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英军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24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测量锥体,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且底板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且第一电机轴通过皮带传动结构与存料辊的前侧相连接,所述存料辊设置在第一电机的左侧,且存料辊设置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存料辊的左侧设置有外壳,且外壳固定在底板的顶部左侧,所述外壳的内侧下端设置有配重块,且外壳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定滑轮,所述外壳的左侧内壁上端的前侧设置有转柄,且转柄的左端贯穿外壳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且便于根据需求改变测量位置,同时整体使用稳定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钻孔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基础工程,而桩基浇筑前需要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底部沉渣,以保证桩基的桩端承载力。目前在进行测量时通常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通过人工手持测量绳配合重物将测量绳坠入钻孔内,通过观察测绳读数来判断沉渣厚度,由于孔径的不同,测量位置也有所不同,人工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解决了由于孔径的不同,测量位置也有所不同,人工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测量锥体,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且底板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且第一电机轴通过皮带传动结构与存料辊的前侧相连接,所述存料辊设置在第一电机的左侧,且存料辊设置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存料辊的左侧设置有外壳,且外壳固定在底板的顶部左侧,所述外壳的内侧下端设置有配重块,且外壳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定滑轮,所述外壳的左侧内壁上端的前侧设置有转柄,且转柄的左端贯穿外壳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外壳的左侧外壁上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滑杆,且第一滑杆和螺杆分别与活动架的前后两侧上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架设置在外壳的左侧,且活动架前后两侧下端分别与第二滑杆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的右端分别贯穿支架的上端与外壳的左侧外壁相连接,所述存料辊的内部缠绕有测量带,且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上端与和测量锥体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分别设置在活动架的左侧下端和活动架的右侧上端。优选的,所述螺杆和第一滑杆关于活动架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且螺杆与活动架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同时第一滑杆与活动架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杆和支架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第二滑杆与活动架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架的左端呈向下倾斜式设置,且活动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测量带呈扁平的带状结构,且测量带的顶部表面呈刻度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定滑轮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定滑轮中心点的连线与底板的顶部表面呈45度夹角。优选的,所述测量锥体呈锥形结构,且测量锥体的中轴线与测量带左端横截面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底板、滑轮、外壳和配重块,装置为一体式的结构,通过滑轮便于带动装置自由移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且配重块确保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重心保持稳定,提高了使用安全性。2、本技术设置有存料辊、第一定滑轮、活动架、第二定滑轮、测量带和测量锥体,通过测量锥体的重量带动测量带垂直自然下降,且测量带表面的刻度便于提高观测效率,而存料辊便于对测量带整体进行收卷,提高了回收效率。3、本技术设置有转柄、第一滑杆、活动架和第二滑杆,通过第一滑杆带动活动架沿第二滑杆进行滑动,进而带动测量锥体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平移,进而对测量锥体的测量位置进行改变,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板;2、滑轮;3、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轴;5、皮带传动结构;6、存料辊;7、外壳;8、配重块;9、第一定滑轮;10、转柄;11、螺杆;12、第一滑杆;13、活动架;14、第二滑杆;15、支架;16、测量带;17、第二定滑轮;18、测量锥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测量锥体18,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滑轮2,且底板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4,且第一电机轴4通过皮带传动结构5与存料辊6的前侧相连接,存料辊6设置在第一电机3的左侧,且存料辊6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存料辊6的左侧设置有外壳7,且外壳7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左侧,外壳7的内侧下端设置有配重块8,且外壳7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定滑轮9,外壳7的左侧内壁上端的前侧设置有转柄10,且转柄10的左端贯穿外壳7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11,外壳7的左侧外壁上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滑杆12,且第一滑杆12和螺杆11分别与活动架13的前后两侧上端相连接,活动架13设置在外壳7的左侧,且活动架13前后两侧下端分别与第二滑杆14的左端相连接,第二滑杆14的右端分别贯穿支架15的上端与外壳7的左侧外壁相连接,存料辊6的内部缠绕有测量带16,且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定滑轮9和第二定滑轮17的上端与和测量锥体18的顶端相连接,第二定滑轮17分别设置在活动架13的左侧下端和活动架13的右侧上端。所述螺杆11和第一滑杆12关于活动架13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且螺杆11与活动架1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同时第一滑杆12与活动架13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通过螺杆11的转动便于带动活动架13在水平方向上平移,提高了使用便捷性。第二滑杆14和支架15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第二滑杆14与活动架13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滑杆14提高了活动架13在滑动时的稳定性。活动架13的左端呈向下倾斜式设置,且活动架13、第一滑杆12和第二滑杆14组成滑动结构,通过活动架13的移动便于带动测量锥体18同步进行平移,进而对测量锥体18的测量位置进行调整。测量带16呈扁平的带状结构,且测量带16的顶部表面呈刻度结构,通过扁平带状结构的测量带16提高了测量带16的抗压效果,且测量带16表面的刻度结构提高了观测效率。第二定滑轮17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定滑轮17中心点的连线与底板1的顶部表面呈45度夹角,通过第二定滑轮17便于对测量带16提供支撑,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测量锥体18呈锥形结构,且测量锥体18的中轴线与测量带16左端横截面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通过测量锥体18便于带动测量带16垂直下落,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测量锥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滑轮(2),且底板(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4),且第一电机轴(4)通过皮带传动结构(5)与存料辊(6)的前侧相连接,所述存料辊(6)设置在第一电机(3)的左侧,且存料辊(6)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存料辊(6)的左侧设置有外壳(7),且外壳(7)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左侧,所述外壳(7)的内侧下端设置有配重块(8),且外壳(7)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定滑轮(9),所述外壳(7)的左侧内壁上端的前侧设置有转柄(10),且转柄(10)的左端贯穿外壳(7)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11),所述外壳(7)的左侧外壁上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滑杆(12),且第一滑杆(12)和螺杆(11)分别与活动架(13)的前后两侧上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架(13)设置在外壳(7)的左侧,且活动架(13)前后两侧下端分别与第二滑杆(1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14)的右端分别贯穿支架(15)的上端与外壳(7)的左侧外壁相连接,所述存料辊(6)的内部缠绕有测量带(16),且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定滑轮(9)和第二定滑轮(17)的上端与和测量锥体(18)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17)分别设置在活动架(13)的左侧下端和活动架(13)的右侧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测量锥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滑轮(2),且底板(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4),且第一电机轴(4)通过皮带传动结构(5)与存料辊(6)的前侧相连接,所述存料辊(6)设置在第一电机(3)的左侧,且存料辊(6)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存料辊(6)的左侧设置有外壳(7),且外壳(7)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左侧,所述外壳(7)的内侧下端设置有配重块(8),且外壳(7)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定滑轮(9),所述外壳(7)的左侧内壁上端的前侧设置有转柄(10),且转柄(10)的左端贯穿外壳(7)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11),所述外壳(7)的左侧外壁上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滑杆(12),且第一滑杆(12)和螺杆(11)分别与活动架(13)的前后两侧上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架(13)设置在外壳(7)的左侧,且活动架(13)前后两侧下端分别与第二滑杆(1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14)的右端分别贯穿支架(15)的上端与外壳(7)的左侧外壁相连接,所述存料辊(6)的内部缠绕有测量带(16),且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定滑轮(9)和第二定滑轮(17)的上端与和测量锥体(18)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17)分别设置在活动架(13)的左侧下端和活动架(13)的右侧上端。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英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