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
本技术属于防震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
技术介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因此在发生地震时,需要一些防御措施来保证人员的安全问题,目前,现有的地震灾害防御结构中不具备收纳物资的功能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通过设置移动板、收纳箱、放置槽和放置板,解决了现有的地震灾害防御结构中不具备收纳物资的功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左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包括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端左侧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底座(5)与支撑板(7)之间设置有斜板(1),所述斜板(1)的下端固定有收纳箱(6),所述收纳箱(6)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16),所述收纳箱(6)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3),所述收纳箱(6)下端靠近出料口(13)的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14),所述进料口(16)、出料口(13)和放置槽(14)的内部均与收纳箱(6)内部接通,所述放置槽(14)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板(19),所述收纳箱(6)的下方相对应放置板(19)的位置处设置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与放置板(19)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包括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端左侧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底座(5)与支撑板(7)之间设置有斜板(1),所述斜板(1)的下端固定有收纳箱(6),所述收纳箱(6)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16),所述收纳箱(6)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3),所述收纳箱(6)下端靠近出料口(13)的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14),所述进料口(16)、出料口(13)和放置槽(14)的内部均与收纳箱(6)内部接通,所述放置槽(14)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板(19),所述收纳箱(6)的下方相对应放置板(19)的位置处设置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与放置板(19)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的内部开设有放置孔(9),且放置孔(9)至少设置有四个,所述放置孔(9)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杆(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震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侧壁相对应加强杆(8)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