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633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及方法,属于防雷灭弧领域,包括风机风叶,所述风机风叶的尖端设置有尖端反冲灭弧装置,所述风机风叶上设置有若干个叶面反冲灭弧装置,所述风机风叶内设置有接地线,并接地,尖端反冲灭弧装置和叶面反冲灭弧装置均与接地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冲灭弧装置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适合应用于风机风叶上,反冲灭弧装置能够通过雷电弧自身的能量熄灭电弧,具有强大的灭弧能力,反冲灭弧装置能够熄灭全部或绝大部分的闪络电弧,此时流经风机接地导线的雷电流幅值已非常小,能够有效避免因土壤电阻率过高而造成的风机雷电反击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雷灭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风力发电得益于风能清洁可再生,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而迅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风力发电的迅速发展与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更加巨大的防雷挑战。大多数风电场地处空旷,风电机组由于其所处的复杂的大气环境,及自身高大耸立且带有旋转元件的非标准结构特点,极易遭受雷击。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的上升,机身高度及叶片长度的增加,更使得雷击风电机组的风险增大。且雷击风机造成的损伤多数为不可修复损伤,由其造成的故障与停机时间最为严重,产生的经济损失远超其它故障总和,已成为限制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叶片是风电机组中位置最高的部件,因此相较于其他位置极易遭受直接雷击,造成损失。目前叶片主要采用的防雷方法是在叶片上安装接闪器。随着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仅靠一个接闪器很难实现完全保护覆盖,会有部分雷电先导在叶片表面的非接闪器部位发生闪击,引起叶片材料的损伤。为此,大型风机叶片常见做法是安装多个接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包括风机风叶(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风叶(1)的尖端设置有尖端反冲灭弧装置(2),所述风机风叶(1)上设置有若干个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所述风机风叶(1)内设置有接地线(3),并接地,尖端反冲灭弧装置(2)和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均与接地线(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0 CN 20191053729101.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包括风机风叶(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风叶(1)的尖端设置有尖端反冲灭弧装置(2),所述风机风叶(1)上设置有若干个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所述风机风叶(1)内设置有接地线(3),并接地,尖端反冲灭弧装置(2)和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均与接地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尖端反冲灭弧装置(2)和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包括引弧电极(5)、反冲管(6)和接闪电极(7),所述接闪电极(7)设置在反冲管(6)的底部,且接闪电极(7)与接地线(3)连接,所述引弧电极(5)设置在反冲管(6)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反冲灭弧装置(2)设置在风机风叶(1)的尖端向内凹陷,尖端反冲灭弧装置(2)的反冲口指向风机风叶(1)的尖端指向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与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之间设置有接闪线,所述接闪线一端设置在一个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的引弧电极(5),另一端设置在相邻一个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的引弧电极(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设置为多排结构,从风机风叶(1)的尖端往风机风叶(1)的根部排列,多排结构的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均与接地线(3)连接,相邻的两排的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设置接闪线连接。


6.一种风电场风力机风叶防雷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风机风叶(1)上设置若干个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风机风叶(1)内部设置有接地线(3),并接地,叶面反冲灭弧装置(4)包括引弧电极(5)、反冲管(6)和接闪电极(7),所述接闪电极(7)设置在反冲管(6)的底部,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巨丰王嬿蕾骆耀敬黄萍王国锋徐宇恒庞智毅李心如张奇星段小嬿彭斐杨倩颖张清河郭克竹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