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坐垫
,具体为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随之改变,由早期的马车到现在的代步汽车,这之间出现了飞的越变,同时由动物劳动变为机械劳动,机械运动极大的加速了人们的出行速度,而汽车在安装时,需要用到汽车座椅,其让人可以在车内休憩,以及控制车子的运行速度与方向,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汽车坐垫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此类汽车坐垫在使用时由于其不便定位安装,使得其在使用时不便使用者进行螺孔定位,同时由于其不便挤压拆卸,使得其在使用时不便使用者的使用,同时挤压拆卸由弹簧带动,其在车辆运行时会带动第二座垫与第一座垫进行弹动,这会同步对使用者的臀部进行按摩,最后由于其在使用时对腰部的防护能力低下,使得其在使用时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汽车坐垫不便定位安装、不便自弹式拆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包括底座(1)、第一侧板(2)、螺纹沉孔(4)、第一座垫(5)和镂空壳(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2),且第一侧板(2)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凸块(301)、斜杆(302)、滑动块(303)、复位弹簧(304)、滑槽(305)、固定块(306)以及推板(307),所述滑槽(305)设置在第一侧板(2)的内部,所述滑槽(305)的两侧皆活动连接有滑动块(303),且滑动块(303)的一侧皆活动连接有固定块(306),所述固定块(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301),且凸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包括底座(1)、第一侧板(2)、螺纹沉孔(4)、第一座垫(5)和镂空壳(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2),且第一侧板(2)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凸块(301)、斜杆(302)、滑动块(303)、复位弹簧(304)、滑槽(305)、固定块(306)以及推板(307),所述滑槽(305)设置在第一侧板(2)的内部,所述滑槽(305)的两侧皆活动连接有滑动块(303),且滑动块(303)的一侧皆活动连接有固定块(306),所述固定块(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301),且凸块(301)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推板(307),所述固定块(306)远离凸块(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04),且复位弹簧(304)的另一端皆与滑槽(30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2)的两内部皆设置有螺纹沉孔(4),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拆装机构(11),所述拆装机构(1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座垫(5),且第一座垫(5)的边缘位置处皆设置有等间距的间隙孔(6),所述第一座垫(5)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座垫(10),且第二座垫(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15),所述第二空腔(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14),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背(16),且靠背(16)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7),所述靠背(16)的顶端皆设置有头枕(8),且头枕(8)的两侧皆设置有调节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03)在滑槽(305)的内部呈对称分布,所述推板(307)与凸块(301)呈一体化成型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7)包括空槽(701)、防护板(702)、第二侧板(703)、防护弹簧(704)以及连接板(705),所述空槽(701)固定连接在镂空壳(13)的表面,所述空槽(701)之间设置有防护板(702),且防护板(702)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侧板(703),所述第二侧板(70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705),且连接板(705)皆通过防护弹簧(704)与防护板(702)的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可挤压自弹式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703)的外径皆小于空槽(701)的内径,所述第二侧板(703)与空槽(701)相卡接。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李玉珍,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欣瑞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