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头枕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40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模组,包括硬泡主体及固定硬泡主体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头枕杆及固定在头枕杆上的固定支架,硬泡主体包括枕靠部及设于枕靠部一端的承接部,枕靠部包括枕靠面及与枕靠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承接部与枕靠部光滑连接,且承接部凸出安装面形成台阶,安装面上设有凹槽,固定支架固定在凹槽内,头枕杆的顶端抵靠承接部。上述座椅头枕模组,通过将硬泡主体的头枕主体代替传统的海绵式的头枕主体,硬泡主体上设置凹槽,实现硬泡主体与固定支架的螺栓连接,便于拆装,进一步的,头枕杆顶端抵靠承接部,加强硬泡主体与固定结构的安装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头枕主体与固定结构一体化成型造成头枕维修或者更换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头枕模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座椅头枕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在对车辆追求操作性能的同时,车辆的安全防护方面,成了人们愈加关注的领域。汽车座椅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在车辆发生追尾时,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都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现有技术当中,座椅头枕内海绵式的头枕主体一般与头枕固定结构一体化成型,从而将头枕主体连接固定结构,但一体化成型对座椅头枕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模组,解决现有技术中头枕主体与固定结构一体化成型造成头枕维修或者更换不便的问题。一种座椅头枕模组,包括硬泡主体及固定所述硬泡主体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头枕杆及固定在所述头枕杆上的固定支架,所述硬泡主体包括枕靠部及设于所述枕靠部一端的承接部,所述枕靠部包括枕靠面及与所述枕靠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枕靠部光滑连接,且所述承接部凸出所述安装面形成台阶,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头枕杆的顶端抵靠所述承接部。上述座椅头枕模组,通过将硬泡主体的头枕主体代替传统的海绵式的头枕主体,在硬泡主体上设置凹槽,使固定支架固定在凹槽内,进而实现硬泡主体与固定支架的螺栓连接,便于拆装,进一步的,头枕杆的顶端抵靠承接部,加强了硬泡主体与固定结构的安装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头枕主体与固定结构一体化成型造成头枕维修或者更换不便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枕靠部的两端逐渐收拢于所述承接部,且所述枕靠部朝向所述承接部的厚度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枕靠面为曲面结构,所述安装面为平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加强筋及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分设于所述加强筋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对应所述固定孔设有多个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头枕杆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尺寸配合所述固定支架的尺寸。进一步地,所述硬泡主体为发泡整体成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头枕模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硬泡主体第一视角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硬泡主体第二视角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硬泡主体100固定结构200螺栓300枕靠部110承接部120凹槽130安装孔140头枕杆210固定支架220固定孔230加强筋2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头枕模组,包括硬泡主体100及固定所述硬泡主体100的固定结构200,所述固定结构200包括头枕杆210及固定在所述头枕杆210上的固定支架220,所述硬泡主体100包括枕靠部110及设于所述枕靠部110一端的承接部120,所述枕靠部110包括枕靠面及与所述枕靠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所述承接部120与所述枕靠部110光滑连接,且所述承接部120凸出所述安装面形成台阶,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凹槽130,所述固定支架220固定在所述凹槽130内,所述头枕杆210的顶端抵靠所述承接部120。所述枕靠部110的两端逐渐收拢于所述承接部120,且所述枕靠部110朝向所述承接部120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枕靠面为曲面结构,所述安装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固定支架220上设有加强筋240及两个固定孔230,两个所述固定孔230分设于所述加强筋240的两侧。所述凹槽130的底部对应所述固定孔230设有多个安装孔140。所述固定支架220固定在所述头枕杆210的一侧。所述凹槽130的尺寸配合所述固定支架220的尺寸。所述硬泡主体100为发泡整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230与所述安装孔140一一对应,具体安装时,所述固定支架220焊接在所述头枕杆210的一侧,所述固定支架220设于所述凹槽130内,再结合螺栓300,将所述硬泡主体100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220上,从而实现硬泡主体100与固定结构200的安装,避免一体化成型,便于拆装。进一步的,所述硬泡主体100的头枕结构,相对传统的海绵式的头枕结构,可以提高对乘员头部的保护,在具体使用时,在硬泡主体100外圈增加一层柔软的海绵还可以增加舒适性。综上,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座椅头枕模组,通过将硬泡主体的头枕主体代替传统的海绵式的头枕主体,在硬泡主体上设置凹槽,使固定支架固定在凹槽内,进而实现硬泡主体与固定支架的螺栓连接,便于拆装,进一步的,头枕杆的顶端抵靠承接部,加强了硬泡主体与固定结构的安装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头枕主体与固定结构一体化成型造成头枕维修或者更换不便的问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头枕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泡主体及固定所述硬泡主体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头枕杆及固定在所述头枕杆上的固定支架,所述硬泡主体包括枕靠部及设于所述枕靠部一端的承接部,所述枕靠部包括枕靠面及与所述枕靠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枕靠部光滑连接,且所述承接部凸出所述安装面形成台阶,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头枕杆的顶端抵靠所述承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头枕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泡主体及固定所述硬泡主体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头枕杆及固定在所述头枕杆上的固定支架,所述硬泡主体包括枕靠部及设于所述枕靠部一端的承接部,所述枕靠部包括枕靠面及与所述枕靠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枕靠部光滑连接,且所述承接部凸出所述安装面形成台阶,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头枕杆的顶端抵靠所述承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靠部的两端逐渐收拢于所述承接部,且所述枕靠部朝向所述承接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靠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稻奇谌林杨正刚周志诚何伟力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