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29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雷、避雷领域,公开了一种灭弧避雷装置,包括连接机构、灭弧机构、弹性机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机构顶部和所述灭弧机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底部和所述弹性机构底部,所述弹性机构顶部连接所述灭弧机构底部。装置的绝缘保护间隙被电弧击穿时,经灭弧机构中电极的库仑力作用使得冲击电弧优先进入压缩孔内,电弧受到压缩孔的强烈约束后受到极度压缩效应,同时储存块内的膨胀横吹气流沿压缩孔直接作用冲击电弧,气流能够被迫电弧的能量微弱点运动加速,迫使电弧热量和电磁能量瞬时耗尽,进而有效灭弧,且弹性机构可将经过的电弧拉长,增强灭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弧避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雷、避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弧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输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保障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极为重要,但雷电常常影响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由于雷击导致跳闸、断线及绝缘子损伤等故障的次数不断增长,其中跳闸事故仍占系统总事故率的60%到7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雷击事故频繁多发性,现有的避雷装置多采用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虽然并联间隙可降低雷击跳闸率,减少事故率,但是由于并联间隙不具备灭弧功能,雷击闪络发生时工频续流电弧得不到有效熄灭,导致在实际运行中曾出现并联间隙金属电极遭到电弧严重烧损以及导线断线等事故。因此需要针对间隙不具备灭弧功能,专利技术一种具备灭弧功能的避雷装置,保障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弧避雷装置,面对电弧冲击时具备有效的灭弧效果,能够避免电极遭受严重烧损及导线断线,提高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灭弧避雷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包括接地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弧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机构(1),包括接地板(11)、U型连接杆(12)、第一夹板(13)、第三绝缘子(14)、固定座(15)、第二夹板(16)和线夹(17),所述线夹(17)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5)底部,所述固定座(15)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16)中部,所述固定座(1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绝缘子(14)底部,所述第三绝缘子(1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U型连接杆(12)底部,所述U型连接杆(12)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3)中部,所述U型连接杆(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接地板(11)底部;/n灭弧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块(21)、第一导电体(22)、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机构(1),包括接地板(11)、U型连接杆(12)、第一夹板(13)、第三绝缘子(14)、固定座(15)、第二夹板(16)和线夹(17),所述线夹(17)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5)底部,所述固定座(15)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16)中部,所述固定座(1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绝缘子(14)底部,所述第三绝缘子(1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U型连接杆(12)底部,所述U型连接杆(12)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3)中部,所述U型连接杆(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接地板(11)底部;
灭弧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块(21)、第一导电体(22)、第一绝缘子(221)、第二导电体(23)、第二绝缘子(232)、储存块(233)、第一电极(234)、第二电极(235)、伞裙(237)、第三导电体(238)、第二连接块(24)和固定片(25),所述第一连接块(2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子(221)顶部,所述第一绝缘子(221)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体(22)的外侧,所述第一绝缘子(22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子(232)顶部,所述第二绝缘子(232)的中心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压缩孔(231),所述压缩孔(231)的上部空腔内设置所述第二导电体(23),所述压缩孔(231)的下部空腔内设置所述第三导电体(238),所述压缩孔(231)的中部空腔内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234)和所述第二电极(235),所述第一电极(23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体(23)底部,所述第二电极(23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体(238)顶部,所述第二绝缘子(232)在所述压缩孔(231)的中部空腔左侧设有所述储存块(233),所述储存块(2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绝缘子(2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子(232)在所述压缩孔(231)的中部空腔右侧开设有空气缺口(236),所述空气缺口(236)内固定连接所述伞裙(237)左侧,所述第二绝缘子(23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24)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块(2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25)顶部;
弹性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板(31)、第一连接柱(32)、第二固定板(33)、弹性套(34)、限位环(341)、第四导电体(342)、固定架(343)、伸缩杆(35)、活塞(352)和螺纹柱(353),所述第一连接柱(3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25)中部,所述第一固定板(3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32)底端,所述第一固定板(3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套(34)顶端,所述弹性套(34)的顶部套设于所述第四导电体(342)外侧,所述弹性套(34)内设有所述活塞(352),所述活塞(352)内部连接所述螺纹柱(353),所述螺纹柱(353)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5)顶端,所述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林楠李俊松孙浩彬纪长城刘晓枫陈浩林颜大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