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学宏专利>正文

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59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2
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它涉及锂电池铝外壳技术领域。所述的上铝壳和下铝壳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弹簧,上固定壳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上铝壳的内部,下固定壳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下铝壳的内部,上铝壳的正上方中间位置和下铝壳的正下方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散热孔,两个散热孔的内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且两个散热风扇分别与上铝壳和下铝壳固定连接,上铝壳的底部左右两侧外部和下铝壳顶部左右两侧外部均设置有连接件,上铝壳通过连接件和螺母与下铝壳固定连接,动力锂电池设置在上固定壳和下固定壳的内部,它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散热风扇将铝外壳内部热量即使排除,确保动力锂电池的工作环境,提高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铝外壳
,具体涉及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铝壳动力离子电池的机理一般性分析认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指分别用两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在负极中嵌入,放电时反之。锂离子电池是物理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等学科研究的结晶。随着电子信息时代使对移动电源的需求快速增长。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的重要优点,且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使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如今动力离子电池应用十分广泛,但传统的动力锂电池铝外壳不具备抗震和透气效果,使动力锂电池处于恶劣的条件下工作,降低了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它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散热风扇将铝外壳内部热量即使排除,确保动力锂电池的工作环境,提高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铝壳1、下铝壳2、弹簧3、上固定壳4、下固定壳5、连接件6、散热孔7、散热风扇8、螺母9,所述的上铝壳1和下铝壳2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弹簧3,上固定壳4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上铝壳1的内部,下固定壳5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下铝壳2的内部,上铝壳1的正上方中间位置和下铝壳2的正下方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散热孔7,两个散热孔7的内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8,且两个散热风扇8分别与上铝壳1和下铝壳2固定连接,上铝壳1的底部左右两侧外部和下铝壳2顶部左右两侧外部均设置有连接件6,上铝壳1通过连接件6和螺母9与下铝壳2固定连接,动力锂电池10设置在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内部。所述的上铝壳1的左右两侧的底部设置有圆形凹槽11,下铝壳2的左右两侧顶部设置有圆形限位柱21,且圆形限位柱21和圆形凹槽11的垂直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铝壳2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口22,下铝壳2的右侧设置有正极接线柱23和负极接线柱24,充电口22、正极接线柱23、负极接线柱24、散热风扇8均通过电线与动力锂电池10电性连接。所述的上铝壳1和下铝壳2内部弹簧3的数量最少为八个,且八个弹簧3在上铝壳1和下铝壳2内部均匀排列。所述的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内侧均设置有软垫31,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散热风扇将铝外壳内部热量即使排除,确保动力锂电池的工作环境,提高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上铝壳1和下铝壳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铝壳1、下铝壳2、弹簧3、上固定壳4、下固定壳5、连接件6、散热孔7、散热风扇8、螺母9、动力锂电池10、圆形凹槽11、圆形限位柱21、充电口22、正极接线柱23、负极接线柱24、软垫31、密封垫32。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铝壳1、下铝壳2、弹簧3、上固定壳4、下固定壳5、连接件6、散热孔7、散热风扇8、螺母9,所述的上铝壳1和下铝壳2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弹簧3,上固定壳4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上铝壳1的内部,下固定壳5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下铝壳2的内部,上铝壳1的正上方中间位置和下铝壳2的正下方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散热孔7,两个散热孔7的内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8,且两个散热风扇8分别与上铝壳1和下铝壳2固定连接,上铝壳1的底部左右两侧外部和下铝壳2顶部左右两侧外部均设置有连接件6,上铝壳1通过连接件6和螺母9与下铝壳2固定连接,动力锂电池10设置在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内部。所述的上铝壳1的左右两侧的底部设置有圆形凹槽11,下铝壳2的左右两侧顶部设置有圆形限位柱21,且圆形限位柱21和圆形凹槽11的垂直位置相对应。圆形凹槽11和圆形限位柱21为上铝壳1和下铝壳2的连接限位机构,通过圆形凹槽11和圆形限位柱21对上铝壳1和下铝壳2安装时进行精确定位,节约动力锂电池10安装的时间,提高安装效率。所述的下铝壳2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口22,下铝壳2的右侧设置有正极接线柱23和负极接线柱24,充电口22、正极接线柱23、负极接线柱24、散热风扇8均通过电线与动力锂电池10电性连接。正极接线柱23和负极接线柱24为动力锂电池10的电力输出端,动力锂电池10电量不足时通过充电口22进行充电。所述的上铝壳1和下铝壳2内部弹簧3的数量最少为八个,且八个弹簧3在上铝壳1和下铝壳2内部均匀排列。弹簧3用于对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进行减震,从而确保动力锂电池10不受震动影响。所述的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内侧均设置有软垫31,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32。软垫31可以保护动力锂电池10的外表面不受损坏,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32,密封垫32可以确保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连接的内部无水分进入,确保动力锂电池9的输出环境。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动力锂电池10安装在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内部,上固定壳4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上铝壳1的内部,下固定壳5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下铝壳2的内部,上铝壳1和下铝壳2内部弹簧3的数量最少为八个,且八个弹簧3在上铝壳1和下铝壳2内部均匀排列,弹簧3用于对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进行减震,从而确保动力锂电池10不受震动影响,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内侧均设置有软垫31,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32,软垫31可以保护动力锂电池10的外表面不受损坏,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32,密封垫32可以确保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连接的内部无水分进入,确保动力锂电池9的输出环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散热风扇将铝外壳内部热量即使排除,确保动力锂电池的工作环境,提高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铝壳(1)、下铝壳(2)、弹簧(3)、上固定壳(4)、下固定壳(5)、连接件(6)、散热孔(7)、散热风扇(8)、螺母(9),所述的上铝壳(1)和下铝壳(2)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弹簧(3),上固定壳(4)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上铝壳(1)的内部,下固定壳(5)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下铝壳(2)的内部,上铝壳(1)的正上方中间位置和下铝壳(2)的正下方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散热孔(7),两个散热孔(7)的内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8),且两个散热风扇(8)分别与上铝壳(1)和下铝壳(2)固定连接,上铝壳(1)的底部左右两侧外部和下铝壳(2)顶部左右两侧外部均设置有连接件(6),上铝壳(1)通过连接件(6)和螺母(9)与下铝壳(2)固定连接,动力锂电池(10)设置在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铝壳(1)、下铝壳(2)、弹簧(3)、上固定壳(4)、下固定壳(5)、连接件(6)、散热孔(7)、散热风扇(8)、螺母(9),所述的上铝壳(1)和下铝壳(2)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弹簧(3),上固定壳(4)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上铝壳(1)的内部,下固定壳(5)通过弹簧(3)固定连接在下铝壳(2)的内部,上铝壳(1)的正上方中间位置和下铝壳(2)的正下方中间位置均设置有散热孔(7),两个散热孔(7)的内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8),且两个散热风扇(8)分别与上铝壳(1)和下铝壳(2)固定连接,上铝壳(1)的底部左右两侧外部和下铝壳(2)顶部左右两侧外部均设置有连接件(6),上铝壳(1)通过连接件(6)和螺母(9)与下铝壳(2)固定连接,动力锂电池(10)设置在上固定壳(4)和下固定壳(5)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透气动力锂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铝壳(1)的左右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学宏
申请(专利权)人:郭学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