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座椅扶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支架,所述扶手支架内侧套接有升降连杆,所述升降连杆顶端连接有扶手托板,所述扶手支架外侧套接有扶手外套,所述扶手托板内设置有定位套座,所述定位套座中部设置有旋转齿轮,定位套座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对应旋转齿轮设置有定位顶块,所述旋转齿轮底部与升降连杆同心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外套与扶手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托板的前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旋转套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固定连接有旋转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扶手可多向调节,并为手臂放在高度高于扶手的桌面上时提供更好的支撑,使用舒适度高,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调节座椅扶手
本技术涉及座椅扶手
,具体而言,涉及多向调节座椅扶手。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出行的增加,飞机、火车、高铁、动车及长途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逐渐普及,在此类公共交通工具行驶或航行的过程中,乘客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座椅上度过;此外,在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中,人们同样离不开座椅。因此座椅及其配件的舒适度尤为重要。其中,座椅扶手用于支撑胳膊,是座椅的主要配件。而一般的座椅扶手如CN210018589U,可调式座椅扶手,其包括扶手盖、内盖、按钮、弹簧、连接杆、扶手外套、摩擦片及扶手本体;所述扶手外套顶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还设有一竖直方向贯穿的容置槽,所述扶手本体、按钮、弹簧及连接杆均装设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扶手外套内部设有一横杆,所述连接杆与按钮配合安装并扣合在横杆上,形成一杠杆结构,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顶扶手外套和按钮,通过按压按钮,使连接杆从扶手本体上分离,达到扶手高度可调的目的,松开按钮时,弹簧抵顶按钮,使得连接杆回位,从而连接杆再次卡在扶手本体上。仅可调节上下高度,无法对其他方向进行调整,使用舒适度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人们坐在座椅上面对着桌子工作、学习时,采用大臂下垂,手肘支撑在扶手上,前臂偏上放在桌子上的姿势一般较为舒服,可以缓解肩膀的肌肉疲劳。但是由于座椅扶手高度需要低于桌子,座椅扶手和桌子之间存在高度差,放置在扶手上的手肘与放置在桌子上的前臂之间必然会有一段手臂悬空,无法获得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座椅扶手调节的朝向有限,一般只能上下调节,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自由调整,以获得最舒适的支撑位置,更无法对放置在桌子上的前臂提供支撑的问题,提供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支架,所述扶手支架内侧套接有升降连杆,所述升降连杆顶端连接有扶手托板,所述扶手支架外侧套接有扶手外套,所述扶手托板内设置有定位套座,所述定位套座中部设置有旋转齿轮,定位套座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对应旋转齿轮设置有定位顶块,所述旋转齿轮底部与升降连杆同心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外套与扶手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托板的前端设置有转环,所述转环内旋转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托板。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托板底部对应定位套座设置有横向滑槽,所述定位套座滑动套接于横向滑槽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座外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定位齿条,所述定位齿条与横向滑槽相互平行,定位套座外侧对应定位齿条设置有定位顶杆。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顶杆对应设置于定位顶块的相反一侧,所述定位顶块与定位顶杆之间通过定位弹簧同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齿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挡片,所述定位套座内侧对应限位挡片设置有限位旋转槽。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连杆包括连接座和卡扣杆,所述卡扣杆可旋转地固定于连接座底部,卡扣杆的前后两端均等距排列设置有升降卡齿,所述扶手支架顶部对应卡扣杆的横截面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连接座下方对应卡扣杆设置有解锁按钮。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按钮的相反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转环表面设置有调节齿条,所述旋转托板后端对应调节齿条设置有齿条顶块,所述齿条顶块后端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齿条顶块通过解锁杆连接有弹簧按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扶手可上下升降,横向移动和旋转,自由调节合适的角度。2、扶手前端的托板可旋转上升,为前臂提供支撑。3、升降结构较为稳固,耐用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多向调节座椅扶手的轴侧视图;图2为扶手托板和旋转托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除去扶手托板和旋转托板表面盖板的俯视图;图4为除去扶手外套后的多向调节座椅扶手的仰视结构图;图5为扶手托板和旋转托板的内部结构和升降连杆的示意图;图6为扶手托板、旋转托板和升降连杆的仰视结构图;图7为升降连杆和扶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9为扶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扶手支架,21-连接座,22-卡扣杆,23-升降卡齿,24-解锁按钮,25-复位弹簧,3-扶手托板,31-转环,32-横向滑槽,33-定位齿条,34-调节齿条,4-扶手外套,5-定位套座,51-限位旋转槽,6-旋转齿轮,61-限位挡片,71-定位顶块,72-定位顶杆,73-定位弹簧,8-旋转托板,81-转轴,82-齿条顶块,83-固定弹簧,84-解锁杆,85-弹簧按钮,9-限位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的座椅扶手调节的朝向有限,一般只能上下调节,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自由调整,以获得最舒适的支撑位置的问题,提供多向调节座椅扶手。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支架1,所述扶手支架1内侧套接有升降连杆,所述升降连杆顶端连接有扶手托板3,所述扶手支架1外侧套接有扶手外套4,所述扶手托板3内设置有定位套座5,所述定位套座5中部设置有旋转齿轮6,定位套座5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对应旋转齿轮6设置有定位顶块71,所述旋转齿轮6底部与升降连杆同心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外套4与扶手托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托板3的前端设置有转环31,所述转环31内旋转套接有转轴81,所述转轴81固定连接有旋转托板8。通过升降连杆可调节扶手托板3的高度,通过旋转齿轮6可旋转扶手托板3的朝向,而通过转环31配合转轴81的结构,可使扶手托板3前端的旋转托板8向上倾斜,为前臂提供支撑。所述扶手托板3底部对应定位套座5设置有横向滑槽32,所述定位套座5滑动套接于横向滑槽32上。扶手托板3可在横向滑槽32的范围内左右滑动,提供了扶手的横向左右调节功能。所述定位套座5外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定位齿条33,所述定位齿条33与横向滑槽31相互平行,定位套座5外侧对应定位齿条设置有定位顶杆72。定位齿条33配合定位顶杆72的段落式定位设计方便了调节合适后固定住扶手托板3的位置。所述定位顶杆72对应设置于定位顶块71的相反一侧,所述定位顶块71与定位顶杆72之间通过定位弹簧73同心连接。通过同一根定位弹簧73同心连接的定位顶块71和定位顶杆72朝向相反,有效简化了设备结构,用户旋转或横向推动扶手托板3时,克服定位弹簧73的作用力即可使旋转齿轮6转动或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支架,所述扶手支架内侧套接有升降连杆,所述升降连杆顶端连接有扶手托板,所述扶手支架外侧套接有扶手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托板内设置有定位套座,所述定位套座中部设置有旋转齿轮,定位套座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对应旋转齿轮设置有定位顶块,所述旋转齿轮底部与升降连杆同心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外套与扶手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托板的前端设置有转环,所述转环内旋转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托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支架,所述扶手支架内侧套接有升降连杆,所述升降连杆顶端连接有扶手托板,所述扶手支架外侧套接有扶手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托板内设置有定位套座,所述定位套座中部设置有旋转齿轮,定位套座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对应旋转齿轮设置有定位顶块,所述旋转齿轮底部与升降连杆同心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外套与扶手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托板的前端设置有转环,所述转环内旋转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托板底部对应定位套座设置有横向滑槽,所述定位套座滑动套接于横向滑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座外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定位齿条,所述定位齿条与横向滑槽相互平行,定位套座外侧对应定位齿条设置有定位顶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调节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纯伟,
申请(专利权)人:鹿纯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