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33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涉及建筑支撑梁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下支撑柱,且第一下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所述第一下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支撑柱,且第一下支撑柱和第二下支撑柱的内部皆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第二下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上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杆、第一弹簧、第二减震杆、第二弹簧、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运用第一减震杆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减震杆内的第二弹簧使得第一固定柱与支撑板连接更加稳定,运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使得建筑支撑梁的稳定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撑梁
,具体为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
技术介绍
钢材强度高,使得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现有的钢结构柱主要是用于建筑物上的支撑梁,其大多采用“工”字结构,即由两横向平板为上下主筋,中间纵向柱体为支撑腹板构成,其抗弯强度很一般,这种“工”字形梁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支撑力度低,结构复杂,强度不达标,而且使用寿命短、支撑柱整体容易移位,造成整个建筑物不稳定等系列问题。专利号为CN201820530955.1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涉及建筑支撑梁
,包括支撑梁本体、支撑板、隔震缓冲装置、橡胶缓冲板、夹层钢板、支撑座、缓冲块、减震块、支撑柱、加强筋和安装段,该专利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但是该专利设置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低,且该专利在多和支撑梁连接处也没有设置和好的减震装置,不能很好的对建筑支撑柱梁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该专利的支撑梁不具升降功能,不便对具有升降功能的建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下支撑柱,且第一下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所述第一下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支撑柱,且第一下支撑柱和第二下支撑柱的内部皆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第二下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上支撑柱,且第二上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上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且第一固定柱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杆,且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螺栓,所述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远离第一减震螺栓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顶部皆设置有支撑板,且第一固定柱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皆通过第一减震螺栓与第一固定柱和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皆通过第二减震螺栓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固定柱的一端与第一上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固定柱的一端与第二上支撑柱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支撑柱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皆设置有紧固螺栓。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支撑柱套接在第一上支撑柱的内壁,所述第二下支撑柱套接在第二上支撑柱的内壁。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顶部皆连接有减震层,且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皆通过减震层与支撑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杆、第一弹簧、第二减震杆、第二弹簧、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运用第一减震杆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减震杆内的第二弹簧使得第一固定柱与支撑板连接更加稳定,运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使得建筑支撑梁的稳定性提高;2、通过设置的第一下支撑柱、第一上支撑柱、电动推杆、第二下支撑柱和第二上支撑柱,运用电动推杆伸缩,使得第一上支撑柱和第二上支撑柱滑动带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升降,使得建筑的支撑梁的高度可调节,便于对支撑梁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底板;2、第一下支撑柱;3、第一上支撑柱;4、电动推杆;5、第一固定柱;6、支撑板;7、第二下支撑柱;8、第二上支撑柱;9、第二固定柱;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第一减震杆;13、第一弹簧;14、第二减震杆;15、第二弹簧;16、第一减震螺栓;17、第二减震螺栓;18、第一连接块;19、第二连接块;20、紧固螺栓;21、减震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提到的电动推杆(型号为XTL)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下支撑柱2,且第一下支撑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3,第一下支撑柱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支撑柱7,且第一下支撑柱2和第二下支撑柱7的内部皆安装有电动推杆4,第二下支撑柱7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上支撑柱8,且第二上支撑柱8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9,第一上支撑柱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5,且第一固定柱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减震杆12,第一减震杆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杆14,且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螺栓16,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远离第一减震螺栓16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螺栓17,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9的顶部皆设置有支撑板6,且第一固定柱5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第二固定柱9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本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杆12、第一弹簧13、第二减震杆14、第二弹簧15、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使得建筑支撑梁的稳定性提高;通过设置的第一下支撑柱2、第一上支撑柱3、电动推杆4、第二下支撑柱7和第二上支撑柱8,使得建筑的支撑梁的高度可调节,便于对支撑梁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请着重参阅图2,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皆通过第一减震螺栓16与第一固定柱5和拆卸连接,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皆通过第二减震螺栓17与支撑板6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柱9的外侧也连接有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请着重参阅图1,第一连接杆10远离第二固定柱9的一端与第一上支撑柱3连接,第二连接杆11远离第一固定柱5的一端与第二上支撑柱8连接,第一连接杆10的中间位置处与第二连接杆1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请着重参阅图3,第二上支撑柱8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9,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8,且第一连接块18和第二连接块19的内部皆设置有紧固螺栓20,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1皆通过紧固螺栓20与第一固定柱5、第二固定柱9、第一上支撑柱3和第二上支撑柱8可拆卸连接。请着重参阅图1,第一下支撑柱2套接在第一上支撑柱3的内壁,第二下支撑柱7套接在第二上支撑柱8的内壁,第一下支撑柱2和第二下支撑柱7的外侧皆连接有限位块。请着重参阅图2,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9的顶部皆连接有减震层21,且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9皆通过减震层21与支撑板6连接,减震层21由橡胶材质构成。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连接外界电源,使装置获得电能,让装置能够正常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下支撑柱(2),且第一下支撑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3),所述第一下支撑柱(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支撑柱(7),且第一下支撑柱(2)和第二下支撑柱(7)的内部皆安装有电动推杆(4),所述第二下支撑柱(7)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上支撑柱(8),且第二上支撑柱(8)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9),所述第一上支撑柱(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5),且第一固定柱(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减震杆(12),所述第一减震杆(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杆(14),且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螺栓(16),所述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远离第一减震螺栓(16)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螺栓(17),所述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9)的顶部皆设置有支撑板(6),且第一固定柱(5)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固定柱(9)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下支撑柱(2),且第一下支撑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支撑柱(3),所述第一下支撑柱(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支撑柱(7),且第一下支撑柱(2)和第二下支撑柱(7)的内部皆安装有电动推杆(4),所述第二下支撑柱(7)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上支撑柱(8),且第二上支撑柱(8)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9),所述第一上支撑柱(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5),且第一固定柱(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减震杆(12),所述第一减震杆(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杆(14),且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螺栓(16),所述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远离第一减震螺栓(16)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螺栓(17),所述第一固定柱(5)和第二固定柱(9)的顶部皆设置有支撑板(6),且第一固定柱(5)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固定柱(9)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杆(12)和第二减震杆(14)皆通过第一减震螺栓(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锡吴鹏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华东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