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032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包括滑模设备、爬升千斤顶以及爬杆结构,所述爬杆结构沿着滑模设备的爬升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滑模设备爬升时同步加高,所述爬升千斤顶用于沿着爬杆结构爬升并带动贝雷架上行,所述爬升千斤顶上设置有用于与贝雷架连接的连接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贝雷架提升系统,贝雷架是通过爬升千斤顶进行提升的,滑模设备则主要用于施工建造筒壁,滑模设备本身不需要承受贝雷架的自重负荷,这样避免了滑模设备负载较大的情况,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
技术介绍
筒仓是一种专门用于贮存散装物料的仓库,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工业领域对于筒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的筒仓结构通常包括筒壁和锥壳型屋顶,其中筒壁主要采用滑模携带贝雷架平台支模施工的方式,通俗来讲,就是用滑模施工筒仓结构的筒壁,筒壁施工过程中,同步的滑模设备会携带着贝雷架向上提升,在滑模施工筒壁至顶时,贝雷架也被提升至顶,然后在高空安装贝雷架平台即可。但是上述施工方式需要滑模设备承受大量贝雷架的自重荷载,而且这些荷载是单边荷载,这使得建造施工过程中存在实际操作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筒壁施工过程中,滑模设备需要承受大量贝雷架的自重载荷,不利于安全施工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包括滑模设备、爬升千斤顶以及爬杆结构,所述爬杆结构沿着滑模设备的爬升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滑模设备爬升时同步加高,所述爬升千斤顶用于沿着爬杆结构爬升并带动贝雷架上行,所述爬升千斤顶上设置有用于与贝雷架连接的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滑模设备用于施工建造筒壁,所述爬杆结构设置在筒壁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爬杆结构由多个加固节以及多个爬管节上下拼接而成,所述爬管节穿插在加固件内,各加固节均固定安装在筒壁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节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在筒壁内壁上。r>进一步地,所述螺纹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预埋在筒壁的设定位置处并向筒壁内侧伸出。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节的横截面为∏型,加固节包括两个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板件以及与两个第一板件垂直设置的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用于与筒壁内壁安装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节还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横板设置在第二板件和两个第一板件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横板上设置有供爬管节插入的插孔。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节的长度和爬管节的长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爬升千斤顶的液压系统与滑模设备的液压系统连通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绳索或链条。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技术的贝雷架提升系统,贝雷架是通过爬升千斤顶进行提升的,滑模设备则主要用于施工建造筒壁,滑模设备本身不需要承受贝雷架的自重负荷,这样避免了滑模设备负载较大的情况,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贝雷架提升系统的施工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贝雷架提升系统的爬杆结构主视方向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中A-A处剖视示意图。图中,1-滑模设备,2-贝雷架,3-筒壁,4-爬杆结构,401-加固节,4011-第一板件,4012-第二板件,4013-横板,4014-插孔,402-爬管节,5-连接件,6-连通油管,7-爬升千斤顶,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贝雷架提升系统包括滑模设备1、爬升千斤顶7以及爬杆结构4,所述爬杆结构4沿着滑模设备1的爬升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滑模设备1爬升时同步加高,所述爬升千斤顶7用于沿着爬杆结构4爬升并带动贝雷架2上行,所述爬升千斤顶7上设置有用于与贝雷架2连接的连接件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贝雷架提升系统应用于筒仓筒壁3的施工建设,筒壁3的施工具体采用滑模施工的方式,滑模施工需要借助于专门的滑模设备1,滑模设备1即为固定尺寸的定型模板,滑模设备1由牵引设备(一般为千斤顶)牵引移动,由于滑模设备1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对滑模设备1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滑模设备1从下至上进行施工建造,爬杆结构4则随着滑模设备1的上行进行同步加高,本实施例中爬杆结构4设置在筒壁3的内壁上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布置。本实施例中爬升千斤顶7沿着爬杆结构4向上爬升,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爬升千斤顶7的液压系统与滑模设备1的液压系统连通设置,即爬升千斤顶7的液压系统和滑模设备1的液压系统之间设置有连通油管6,这样爬升千斤顶7和滑模设备1之间可以共用液压油。由于爬升千斤顶7要牵引贝雷架2上行,为了保证上行的平稳性,本实施例中在筒壁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爬杆结构4,各爬杆结构4上均安装有一个爬升千斤顶7,各爬杆结构4上的爬升千斤顶7同步运行以实现对贝雷架2的平稳上行牵引。本实施例中爬杆结构4由多个加固节401以及多个爬管节402上下拼接而成,所述爬管节402穿插在加固件内,各加固节401均固定安装在筒壁3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各加固节401的长度和各爬管节402的长度相同。本实施例中各加固节401均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固定在筒壁3的内壁上,螺纹连接件包括螺栓8和螺母,各加固节40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供螺栓8穿过的安装孔。本实施例中各螺栓8是预埋在筒壁3内的并向筒壁3内侧伸出,具体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加固节401上的安装孔与螺栓8相对应,上下相邻两个螺栓8的埋设位置需要与各加固节401两端安装孔的间距相适配。本实施例中各加固节401的横截面均为∏型,加固节401包括两个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板件4011以及与两个第一板件4011垂直设置的第二板件4012,所述第二板件4012用于与筒壁3内壁安装固定。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4011和第二板件4012均为钢板,第一板件4011和第二板件4012的形状均为长方形。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件4012用于与筒壁3内壁贴合安装固定,供螺栓8穿过的安装孔即设置在第二板件4012上。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板件4011垂直设置在第二板件4012的另一侧。两个第一板件4011和第二板件4012所围成的空间内还设置有横板4013,本实施例中横板4013与第一板件4011和第二板件4012均垂直设置,横板4013上设置有供爬管节402穿过的插孔4014。通过插孔4014内壁和爬管节402的挡止作用实现了对各爬管节402横向方向的限位。由于各爬管节402要上下拼接,为了避免对接处的偏差,本实施例中将各爬管节402的一端设置有直径较小的小径段,当相邻两节爬管节402上下拼接时,小径段会插入另一爬管节402的孔径内,从而保证了对接的精准性。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为绳索,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5也可以为链条或杆件。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随着滑模设备1的施工建造,滑模设备1会向上移动,而各爬杆结构4也需要随着滑模设备1的上行进行同步加高,加高时,需要将待加高的加固节401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固定在筒壁3内壁上,然后将爬管节402插入加固节401内的插孔4014中即可。伴随着爬杆结构4的加高和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模设备(1)、爬升千斤顶(7)以及爬杆结构(4),所述爬杆结构(4)沿着滑模设备(1)的爬升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滑模设备(1)爬升时同步加高,所述爬升千斤顶(7)用于沿着爬杆结构(4)爬升并带动贝雷架(2)上行,所述爬升千斤顶(7)上设置有用于与贝雷架(2)连接的连接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雷架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模设备(1)、爬升千斤顶(7)以及爬杆结构(4),所述爬杆结构(4)沿着滑模设备(1)的爬升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滑模设备(1)爬升时同步加高,所述爬升千斤顶(7)用于沿着爬杆结构(4)爬升并带动贝雷架(2)上行,所述爬升千斤顶(7)上设置有用于与贝雷架(2)连接的连接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雷架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模设备用于施工建造筒壁(3),所述爬杆结构(4)设置在筒壁(3)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雷架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杆结构(4)由多个加固节(401)以及多个爬管节(402)上下拼接而成,所述爬管节(402)穿插在加固件内,各加固节(401)均固定安装在筒壁(3)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雷架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节(401)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在筒壁(3)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贝雷架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连接件包括螺栓(8)和螺母,所述螺栓(8)预埋在筒壁(3)的设定位置处并向筒壁(3)内侧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锦秦龙海周泽旺林君伟樊凯斌吴少平江宏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