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00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8
在隔膜泵中,制作一种未设有先导室、使主阀的机构简洁化、且信赖性更高的隔膜泵。隔膜泵(10)具有:划分泵室(36、46)和气腔(32、42)的一对隔膜(34、44);将中央杆(120)能够往复运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各隔膜(34、44)的中央部的主体部(20);和内置有阀柱(100)的阀体(80),该阀柱(100)为了使所述中央杆(120)往复运动而进行流体向两气腔(32、42)的供给切换,该阀体(80)具有衬套(84)、和设于该衬套(84)内部并沿轴向往复运动的阀柱(100),阀柱(100)由圆盘状部S3、圆盘状部S2和圆盘状部S1构成,各圆盘状部的承受压缩空气压力的表面积构成为如下关系:圆盘状部S3上端侧>圆盘状部S2下端侧>圆盘状部S1上端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隔膜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膜泵装置的改良,该隔膜泵装置具有:划分送液室和气腔的一对隔膜;将中央杆能够往复运动地支承的主体部,各隔膜安装于该中央杆的两端部;和用于为了使该中央杆往复运动而进行空气向两气腔的供给切换的阀切换装置(阀柱)。
技术介绍
从以往,对于隔膜泵装置而已知如下装置,其具有:划分泵室和气腔的一对隔膜;将中央杆能够往复运动地支承的主体部,各隔膜的中央部安装于该中央杆的两端部;和用于为了使该中央杆往复运动而进行工作气体向两气腔的供给切换的阀切换装置(日本特开2003-201968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3-201968号中,阀切换装置的构成包括:衬套;设于该衬套内部并沿轴向往复运动的阀柱;和设于该阀柱的轴向一端部并防止该阀柱在中立位置处停止的弹簧机构(棘爪机构)。在该以往技术的隔膜泵装置中,向其一方的隔膜侧的气腔和另一方的隔膜侧的气腔交替地供给工作气体,基于工作气体向该两气腔的供给切换,中央杆会往复运动并使一方的工作气腔的容积扩大和另一方的工作气腔的容积扩大交替重复,通过该重复,流体从吸入口被交替吸入至两泵室,该吸入至各泵室的流体交替地从两泵室排出,由此从排出口连续地排出流体。作为这种弹簧机构(棘爪机构)的改良,可以举出日本专利第4301975号的机构,其设有先导室,第1先导室与第1端口连接,由此始终供给先导空气压,第2先导室与通过阀柱的移动而切换的先导流路连接,由此根据阀柱的移动而交替地进行先导空气压的供给和排出。此处的阀柱与隔膜泵DP直接连接,虽然不同于本专利技术的阀柱,但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中央杆切换室。并且第1先导室和第2先导室设于与中央杆为分体的主阀内,相当于本案专利技术的阀体。通过这种构成,日本专利第4301975号的隔膜泵是如下的隔膜泵,其具有:用于供给压缩空气的第1端口;用于排出压缩空气的第2端口;相对配置的两个隔膜;与所述两个隔膜相互连结的阀柱;通过所述阀柱的移动而切换的先导流路;和由从第1端口经由所述先导流路供给的先导空气压切换而向所述两个隔膜交替地进行压缩空气的给排的主阀,所述主阀具有第1先导室、和受压面积比所述第1先导室大的第2先导室,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1端口连接,由此始终供给先导空气压,所述第2先导室与由所述阀柱的移动来切换的先导流路连接,由此根据所述阀柱的移动而交替进行先导空气压的供给和排出。并且,该专利技术在将隔膜泵用于油回收的情况下,由于当吸引液面上浮起的上清液时会将空气一起吸入,所以担心负荷过轻而导致隔膜的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次数不必要地上升,另外,在液体的量少且液面低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同样状态。若成为这种状态,则不仅空气消耗量变多并效率大幅降低,而且隔膜的寿命变短,其结果为,隔膜泵的寿命变短。但是,若降低所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则有可能发生工作不良,因此虽然设有如下的第1节流调整阀或第2节流调整阀,该第1节流调整阀用于将从所述第1端口供给的压缩空气以入口节流的方式节流调整,该第2节流调整阀用于将从所述主阀的排出端口排出的压缩空气以出口节流的方式节流调整,但是仍旧是通过以不经由所述主阀的先导流路的方式设置来调整隔膜泵工作的方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1968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01975号
技术实现思路
日本专利第4301975号省略了弹簧机构(棘爪机构),因此动作变得顺畅,但是因为设有第1先导室和第2先导室而交替进行先导空气压的供给和排出,所以机构复杂,主阀也为大型。本专利技术以制作如下隔膜泵为目的,该隔膜泵使这样的第1先导室和第2先导室的机构简洁化,同时也使主阀的机构简洁化,且以容易进行主阀的养护的方式使主阀(本专利技术中为阀体)拆装自如,信赖性更高。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隔膜泵具有:划分泵室和气腔的一对隔膜;将中央杆能够往复运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各隔膜的中央部的主体部;和内置有阀柱的阀体,该阀柱为了使中央杆往复运动而进行流体向两气腔的供给切换,该阀体具有衬套、和设于该衬套内部并沿轴向往复运动的阀柱,其中,阀柱由圆盘状部S3、圆盘状部S2和圆盘状部S1构成,各圆盘状部的承受压缩空气压力的表面积构成为如下关系:圆盘状部S3上端侧>圆盘状部S2下端侧>圆盘状部S1上端侧。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为,在技术方案1的隔膜泵中,使压缩空气伴随中央杆的滑动而从中央杆的中央杆空气端口通过,向圆盘状部S3的上部供给压缩空气,而使阀柱的下降顺畅。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为,在技术方案2的隔膜泵中,使引导套与中央杆的外周部嵌合,在该引导套的筒身部上设有用于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孔,伴随中央杆的滑动,利用滑动来的中央杆空气端口而使压缩空气通过,向圆盘状部S3的上部供给压缩空气,使阀柱的下降顺畅。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为,在技术方案1的隔膜泵中,将主体部和阀体分割,在主体部与阀体之间设有外周为环状或矩形状的衬垫,在衬垫内设有供压缩空气流通的空间。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为,在技术方案4的隔膜泵中,在主体部与阀体之间且在外周为环状或矩形状的衬垫上设有将压缩空气向圆盘状部S3的上部供给的区域。专利技术效果对于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隔膜泵具有:划分泵室和气腔的一对隔膜;将中央杆能够往复运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各隔膜的中央部的主体部;和内置有阀柱的阀体,该阀柱为了使中央杆往复运动而进行流体向两气腔的供给切换,该阀体具有衬套、和设于该衬套内部并沿轴向往复运动的阀柱,其中,阀柱由圆盘状部S3、圆盘状部S2和圆盘状部S1构成,各圆盘状部的承受压缩空气压力的表面积构成为如下关系:圆盘状部S3上端侧>圆盘状部S2下端侧>圆盘状部S1上端侧。此外,虽然圆盘状部S3和圆盘状部S2的直径尺寸相同,但是在圆盘状部S2存在与圆盘状部S1之间的轴,刨除该轴的截面积的量,由此圆盘状部S3上端侧更大。对于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使压缩空气伴随中央杆的滑动而从中央杆的中央杆空气端口通过,向圆盘状部S3的上部供给压缩空气,而使阀柱的下降顺畅,因此中央杆的滑动和阀柱的滑动连动,能够不使用弹簧机构地实现顺畅的阀柱切换。对于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虽然使引导套与中央杆的外周部嵌合,在该引导套的筒身部上设有用于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孔,伴随中央杆的滑动,利用滑动来的中央杆空气端口而使压缩空气通过,向圆盘状部S3的上部供给压缩空气,能够顺畅地实现阀柱的下降,但是因为在该引导套的筒身部上设有用于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孔,所以确保压缩空气的机密性,能够进行更可靠的阀柱切换。对于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将主体部和阀体分割,在主体部与阀体之间设有外周为环状或矩形状的衬垫,在衬垫内设有供压缩空气流通的空间,因此能够进行阀体的养护,且能够通过衬垫可靠地进行压缩空气在阀体与主体部之间的授受。对于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在主体部与阀体之间且在外周为环状或矩形状的衬垫上设有将压缩空气向圆盘状部S3的上部供给的区域,因此能够使压缩空气的配管变得简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隔膜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膜泵,其具有:划分泵室和气腔的一对隔膜;将中央杆能够往复运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各隔膜的中央部的主体部;和内置有阀柱的阀体,该阀柱为了使所述中央杆往复运动而进行流体向两气腔的供给切换,该阀体具有衬套、和设于该衬套内部并沿轴向往复运动的阀柱,所述隔膜泵的特征在于,/n所述阀柱由圆盘状部S3、圆盘状部S2和圆盘状部S1构成,各圆盘状部的承受压缩空气压力的表面积构成为如下关系:圆盘状部S3上端侧>圆盘状部S2下端侧>圆盘状部S1上端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4 JP 2018-0999591.一种隔膜泵,其具有:划分泵室和气腔的一对隔膜;将中央杆能够往复运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各隔膜的中央部的主体部;和内置有阀柱的阀体,该阀柱为了使所述中央杆往复运动而进行流体向两气腔的供给切换,该阀体具有衬套、和设于该衬套内部并沿轴向往复运动的阀柱,所述隔膜泵的特征在于,
所述阀柱由圆盘状部S3、圆盘状部S2和圆盘状部S1构成,各圆盘状部的承受压缩空气压力的表面积构成为如下关系:圆盘状部S3上端侧>圆盘状部S2下端侧>圆盘状部S1上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泵,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压缩空气伴随所述中央杆的滑动而从所述中央杆的中央杆空气端口通过,向所述圆盘状部S3的上部供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幸太郎诹访部觉
申请(专利权)人:山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