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护枕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护枕。
技术介绍
汽车护枕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司机开车或乘客乘车时颈部疲劳的问题,因此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市场中现有的护颈枕是固定、不可调节的,只能起到左右挡住的作用,护枕兜不住颈部位置,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用时不舒适,且高度也是固定的,不能满足不同人群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式汽车护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汽车护枕,包括护枕骨架,所述护枕骨架包括中间支架和连接在所述中间支架至少一侧的侧支架,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可活动的连接使得所述侧支架可相对所述中间支架活动进而调节所述汽车护枕的局部位置。优选的,所述护枕骨架连接有用于安装于汽车座椅上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可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调节器和与所述调节器可伸缩连接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护枕骨架连接,通过所述伸缩件相对所述调节器的伸缩调节所述护枕骨架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所述调节器与所述伸缩件之间设置定位结构使得所述调节器与伸缩件在相对定位或者相对位置可调接之间转换。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调节器的调节件,所述调节器、调节件、伸缩件任意二者或者三者之间设有第一储能装置,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配合相对定位的趋势。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可按压的设置于所述调节器,所述调节件具有伸出至所述调节器外部的按压部件,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按压部件伸出至所述调节器外部的趋势。r>优选的,所述第一储能装置设于所述调节器、调节件之间。优选的,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的表面接触配合。优选的,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接触的部位小形成相互配合的摩擦面;或者,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接触的部位形成相互配合的棘齿面;或者,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接触的部位形成相互配合的凹凸面。优选的,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之间插接配合,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之一设有多个孔槽结构,另一个设有伸入所述孔槽结构内的插入部,通过所述插入部插入在不同的孔槽结构中实现二者在不同位置的相对定位;或者,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之一设有多个插入部,另一个设有使所述插入部伸入的孔槽结构,通过不同位置的插入部插入在所述孔槽结构中实现二者在不同位置的相对定位。优选的,所述护枕骨架具有与所述伸缩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多个位于不同高度连接位置使得所述护枕骨架相对所述安装支架的安装位置可变化。优选的,所述调节器两侧具有安装件,至少其中一个安装件为可相对所述调节器活动的活动安装件以适配不同的安装尺寸,所述活动安装件与所述调节器之间设有第三储能装置。优选的,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设有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使得在无外力状态下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保持固定,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可相对活动以调整二者的相对位置。优选的,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铰接使得所述侧支架可相对所述中间支架前后翻转。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中间支架上的第一棘齿和设于所述侧支架上的第二棘齿,所述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互咬合,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储能装置,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互咬紧的作用力。优选的,所述中间支架上不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第一端盖,所述侧支架上不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棘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接触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棘齿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接触的端面上。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任意一个上的凸起和设置于另一个上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绕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之间的转动中心线呈圆周分布,在无外力状态下,所述凸起卡在其中一个凹槽中,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相对转动使得所述凸起脱离所述凹槽,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储能装置,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凸起压向所述凹槽的作用力。优选的,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滑动连接使得所述侧支架可相对所述中间支架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中间支架上的第一棘齿和设于所述侧支架上的第二棘齿,所述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互咬合,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储能装置,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互咬紧的作用力。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任意一个上的凸起和设置于另一个上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之间的移动方向排列,在无外力状态下,所述凸起卡在其中一个凹槽中,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相对转动使得所述凸起脱离所述凹槽,所述中间支架和所述侧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储能装置,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凸起压向所述凹槽的作用力。优选的,所述第二储能装置为弹簧或者活塞杆或者两组相互吸引的磁体或两组相互排斥的磁体。优选的,所述护枕骨架的前侧包覆有头枕前海绵,所述护枕骨架的后侧包覆有头枕后海绵。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后,通过设置护枕骨架和安装支架,并将护枕骨架设置成至少包括中间支架和连接在所述中间支架至少一侧的侧支架,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可活动的连接使得所述侧支架可相对所述中间支架活动,使得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可相对活动以调整二者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需要,通过所述侧支架于所述中间支架的相对前后活动达到调节兜住颈部的目的,使不同人群均具有舒适性,护枕骨架相对安装支架的前后位置可以调节使得所述汽车护枕的前后方向可以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安装支架未示出);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安装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安装支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以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技术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明,当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设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它可以表示直接设有或直接设在另一组件或者也可存在居中的组件,可以是一体结构亦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是通过居中组件连接,可以是一体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护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枕骨架,所述护枕骨架包括中间支架和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的侧支架,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可活动的连接使得所述侧支架可相对所述中间支架活动进而调节所述汽车护枕的局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护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枕骨架,所述护枕骨架包括中间支架和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的侧支架,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侧支架之间可活动的连接使得所述侧支架可相对所述中间支架活动进而调节所述汽车护枕的局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护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枕骨架连接有用于安装于汽车座椅上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可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调节器和与所述调节器可伸缩连接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护枕骨架连接,通过所述伸缩件相对所述调节器的伸缩调节所述护枕骨架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所述调节器与所述伸缩件之间设置定位结构使得所述调节器与伸缩件在相对定位或者相对位置可调接之间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护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调节器的调节件,所述调节器、调节件、伸缩件任意二者或者三者之间设有第一储能装置,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伸缩件配合相对定位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护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可按压的设置于所述调节器,所述调节件具有伸出至所述调节器外部的按压部件,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具有使所述按压部件伸出至所述调节器外部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护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装置设于所述调节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乔氏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