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是新一代显示技术,相较于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其具有诸多优势,成为显示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但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微发光二极管存在功率较高,发光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和辅助电极;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导电挡墙,所述导电挡墙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和辅助电极;/n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n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n导电挡墙,所述导电挡墙至少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且电连接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导电挡墙朝向相邻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用于反射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和辅助电极;
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连接;
导电挡墙,所述导电挡墙至少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且电连接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导电挡墙朝向相邻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用于反射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电极对可见光的反射率a的取值范围为:a≥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挡墙朝向相邻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与对应所述辅助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挡墙还包括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位于所述辅助电极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且与所述辅助电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挡墙为金属挡墙,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金属挡墙同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反射电极一体成型,且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一体成型,且材料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沿第一方向层叠,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反射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
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一体成型,且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反射电极一体成型,且材料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接触电极形成凹槽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导电挡墙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射电极;
所述遮光层填充所述凹槽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导电挡墙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射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玉锜,符鞠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