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饰扶手及按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饰扶手及按摩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车门内饰板总成,具有装饰、遮蔽车门钣金、承载玻璃升降开关和音响等辅助模式,还能够在发生碰撞的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及具有能够减小车身震动的噪音的作用。随着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情况,车门内饰板总成中的车门内饰扶手如果具有按摩功效,会使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同时,更加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扶手及按摩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内饰扶手不能提供按摩模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扶手,包括:扶手本体,内部形成为容置空间,且所述扶手本体的其中一表面覆盖柔性体;按摩头以及与所述按摩头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所述按摩头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驱动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连接结构驱动所述按摩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n扶手本体,内部形成为容置空间,且所述扶手本体的其中一表面覆盖柔性体;/n按摩头以及与所述按摩头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所述按摩头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n驱动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连接结构驱动所述按摩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所述按摩头在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驱动所述按摩头振动;/n所述按摩头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与所述柔性体分离;所述按摩头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按摩头抵顶所述柔性体。/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本体,内部形成为容置空间,且所述扶手本体的其中一表面覆盖柔性体;
按摩头以及与所述按摩头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所述按摩头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
驱动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连接结构驱动所述按摩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所述按摩头在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驱动所述按摩头振动;
所述按摩头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与所述柔性体分离;所述按摩头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按摩头抵顶所述柔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包括:
点振按摩头和旋转按摩头;
其中,多个所述点振按摩头和多个所述旋转按摩头交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所述按摩头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杆,与所述按摩头连接;
基座,内部形成为容置腔,所述连接杆的至少部分插伸进入所述容置腔内;
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与所述连接杆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结构连接,通过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传动结构,所述连接杆能够上下移动和/或绕轴心转动,带动所述按摩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或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水平设置的支架杆,与每一所述基座内的所述传动结构分别连接,且所述支架杆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每一所述基座的容置腔内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相应的所述容置腔内的所述传动结构连接;
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启动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
模式选择单元,与所述传动结构相连接;
其中,所述模式选择单元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结构驱动多个所述按摩头中的第一部分数量的按摩头在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模式选择单元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结构驱动多个所述按摩头中的第二部分数量的按摩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饰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
电源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启动与关闭;
技术研发人员:姜娜,赵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