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属于灭弧防雷技术领域,包括初级反冲装置和若干个次级反冲装置,次级反冲装置与次级反冲装置之间首尾相接,且最顶端的次级反冲装置设置在初级反冲装置的底部。本申请中封盖的设置能够增大反冲气流喷射时的压力,产生压强更高、速度更快的气流对电弧实现截断,提高灭弧的有效性,通过设置多级反冲,从而对电弧逐级熄灭,使得灭弧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灭弧防雷
,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雷击会给电力设施带来不同形式的损伤和破坏,雷云放电在电力系统中会引起雷击过电压,分为直接雷击过电压和感应雷击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可能对绝缘子、输电线造成损伤;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雷电击打在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断股甚至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现有的主动式反冲灭弧方法利用电弧自身能量对电弧实现截断,电弧进入半封闭初级反冲管后,高温电弧使管内空气温度迅速上升,管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气压倍增,高速强气流最后从初级反冲管管口喷出,在管口产生空腔效应,同时将后续电弧吹断,电弧的连续性被破坏后逐渐熄灭。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对于一些特殊场合和更高的电压等级,需要更大的灭弧气体压力,因此提出了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解决现有反冲装置空腔效应不能熄灭更高电压等级高压线路电弧的技术问题,更高的电压等级一般为几千kV的高压线路领域。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包括初级反冲装置和若干个次级反冲装置,次级反冲装置与次级反冲装置之间首尾相接,且最顶端的次级反冲装置设置在初级反冲装置的底部。进一步地,初级反冲装置包括引弧组件、初级反冲管和初级接闪电极,所述初级反冲管设置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引弧组件盖合设置在初级反冲管的顶端,所述初级接闪电极密封设置在初级反冲管的内部底端,。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组件设置为金属封盖,盖合在初级反冲管的顶部,并可翻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组件包括固定柱、旋转点、封盖和磁铁,所述固定柱设置在初级反冲管顶部,所述磁铁设置在固定柱相对的一侧,且设置在初级反冲管顶部,所述旋转点设置在固定柱的顶端,所述封盖可旋转设置在旋转点上,且与吸合在磁铁上。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反冲管顶端设置为切口结构,所述引弧组件倾斜盖合在初级反冲管顶部的切口上,且引弧组件一侧可掀开地设置在切口上。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组件包括固定柱、旋转点和封盖,固定柱设置在初级反冲管顶端切口结构的较高侧,所述旋转点设置在固定柱上,所述封盖可翻转设置在旋转点上,封盖设置为金属盖,盖合在切口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封盖设置为椭圆形金属盖结构,椭圆形金属盖结构的大小与初级反冲管顶端的切口结构的外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组件包括封盖和引弧罩,所述封盖可掀转设置在初级反冲管的顶端,所述引弧罩设置在初级反冲管的顶端,并设置在封盖的边缘上,与封盖不接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封盖通过固定柱和旋转点可旋转设置在初级反冲管的顶端,所述旋转点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封盖另一边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初级反冲管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封盖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罩为金属结构,设置为漏斗形状,且底部侧边设置有漏水孔。进一步地,所述初级接闪电极设置为金属体结构,形状与初级反冲管内部的空管结构相同,初级反冲管的侧壁由高强度耐高温耐高压的非导电材料制成。在初级反冲管的电弧入口处增设了一个金属封盖,封盖为圆形板且有一定厚度。初级反冲管结构包括初级反冲管管壁与初级接闪电极,其中管壁由耐高温耐高压绝缘材料组成,例如陶瓷等;初级接闪电极可以为金属导弧球,封堵在初级反冲管一端,使其构成一个半封闭空间结构。在初级反冲管管口顶端设置一个固定点,连接封盖与初级反冲管。并且在固定点上端设有转动连接点,例如转轴或球形活动装置,使封盖能够上下开合。当初级反冲管内气压高于管外气压时,封盖被强气流冲开;气流强度减弱后,封盖又在弹簧作用下合上。弹簧两端连接着初级反冲管管口处的固定点与封盖,弹簧可与转动连接点一体设置,或者分开设置(连接弹簧设于转动连接点附近或两侧)。在初级反冲管管口顶端、固定点对面设有一个磁铁,磁铁固定在初级反冲管管口顶端。当封盖处于闭合状态时,封盖被磁铁吸附于初级反冲管管口,对增大管内气流压力起到促进作用。当封盖由打开至闭合过程中,磁铁对金属封盖的磁力作用使其能正常封住初级反冲管管口。进一步说明,在初级反冲管管口、封盖周围增设一个环状斜面引弧罩,引弧罩材质为金属材质,并且固定在初级反冲管管口上端。在引弧罩下端设置若干个圆孔,可将引弧罩内的雨水排放到反冲灭弧装置外,避免雨水堆积在初级反冲管内。金属材质的引弧罩对反冲装置附近的闪络电弧具有牵引效果,能实现电弧闪络路径的严格管控。进一步说明,当初级反冲管口、封盖周围增设一个环状斜面引弧罩时,该情况下所用的封盖材质可以为金属或绝缘材质。当采用绝缘材质的封盖时,引弧作用主要通过引弧罩实现;若采用金属材质的封盖,引弧作用由引弧罩与封盖共同实现。进一步说明,次级反冲装置包括次级反冲管和次级接闪电极,所述次级反冲管设置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次级接闪电极密封设置在次级反冲管的内部底端,所述次级反冲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反冲喷口。进一步说明,所述反冲喷口上设置有反冲喷口封盖,反冲喷口封盖盖合在反冲喷口上,且可掀转设置,反冲喷口封盖通过设置旋转点可活动设置在反冲喷口的顶端。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中封盖的设置能够增大反冲气流喷射时的压力,产生压强更高、速度更快的气流对电弧实现截断,提高灭弧的有效性,通过设置多级反冲,从而对电弧逐级熄灭,使得灭弧效果更好;在初级反冲管管口设置金属材质的封盖,对闪络电弧具有牵引作用,更好地控制电弧路径,使闪络电弧顺利进入反冲装置内;在初级反冲管管口、封盖周围增设引弧罩,既能保证闪络电弧顺利进入反冲装置,又能避免雨水在管中积累,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可靠性与可行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级初级反冲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增压反冲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封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增压反冲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引弧罩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反冲结构的工作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反冲灭弧的工作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增压反冲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初级反冲管;2-初级接闪电极;3-固定柱;4-旋转点;5-封盖;6-磁铁;7-引弧罩;8-漏水孔;9-次级反冲管;10-次级接闪电极;11-反冲喷口;12-反冲喷口封盖;13-旋转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面。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包括初级反冲装置和若干个次级反冲装置,次级反冲装置与次级反冲装置之间首尾相接,且最顶端的次级反冲装置设置在初级反冲装置的底部。电弧先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反冲装置和若干个次级反冲装置,次级反冲装置与次级反冲装置之间首尾相接,且最顶端的次级反冲装置设置在初级反冲装置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0 CN 20191053729101.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反冲装置和若干个次级反冲装置,次级反冲装置与次级反冲装置之间首尾相接,且最顶端的次级反冲装置设置在初级反冲装置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反冲装置包括引弧组件、初级反冲管(1)和初级接闪电极(2),所述初级反冲管(1)设置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引弧组件盖合设置在初级反冲管(1)的顶端,所述初级接闪电极(2)密封设置在初级反冲管(1)的内部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组件设置为金属封盖,盖合在初级反冲管的顶部,并可翻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组件包括固定柱(3)、旋转点(4)、封盖(5)和磁铁(6),所述固定柱(3)设置在初级反冲管(1)顶部,所述磁铁(6)设置在固定柱(3)相对的一侧,且设置在初级反冲管(1)顶部,所述旋转点(4)设置在固定柱(3)的顶端,所述封盖(5)可旋转设置在旋转点(4)上,且与吸合在磁铁(6)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反冲管(1)顶端设置为切口结构,所述引弧组件倾斜盖合在初级反冲管(1)顶部的切口上,且引弧组件一侧可掀开地设置在切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压型多级反冲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组件包括固定柱(3)、旋转点(4)和封盖(5),固定柱(3)设置在初级反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嬿蕾,庞智毅,李心如,张奇星,段小嬿,彭斐,杨倩颖,张清河,王巨丰,骆耀敬,黄萍,王国锋,李继强,徐宇恒,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