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39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外壳和主体框架,所述外壳的下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底座,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安装有顶盖,所述外壳的上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顶盖,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棉。该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易产生噪音、安装维护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本技术属于充电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充电桩也应运而生,其类似于普通燃油汽车加油站的加油机,用于给新能源汽车充电,而不同于加油站的加油机的是,充电桩可以安装在商场停车场、小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专用充电站,甚至家用车库内,通过输入交流电转换成合适电压的直流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在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时产生大量热量,内部交流-直流转换模块有多个风扇进行散热,运行时风扇产生很大噪音,且由于结构紧凑,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该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易产生噪音、安装维护不便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中,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外壳和主体框架,所述外壳的下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底座,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安装有顶盖,所述外壳的上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顶盖,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棉。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的最上端具有上梁,所述上梁与所述顶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上梁的下方,并且所述螺栓的尾部未露出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前门板,所述前门板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交流-直流转换模块,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正前方的散热风扇以及设置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两侧的边封板,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风道。优选地,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上方的涡流风机,所述外壳的的后部的上方具有出风口,所述涡流风机通过导风筒连接至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导风筒的内侧壁面设置有吸音棉。优选地,所述底座具有供所述外壳的下端嵌装的凹槽。优选地,所述顶盖具有供所述外壳的上端嵌装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底座四周形成内凹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有益效果包括:吸音棉可以极大地吸收噪音、减少噪音影响,外壳、主体框架、底座和顶盖等多为可拆卸的嵌装连接方式,拆装方便,使安装充电桩内部元件、线束和后期维护都更加简单。在优选方案中,通过该结构,可以形成散热气流风道,气流通过风道时产生的噪音被导风筒内壁面上的吸音棉吸收,大幅减少噪音。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一说明。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底座、3-主体框架、4-顶盖、5-螺栓、6-前门板、7-交流-直流转换模块、8-边封板、9-吸音棉、10-涡流风机、11-导风筒、12-上梁、13-内凹部、14-进风口、15-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底座2、设置于底座2的上方的外壳1和主体框架3,外壳1的下端可拆卸地嵌装于底座2,主体框架3的上方安装有顶盖4,外壳1的上端可拆卸地嵌装于顶盖4,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棉9。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主体框架3的最上端具有上梁12,上梁12与顶盖4通过螺栓5(例如外六角螺栓,且本技术不限于此)连接,螺栓5的头部位于上梁12的下方,并且螺栓5的尾部未露出顶盖4的上表面。此外,外壳1的前端设置前门板6,前门板6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14,主体框架3的内部设置有交流-直流转换模块7,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还包括设置于交流-直流转换模块7的正前方的散热风扇以及设置于交流-直流转换模块7的两侧的边封板8,以防止进风气流从交流-直流转换模块7通过,交流-直流转换模块7与外壳1之间形成风道。此外,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交流-直流转换模块7的上方的涡流风机10,外壳1的的后部的上方具有出风口15,涡流风机10通过导风筒11连接至出风口15,风从进风口14进入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沿图1中的箭头依次途经交流-直流转换模块7、涡流风机10、导风筒11,最终从出风口15流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导风筒11的内侧壁面设置有吸音棉。当然,嵌装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技术优选地,底座2具有供外壳1的下端嵌装的凹槽。顶盖4具有供外壳1的上端嵌装的凹槽。优选方案中,底座2四周形成内凹部13,叉车装卸便捷,底座2的底面可以设置安装孔,方便与地面固定,本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拆卸与其他充电桩相比更加简单方便,且整个充电桩外部无外露螺钉和焊接痕迹,外表更加美观。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外壳和主体框架,所述外壳的下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底座,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安装有顶盖,所述外壳的上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顶盖,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外壳和主体框架,所述外壳的下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底座,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安装有顶盖,所述外壳的上端可拆卸地嵌装于所述顶盖,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最上端具有上梁,所述上梁与所述顶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上梁的下方,并且所述螺栓的尾部未露出所述顶盖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前门板,所述前门板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交流-直流转换模块,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正前方的散热风扇以及设置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两侧的边封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涛王智张冬娟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银河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