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极耳电芯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73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极耳电芯和电池模组,其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其中无极耳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外壳和两个弹性片,电芯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外壳为由侧板围设形成的具有内腔的立方体,外壳任意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为导电板,其余的侧板为绝缘板,内腔用于容纳电芯本体,每个导电板均连接有一个弹性片,电芯本体夹设于两个弹性片之间,正极片连接于其中一个弹性片,负极片连接于另一个弹性片。两个弹性片共同夹持电芯本体,取消了电芯内部的极耳,提高了电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电芯的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电池模组包括上述无极耳电芯,端板和弹性汇流体,避免了电池模组存在虚焊的情况,提高了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极耳电芯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无极耳电芯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比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以及无污染等优点使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中,电芯都带有正、负极输出极耳,极耳一般沿电芯的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占用了较多的电芯内部储存空间,降低了电芯的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降低了电芯的空间利用率。而且不利于后期由该电芯组成的电池包的安装。另一方面,在无极耳电芯组装成模组的过程中,将引出片分别与电池模组上正极端和负极端进行激光焊接固定。对于引出片与电池模组的激光焊接同样存在虚焊以及焊接不牢固的问题。由于行业内还没有精确的检验设备或检验工艺,对于小批量的产品,只能通过随机抽检,进行破坏性测试;而对于大批量产品,则只能依靠人工目测检验,其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检验人的经验,导致检验效率低,无法保证检验的准确性。而且当电池模组出现虚焊时,容易造成内阻偏大,能耗增加,电芯之间压差大,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寿命,甚至引发漏电等危害。因此,亟需一种无极耳电芯及电池模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极耳电芯,以提高电芯的比能量和空间利用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避免电池模组存在虚焊的问题,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极耳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外壳,所述外壳为由侧板围设形成的具有内腔的立方体,所述外壳的任意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为导电板,其余的所述侧板为绝缘板,所述内腔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本体;两个弹性片,每个所述导电板均连接有一个所述弹性片,所述电芯本体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片之间,所述正极片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弹性片,所述负极片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弹性片。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两端均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电板,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别抵压于各自对应的所述弧形部。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的两端均向其内侧弯折形成折弯部,每个所述折弯部均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电板。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一端均延伸设置有抵压部,所述抵压部抵压于对应的所述弹性片。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各所述绝缘板连接形成塑胶框,两个所述导电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塑胶框的两侧,所述塑胶框和两个所述导电板共同围设形成具有一开口的所述壳体,所述端盖能够盖合于所述开口上,且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立方体。进一步地,所述无极耳电芯的高度为90mm-130mm,厚度为30mm-200mm,宽度为200mm-1100mm。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端板、弹性汇流体和多个前文所述的无极耳电芯,多个所述无极耳电芯并排设置形成模组结构,所述模组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所述端板,所述端板和所述模组结构之间均设置所述弹性汇流体,所述弹性汇流体包括弹性套筒,两个所述弹性套筒抵压于各自对应的所述无极耳电芯的导电板。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筒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件围设形成,所述弧形件上沿所述弹性套筒的轴向设置有多个分隔槽孔。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汇流体还包括与所述弹性套筒相连的引出片,所述引出片包括第一板和与所述第一板相连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弹性套筒相连,所述第二板能够与所述端板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二板对应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能够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能够与所述固定孔配合,以将所述引出片与外部负载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无极耳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外壳和弹性片,外壳为由侧板围设形成的具有内腔的立方体,外壳任意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为导电板,其余的侧板为绝缘板,内腔用于容纳电芯本体。两个导电板分别作为无极耳电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提高了过流能力,有利于降低无极耳电芯内部温度,提高其安全性和寿命。弹性片设置有两个,每个导电板均连接有一个弹性片,电芯本体夹设在两个弹性片之间,电芯本体的正极片能够抵压于其中一个弹性片,电芯本体的负极片能够抵压于另一个弹性片。两个弹性片共同夹持电芯本体,以锁定电芯本体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取消了电芯内部的极耳,增加了壳体内部的空间,提高了电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电芯的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另外,由塑胶框与导电板构成的壳体一方面能够增加无极耳电芯的刚度,避免无极耳电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发生接触导致短路;另一方面,在后续的电池模组的挤压过程中,能够避免无极耳电芯变形受损,提高了无极耳电芯的抗震、抗冲击的能力。本技术提出的电池模组,包括上述无极耳电芯,端板和弹性汇流体,多个无极耳电芯并排设置形成模组结构,在模组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端板,在端板和模组结构之间设置弹性汇流体,其中弹性汇流体包括弹性套筒,弹性套筒抵压于对应的导电板,弹性套筒能够在端板和无极耳电芯之间增加预紧力,以使弹性套筒能够完全抵压在无极耳电芯的导电板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汇流体与电池模组存在虚焊的情况,减少了焊接加工工艺,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极耳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弹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汇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汇流体的左视图。图中:1、电芯本体;11、正极片;12、负极片;13、抵压部;21、壳体;211、塑胶框;212、导电板;22、端盖;221、防爆阀;3、弹性片;31、弧形部;32、折弯部;4、端板;5、弹性汇流体;51、弹性套筒;511、弧形件;512、分隔槽孔;52、引出片;521、第一板;522、第二板;5221、通孔;6、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芯本体(1),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n外壳,所述外壳为由侧板围设形成的具有内腔的立方体,所述外壳的任意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为导电板(212),其余的所述侧板为绝缘板,所述内腔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本体(1);/n两个弹性片(3),每个所述导电板(212)均连接有一个所述弹性片(3),所述电芯本体(1)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片(3)之间,所述正极片(11)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弹性片(3),所述负极片(12)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弹性片(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本体(1),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
外壳,所述外壳为由侧板围设形成的具有内腔的立方体,所述外壳的任意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为导电板(212),其余的所述侧板为绝缘板,所述内腔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本体(1);
两个弹性片(3),每个所述导电板(212)均连接有一个所述弹性片(3),所述电芯本体(1)夹设于两个所述弹性片(3)之间,所述正极片(11)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弹性片(3),所述负极片(12)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弹性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3)包括弧形部(31),所述弧形部(31)的两端均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电板(212),所述正极片(11)和所述负极片(12)分别抵压于各自对应的所述弧形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31)的两端均向其内侧弯折形成折弯部(32),每个所述折弯部(32)均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电板(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11)和所述负极片(12)的一端均延伸设置有抵压部(13),所述抵压部(13)抵压于对应的所述弹性片(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21)和端盖(22),各所述绝缘板连接形成塑胶框(211),两个所述导电板(212)相对设置于所述塑胶框(211)的两侧,所述塑胶框(211)和两个所述导电板(212)共同围设形成具有一开口的所述壳体(21),所述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伟党奎江吉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