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制冷的多极杆冷阱系统
本专利技术设计涉及光物理光化学及质谱
,尤其是一种高效制冷的多极杆冷阱系统。
技术介绍
离子及离子团簇的物态组成、光谱特性一直是光物理和光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测量和分析不同离子、离子团簇的发光光谱、离子飞行时间谱、光电子能谱以及光电子二维动量谱是深入理解大尺寸分子离子与光场相互作用超快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实验手段。为了减少离子源中离子本身无规则热运动对探测信号的影响,特别是降低与激光场作用过程中的多普勒展宽,人们发展了多种离子减速技术。目前,碰撞减速是制备低温离子源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室温离子在碰撞反应池中与低温缓冲气体(一般是氦气He)进行碰撞,交换动能,从而实现减速和降温。为了更好地富集和减速低温离子,上述碰撞过程通常都是在一个势阱内进行,通过电磁场将目标离子囚禁在一个区域内与缓冲气体进行热交换。三维离子阱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施加到两片环形电极上相位相反、幅度相同的射频电压,构造出径向振荡的射频电场,在射频电场驱动下的离子的运动规律符合马修运动方程。通过调节施加的射频电压和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制冷的多极杆冷阱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八极杆离子阱(1)、离子聚焦透镜组(2)及二十二极杆离子阱(3):/n所述八极杆离子阱(1)由第一反应碰撞池(100)、第一棱镜电极(101)、第一陶瓷压块(102)、第一蓝宝石板(103)、第一电极(104)及第一射频馈入电极(105)构成;/n所述第一反应碰撞池(100)为轴向两端设有棱镜合件座的筒状件;/n所述第一电极(104)为八根圆杆;/n所述第一陶瓷压块(102)为环状片;/n所述第一蓝宝石板(103)为设有中心圆孔的环状片,其上围绕中心圆孔均布设有八个第一电极杆触点圆孔(1031)和八个非触点圆孔(103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制冷的多极杆冷阱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八极杆离子阱(1)、离子聚焦透镜组(2)及二十二极杆离子阱(3):
所述八极杆离子阱(1)由第一反应碰撞池(100)、第一棱镜电极(101)、第一陶瓷压块(102)、第一蓝宝石板(103)、第一电极(104)及第一射频馈入电极(105)构成;
所述第一反应碰撞池(100)为轴向两端设有棱镜合件座的筒状件;
所述第一电极(104)为八根圆杆;
所述第一陶瓷压块(102)为环状片;
所述第一蓝宝石板(103)为设有中心圆孔的环状片,其上围绕中心圆孔均布设有八个第一电极杆触点圆孔(1031)和八个非触点圆孔(1032);
所述第一射频馈入电极(105)为环状片,其环内侧绕圆心均布设有空心花瓣状的四个触点(1051);
所述第一棱镜电极(101)、第一陶瓷压块(102)及第一蓝宝石板(103)依次沿轴向叠加且构成第一棱镜合件,其中,第一棱镜合件为两组,并对称设于第一反应碰撞池(100)两端的棱镜合件座内,且第一蓝宝石板(103)与第一反应碰撞池(100)的筒内壁触及;
所述第一射频馈入电极(105)沿轴向叠加在第一蓝宝石板(103)上构成第一电极合件,第一电极合件为两组,并对称间隔设于第一反应碰撞池(100)的筒壁内,且分布于两组第一棱镜合件之间;
所述八根第一电极(104)平行且分别串过两组第一电极合件的第一蓝宝石板(103)的八个第一电极杆孔(1031)与两组第一棱镜合件的第一蓝宝石板(103)的八个第一电极杆孔(1031)插接;
所述二十二极杆离子阱(3)由第二反应碰撞池(200)、第二陶瓷压块(107)、第二棱镜电极(108)、陶瓷板(109)、第二蓝宝石板(110)、第二射频馈入电极(111)、第三蓝宝石板(112)、第二电极(113)、直流梯度电极(114)及陶瓷杆(115)构成;
所述第二反应碰撞池(200)为轴向两端设有棱镜合件座的立方体状件;
所述第二电极(113)为二十二根圆杆;
所述第二陶瓷压块(107)及陶瓷板(109)为环状片;
所述第二蓝宝石板(110)为设有中心圆孔的环状片;
所述第二射频馈入电极(111)为环状片,其环内侧绕圆心均布设有空心花瓣状的十一个触点(1111);
所述第三蓝宝石板(112)为设有中心圆孔的环状片,,其上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通,杨岩,王鹏昭,唐鹏,杨帆,赵启旭,蒋延荣,孙海涛,张诗按,孙真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