和后环形槽的内部接通,通过斜槽的设置,方便吸油垫上的油流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垫圈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垫圈的放大截面图。图中标号说明:1垫圈、2棘爪、3前环形槽、4后环形槽、5通孔、6吸油垫、7挡块、8斜槽、9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包括垫圈1,请参阅图1-2,垫圈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棘爪2,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垫圈1均匀的设有通孔5,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的内部分别卡接有吸油垫6,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挡块7,挡块7的一侧表面与吸油垫6的一侧表面接触,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斜槽8,垫圈1均匀的设有散热孔9,通过前环形槽3与后环形槽4的设置,方便安装吸油垫6,方便通过吸油垫6吸收润滑油,方便长期的给垫圈1提供润滑油,方便润滑工作,减小垫圈1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损坏,通过通孔5的设置,方便使得前环形槽3与后环形槽4内部的润滑油相互流动,方便润滑油均匀分布。请参阅图1-2,棘爪2为长条形状,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的大小相同,通过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的设置,方便安装固定吸油垫6,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通过通孔5接通,吸油垫6的材料为吸水海绵所制,通过吸油垫6的设置,方便吸收润滑油,方便润滑油长期的保留在垫圈1上。请参阅图1-2,吸油垫6的形状为环形状,吸油垫6的直径与前环形槽3的内径相同,通过吸油垫6的设置,方便通过吸油垫6长期给垫圈1进行供油工作,斜槽8分别设置于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的左右两侧,斜槽8分别与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的内部接通,通过斜槽8的设置,方便吸油垫6上的油流动。通过挡块7的设置,方便把吸油垫6分别固定连接于前环形槽3与后环形槽4的内部,然后把润滑油倒在垫圈1上,通过吸油垫6的吸收,方便使得润滑油长期保存在垫圈1上,而且通过斜槽8的设置,方便吸油垫6吸收的油流动,通过通孔5的设置,方便前环形槽3与后环形槽4的内部的润滑油相互流动,方便均匀润滑,而且通过散热孔9的设置,方便给垫圈1进行散热工作,通过前环形槽3与后环形槽4的设置,方便安装吸油垫6,方便通过吸油垫6吸收润滑油,方便长期的给垫圈1提供润滑油,方便润滑工作,减小垫圈1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损坏,通过通孔5的设置,方便使得前环形槽3与后环形槽4内部的润滑油相互流动,方便润滑油均匀分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包括垫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棘爪(2),所述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所述垫圈(1)均匀的设有通孔(5),所述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的内部分别卡接有吸油垫(6),所述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挡块(7),所述挡块(7)的一侧表面与吸油垫(6)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斜槽(8),所述垫圈(1)均匀的设有散热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包括垫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棘爪(2),所述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所述垫圈(1)均匀的设有通孔(5),所述前环形槽(3)和后环形槽(4)的内部分别卡接有吸油垫(6),所述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挡块(7),所述挡块(7)的一侧表面与吸油垫(6)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垫圈(1)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斜槽(8),所述垫圈(1)均匀的设有散热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止退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2)为长条形状,所述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勇林晓光吴永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一铭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