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931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涉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领域。自治式安全责任管理方法包括操作管理方法和设备设施管理方法,操作管理方法包括设置区块链和创世块,根据操作规程,设定处理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设定安全责任人;将各级安全责任人的指纹信息分别保存于对应的安全责任节点,用于身份核验;操作开始后,初级安全责任人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目前已在石油石化行业生产过程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等领域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石油工业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能力,提升了石油石化产业链的协作水平。在物联网管理的过程中,人是物的管理主体,管理的好坏将决定物联网管理的效率或效果,人的安全责任到位是管理的关键。目前,安全责任的认定主要是通过法规或制度的要求,无法利用大数据来判断,或者在管理过程需要第三方公证,以至于管理成本过高或过程过于复杂,很难实现有效的依规管理。因此,如何通过自动采集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安全责任数据,来实现安全责任方的自动判别,同时通过区块链管理,来实现无法抵赖且低成本的安全认证,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自动追责、区块链和人员相关的指纹信息认证技术相结合,可用于建设针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全流程信息化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落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该安全管理方法基于物联网进行实施,安全责任的管理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融合区块链和人员相关指纹信息认证技术,用于提升安全管理。优选的,该管理方法应用于安全责任管理,通过建设针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全流程信息化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落实。优选的,所述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包括操作管理方法和设备设施管理方法。优选的,所述操作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设置区块链和创世块,区块链从创世块启动;步骤12,根据操作规程,设定处理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设定不同级别的安全负责人和安全责任节点;步骤13,将各个安全负责人分别保存于对应的安全责任节点,用于验证身份;步骤14,操作开始后,安全责任人按照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安全责任信息处理;步骤15,安全责任节点上的安全负责人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通过,则将事件进行广播,广播对象为下一责任节点;步骤16,下一任责任节点接收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确认审核,审核完成后次节点上的安全责任人需要对任务进行处理;步骤17,向下一安全责任节点广播,按照步骤16进行安全责任传递和操作步骤处理,直到操作完成。优选的,所述安全负责人包括初始安全责任人A1、安全责任人A2、安全责任人A3、……安全责任人An,每个负责人对应一个区块链的安全责任节点。优选的,所述安全责任节点分别为初始安全责任节点a1、安全责任节点a2、安全责任节点a3、……、an级安全责任节点,每个步骤对应一个安全责任节点。优选的,所述步骤14中的安全责任信息处理的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操作信息及须处理信息。优选的,所述责任人通过岗位安全职责设定,同一级的安全责任节点为一个或二个,一个或二个安全责任节点为另一个或二个其他的区块链共有。优选的,所述责任人通过岗位安全职责设定,同一级的安全责任节点为多个,多个安全责任节点为另多个其他的区块链共有。优选的,所述设备设施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1,创建区块链和创始块,区块链从创世块启动并建立设施安全责任表;步骤32,将安全责任人的指纹信息录入到区块链,并构建责任人的指纹信息库;步骤33,对设施设置唯一的设施ID,并将该设施ID和其安全责任人录入到设施安全责任表中;步骤34,设施发生转移时,区块链节点采集新安全责任人、老安全责任人的指纹信息,并进行广播;步骤35,将采集的指纹信息与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一致则通过验证,允许设施转移,并生成一个设施安全责任转移数据包,并进行广播;步骤36,广播完成后,更新设施安全责任表。优选的,所述步骤31中的设施安全责任表的项目包括设施ID、安全责任人和安全责任名称。优选的,所述步骤32中的安全责任人中,建立子安全责任表和子安全责任人,安全责任人将子安全责任人的安全信息录入。优选的,所述子安全责任人的安全信息包括指纹信息、电话信息和邮箱信息,安全责任人将子安全责任人的指纹信息录入到区块链,并构建由该安全责任人负责的子安全责任人指纹信息库。优选的,所述安全责任人按照步骤34和步骤35中所述的方法向子安全责任人进行安全责任转移时,子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责任转移对象的范围为负责的安全责任人,以及同一子安全责任人指纹信息库中的子安全责任人。优选的,所述步骤31中的设施安全责任表中的某一设施中,设定设施转移权限,当新安全责任人满足转移权限时,才允许设施转移。优选的,所述设施转移权限包括特定的安全责任人、安全责任人数量或转移时间区域。优选的,所述步骤35中的设施安全责任转移数据包的信息包括设施ID、老安全责任人的指纹信息、新安全责任人的指纹信息和安全责任名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自动采集物联网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安全责任数据,来实现责任方的自动判别。同时通过区块链管理,来实现无法抵赖且低成本的安全认证。将自动追责、区块链和指纹认证技术相结合,建立针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全过程信息化来实现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优化。本专利技术中的安全管理方法,明确流程操作时的安全责任链和安全责任人,明确设备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责任管理,管理过程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自治化机制。附图说明为了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的程序框图。图2是石化企业中某一储油罐的管理方法的程序框图。图3是石化企业化学品运输车辆管理方法的程序框图。图4是火灾的安全责任管理程序框图。图5是某建筑企业水泥罐车的管理方法的程序框图。图6是某物流企业集装箱车的管理方法的程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方法,融合区块链和人员相关指纹信息认证技术,用于提升安全管理。该管理方法应用于安全责任管理,通过建设针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全流程信息化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落实。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包括操作管理方法和设备设施管理方法。操作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设置区块链和创世块,区块链从创世块启动;步骤12,根据操作规程,设定处理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设定不同级别的安全负责人和安全责任节点;步骤13,将各个安全负责人分别保存于对应的安全责任节点,用于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物联网,融合区块链和人员相关指纹信息认证技术,用于提升安全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物联网,融合区块链和人员相关指纹信息认证技术,用于提升安全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理方法应用于安全责任管理,通过建设针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全流程信息化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落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治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包括操作管理方法和设备设施管理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设置区块链和创世块,区块链从创世块启动;
步骤12,根据操作规程,设定处理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设定不同级别的安全负责人和安全责任节点;
步骤13,将各个安全负责人分别保存于对应的安全责任节点,用于验证身份;
步骤14,操作开始后,安全责任人按照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安全责任信息处理;
步骤15,安全责任节点上的安全负责人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通过,则将事件进行广播,广播对象为下一责任节点;
步骤16,下一任责任节点接收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确认审核,审核完成后,在次节点上的安全责任人需要对任务进行处理;
步骤17,向下一安全责任节点广播,按照步骤16进行安全责任传递和操作步骤处理,直到操作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负责人包括初始安全责任人A1、安全责任人A2、安全责任人A3、……安全责任人An,每个负责人对应一个区块链的安全责任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责任节点分别为初始安全责任节点a1、安全责任节点a2、安全责任节点a3、……、an级安全责任节点,每个步骤对应一个安全责任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的安全责任信息处理的内容包括指纹信息、操作信息及须处理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责任人通过岗位安全职责设定,同一级的安全责任节点为一个或二个,一个或二个安全责任节点为另一个或二个其他的区块链共有。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责任人通过岗位安全职责设定,同一级的安全责任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建斌刘勃贺伟东杨杰胡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